第七卷 黃天當立五百年 第826章 天竺盟主

陳德芳說話的語調雖然客氣,可還是以天竺盟主在自居了。他身邊的史天澤、李庭芝和呂文煥三人都擰眉不語。

所謂的八國聯軍,說是八國,其實真正有實力的就是英、宋、蘇、呂四國。其中又以天竺大英國實力最強,不僅拿下了孟加拉,還沿著恆河一路向西擴張。現在已經在恆河中下游的華氏城建立了一個新的大據點。陳淮清還煞有介事的在華士城附近的佛陀加雅悟道,眼看就要以大寶天聖法王的名義號令天下佛教了。

而現在,英太子陳德芳彷彿又打起佔據德里的主意了……這父子二人的胃口可真夠大的!

史天澤、李庭芝和呂文煥三人可不是第一天到天竺了,他們早就研究過天竺的地理和歷史。天竺歷史上彷彿沒有大一統的局面,就是不斷上演群雄爭霸的大戲。不過由於婆羅門教奇葩的種姓制,造成天竺群雄的力量都有限,誰都不可能拉出足夠一統天竺的武力——占人口絕大多數的首陀羅和達特利不當兵嘛,群雄們的軍隊自然人數不多。想要壓制全天竺就有點力不從心了。

而在天竺歷史上的歷次爭霸戰中,誰統治了整個恆河流域,誰無疑就是天竺的霸主!

現在恆河下游的孟加拉已經被大英國控制,恆河中游的華氏城眼看又是大英國的另一個中心。若是再拿下德里,大英國可就算是控制了整個恆河流域啦!

而在大英以北,靠近大明烏斯藏地區的拉達克、古格和薩迦派喇嘛的法國,又都是沒有多大實力的弱國。國家被一群喇嘛控制,且又不是漢人。除了依附大英還有什麼出路?如果再加上三佛齊國,入侵天竺的八國裡面,就有四國臣服大英,再加上控制恆河流域的大英本身。

這天竺,豈不是變成了大英國的天下?

現在陳德興還在,大英自然不敢造次。可陳德興百年之後呢?一手握著恆河,一手拉著佛教。天竺這地盤還不是任憑大英稱王稱霸了?

看到史天澤、李庭芝和呂文煥三人都不言語。陳德芳依舊滿面堆笑,「等咱們打垮了德里蘇丹的主力,就能分路進兵了。天竺西北的印度河流域素來富庶,廣有糧食,不在恆河兩岸之下。可以做宋國的基業,李輔公可以帶兵往西北去。另外,大英國直到亞穆納河兩岸,以西之平地可盡歸宋國。」

印度河流域就是後世巴基斯坦的地盤,雖然不如恆河流域溫暖濕潤,但是土地卻非常肥沃——後世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糧倉就是旁遮普地區,這塊地盤都被陳德芳劃給了宋國。其中還包括德里蘇丹國的第二首都拉合爾。

李庭芝聞言微微一笑,不置可否。陳德芳划出的地盤當然是好的,可問題是那裡都是伊斯蘭教徒的天下!又靠近蒙古人統治的阿富汗和波斯。宋國如果在那裡建國,日後只怕要連年征戰,再也騰不出手參與天竺的紛爭了。

陳德芳又將目光轉向了史天澤和呂文煥,笑著說:「德里西南之地,直到大海,盡可作為蘇國的地盤。」

這塊地盤大約就是後世印度的拉賈斯坦邦和古吉拉特邦,其實也算不錯了。眼下都是富庶之地,面積又夠大,還有很不錯的入海口。

史天澤也是微笑著不說話。如果能得到這塊地盤也不算虧了。看來陳淮清、陳德芳是想把拉達克、古格和薩迦法這三個烏斯藏一系的封國壓制住,黑了他們應得的一份地盤……

「至於呂國,可以在天竺半島西海岸立國。」陳德芳道,「那裡屬於德里蘇丹國的地盤都歸呂國,呂國還可以繼續向南,佔領婆羅門諸邦的土地。」

分給呂家的是德干高原西部沿海的地盤,後世的孟買、果阿都在那裡,也算是塊好地盤。而且這塊地盤附近都是奉婆羅門教的天竺小國,實力不強,很好消滅。

呂文煥嗯咳一聲,看看史天澤,兩人頓時心有靈犀。他們可不比李庭芝,人家的主子是趙琳兒,那是陳德興的愛妃。這個宋國未來的王也是陳德興的兒子……將來的天竺,若無意外,就是英宋爭霸的局面了。

而蘇、呂二國,再怎麼折騰也是兩顆強頭草。真要敢做大,陳德興第一個就不會答應!既然如此,何不拿出唯陳德芳馬首是瞻的態度出來?

雖然老陳、小陳最近彷彿在鬧矛盾,但是陳德芳畢竟是陳德興的一母同胞。他的太子地位,就是陳淮清也難動搖的。如果再能打下德里城,天竺大英國恐怕就要有個李世民了。

不過,這對蘇、呂二國彷彿也不是什麼壞事吧?

