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黃天當立五百年 第822章 一場軍事革命

大明天道六年十月十一日,是旬初之日,依例是朝廷召開御前會議的日子。

大明是沒有七天一個禮拜的概念,這是基督教的規矩。天道教徒是每旬上一回道觀燒把香,然後在家裡面供奉太一神牌位,早晚一炷香就可以了。而上道觀燒香的日子就是每旬的最後一日,就是每月的十日,二十日和三十日。這三天同時也是休假日。大部分公共機構和學校都會放假一日。

順便提一下,二月份也有三十日。根據大明公布的《天道歷》,每月都是三十天,另外每年年頭有五到六個(每四年有一個六天道日)天道日,是全國性的休假日——當然只有吃公家飯或是在學校、書院讀書的學生能夠享受休假的福利(如果因為工作需要無法休假,還可以得到雙倍的日薪水或換休)。

旬末休假,旬初自然就是大部分公共機構開例會部署一旬事務的日子了。大明朝廷也不例外,上午是各衙門自己開會,下午則是內閣、四軍部和咨議會的首腦到大明宮紫宸殿開會。

十月十一日的旬例要討論的事情,已經由內閣丞相、咨議會儀長和四軍部的尚書寫了奏摺送到御前秘書處了,由御前大臣陳德瑞(陳德興的堂弟,也是陳明的開國老臣)整理好了送給陳德興過目了。

除了些瑣碎事情,就是四件大事兒。一是天山省督府告西征軍屠戮擄掠和陸軍參謀部報告西征軍軍將朱四九私建童子軍的,雖然有兩個衙門上報,但卻是一件事情;二是海軍部上報南洋艦隊提督王水飛身體不適,想要調離海上返回陸地任職的;第三件事情是議論過好幾回的北明洲自治城市事宜,這事兒從九月份討論到現在,還沒有最後拍板呢;第四件事情是陳德興自己提出的:討論陸軍軍事改革試點,建立裝備大量燧發槍的步兵模範師。

陳德興還像往日一樣,沒有馬上表態,而是讓與會的官員們暢所欲言。

「擄掠屠戮蠻夷就罷了,咱們大明王師素來如此!要不然何以激勵將士鬥志?不過組建童軍這個就不對了!清郡王過分了,一定要召回京城嚴加管束!」

「對,這事兒可不能姑息,否則將來人人如此,天下還不亂了套?」

「該給清郡王施以薄懲,起碼要降爵三等!」

「還應該奪去軍職,早點打發去南明洲封地了事!」

朱四九彷彿成了只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沒有一個人替他說話。不過他們給朱四九議定的懲罰,也就這麼回事,最重就是降爵和就國。沒有人說要殺一儆百……

陳德興目光一轉,最後停留在了劉和尚身上,這位殖民地部尚書今年已經五十多歲,他是瓊花樓兄弟中年紀最大的,而且人也厚道,素有威信。讓他去西北代替朱四九是最合適的選擇——畢竟朱四九在西北領兵多年,沒有一點根基是不可能的。

「和尚,等過完年,你辛苦一下,跑一趟伊犁吧。」陳德興淡淡地道,「去當幾天西征軍軍將,再問問四九到底有什麼打算,是不是要在西域為王?」

輕描淡寫,就把朱四九的兵權給擼了。不過也沒有給朱四九扣上頂造反的帽子——實際上,朱四九也沒有造反,他只是不想去南明洲發展而已。

所以陳德興就想擼掉他的兵權,順手在西域圈塊地賞給他。這樣就算皆大歡喜了……拿把兄弟開刀的事情,最好別開頭,否則就怕剎不住車。

「臣遵旨!」

劉和尚站起身,行了一禮。提著的心也算放平了,朱四九在西域做的事情,擱在宋朝絕對是要壞事兒的。還好陳德興的器量宏大,沒有深究。

當然,他也沒有辦法深究。有一利,必有一弊。既然要學西周封建,那麼就要容忍朱四九這種級別的人物擁有門客部曲……

要個個都跟宋朝的文官似的,派去新大陸也打不過各種土著蠻子。

「臣有言!」

丞相任宜江又挺直腰桿站起來了,眾人心中一跳,莫非這位任相爺要把朱四九當落水狗打一打來立威……

「臣前日翻看《陳禮》,發現我大明官員百姓納妾多少都是有定製的。可是需養門口家臣的數量,卻沒有規定……」

這番話讓眾人提起來的心又慢慢放下去了,這位任大相爺倒是想得周全,這事兒該有個規矩,要不然大家往後都不敢往家裡招人了。

任宜江抬眼打量了一下面無表情的陳德興,接著又道:「另外,各封國封臣之家在大明國內的宅邸和使館也該有個規矩,能住多少人,能擁有什麼樣的武力……」

「是得擬個章程,也不必修禮,回頭讓咨議會訂個法就是了。」陳德興一腳就把皮球踢給了咨議會。咨議會的法案素來分成兩種,一種是陳德興自己擬定出主要的章程、條款,再由咨議會去修飾完善;第二種則是咨議會自己訂,這就是各方面博弈了。這部限制官員蓄養門客家臣的法律,自然要交給下面的人去博弈了。因為陳德興自己也不知道該讓下面的人養多少打手才能確保他們在前往封國後不被土著給打死了。

朱四九的事情到這裡算是告一段落,不過今天的御前會議還沒有結束。陳德興突然丟出了一個事先沒有打過招呼的議題。

「南番諸島之南有大洋洲,發現已經好幾年了,卻沒有怎麼開發,連個總督府都沒有,只建了兩三個定居點,移居過去的軍戶不到3000,也沒有探查過內陸。未免太過輕視大洋洲了,那裡雖然沒有明洲恁般遼闊,但是比中原卻大了不少……」

陳德興一邊說著,一邊在目光炯炯地掃視著在座的眾人。見大傢伙還不怎麼明白,他又接著說道:「那麼大的地盤,自然需要安排重臣去鎮撫開發。和明洲不一樣,朕是打算將大洋洲視為本土的,不會分封出去的。」

聽得這話,任宜江已經有點明白了,他站起身,試探著道:「聖人,安國公(王水飛)前日上奏章說他不適應海上的漂泊,想謀個岸上的差遣。不如就委任他做大洋洲總督吧,過去大洋洲的事情一直是南洋艦隊提督府管的。安國公應該是熟悉那裡的情況的……」

陳德興的目光停留在了陸軍參謀長王陸飛身上,王水飛是他的兄弟,就此打發去「澳大利亞」那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可好?

王陸飛連忙起身,躬身一禮:「聖人,臣弟曾給臣寫信,言及大洋洲開發遲緩,還提及了一些加速開發的辦法。若是聖人讓他去大洋洲,倒是合了他的心意。」

陳德興點了點頭,「如此最好!不過僅靠水飛一人之力也不足以開發大洋洲。而且將大洋洲交由南洋艦隊管轄也不大合適,海軍到底不是干這事兒的。不如將大洋洲轉屬殖民地部管轄吧,這殖民地部尚書……」

陳德興看著任宜江。殖民地部尚書原是劉和尚,但是他現在重披