兩人達成了一致,同時沖著陳德芳一拱手,算是承認對方是自己的老大了。

陳德芳又笑呵呵看著李庭芝。李庭芝皺眉道:「宋國只有八旅精銳,恐怕平不了天竺西北之地吧?」

聽了李庭芝的話,陳德興只是微微一笑,「那可好辦,等破了德里蘇丹的大軍,吾自提大兵,助宋國平定天竺西北就是了。」

李庭芝這回也拱手行禮,「如此,宋國三萬將士,就聽從太子殿下調遣了。」

原來宋主雖然是趙琳兒,但是陳德興並沒給宋國太多援助。現在的宋軍就是李庭芝麾下的三萬多人。分成八個旅,陸秀夫帶著一個旅駐紮在印度河入海口。剩下的七個旅都由李庭芝帶在身邊。

而史天澤的蘇軍,呂文煥的呂軍,人數也和宋軍差不多。不過蘇軍是久戰之兵,戰鬥力比起宋軍要強一些。呂家軍恐怕是英宋蘇呂四家中最弱的。但是也足夠完爆三個烏斯藏的小國和三佛齊的兵了。

另外,陳德芳麾下有八個旅(七個步兵旅和一個炮兵旅)的英軍和一萬兩千上了岸的大英水軍(都是黑人老爺兵)。總數接近五萬。再加上拉達克、古格、薩迦派的法國和三佛齊派出的人數不多,戰鬥力可以忽略的軍隊,總共就是十五萬大兵。

天道七年二月三日,德里蘇丹國大軍的營帳之外響起了沉悶而悠長的號角聲。一排排銀光閃亮的鋼甲兵在不到四五里開外伸展開來。列出一個個方陣,每一個方陣都飄揚著各色萬字旗,自遠方看去,好一派戰旗獵獵的氣勢。

火炮一門門拖了出來,排在陣列前方,粗略一數,就已經不下百門。還有一些好像是行軍鍋一樣的東西,也被牛拉的板車弄上了戰場,然後又消失在了步兵陣列之中。

吉亞斯丁·巴勒班心中沉甸甸的,忐忑地問忽必烈派來的大將伯顏:「勝算如何?」

伯顏放下望遠鏡,皺眉道:「見鬼了……」

伯顏曾經跟隨旭烈兀西征,在波斯呆了好些年,會講波斯語。因而被忽必烈派遣,帶著一批火器來到德里蘇丹國,幫助德里蘇丹組建一支火器軍隊。

五千支火繩槍和三十門大炮,這已經是忽必烈能夠拿出的最大數目了。不過伯顏還是相信,靠著這些先進的火器,應該能讓德里蘇丹國在印度支撐上幾年。

之前的恆河水戰,大英炮艦威猛的火力已經給伯顏留下了深刻印象。而現在,透過望遠鏡,看到了不計其數的鋼甲兵,而且火槍兵和大炮的數量之多,恐怕遠遠超過了蒙古大軍擁有的總數,這讓他隱隱產生了很不妙的感覺。

幾個大明的藩國已經有了那麼多的火槍、大炮,真不敢想像大明本國的軍隊已經變成什麼樣了?

「如果只看他們的武器,本官認為……」

八國聯軍的武器裝備遠超伯顏的預計,這讓他開始覺得大蒙古國剛剛好轉的形勢又要再一次急轉直下了。

伯顏擰著眉頭說:「蘇丹陛下最好撤退,這一戰打不贏!」

如果德里蘇丹的軍隊再多兩倍,也許能贏,而現在……伯顏暗自搖頭。看對方的排兵布陣和裝備,就知道是不弱於大蒙古大軍的勁旅,而非德里蘇丹國這種完全落伍的軍隊能對付的——雖然他們有了五千支火槍和三十門大炮,但是部隊的訓練、組織、戰術根本不是一蹴而就的。現在德里蘇丹國中真正能戰的還是伊克塔騎士和古拉姆近衛軍。

「什麼!?撤退!?」

吉亞斯丁·巴勒班幾乎咆哮起來:「我們……我是德里蘇丹,怎麼能從德里撤退!?而且德里周圍都是伊斯蘭教徒的家園,身為蘇丹,我必須要保護他們,怎麼能不戰而走?」

伯顏聽到這話,眼角卻掃向吉亞斯丁·巴勒班蘇丹身後的將領,他們一個個都臉色鐵青,彷彿已經抑制不住怒火想要大戰一場了。

「蘇丹說的對,不能撤退!」

「絕不能放棄德里!德里是我們的家園!是真主給我們的!」

「他們並沒有多強大,騎兵的數量很少,不過是些步兵罷了,這就把你們蒙古人嚇住了?」

「沒錯,你們蒙古人不相信真主,所以才打了敗仗,而我們有真主保佑,一定會打勝的!」

一群蘇丹的將軍都嚷嚷起來了。孟加拉和恆河中下游平原並不是德里蘇丹國的基本盤,四十大家族和兩千伊克塔的封地不在那裡。但是德里向來是德里蘇丹國的統治中心,周圍的土地都屬於四十大家族和二千伊克塔。而且德里差不多也是印度伊斯蘭教和婆羅門教勢力的分水嶺。在德里以西,伊斯蘭教徒的隊伍日益膨脹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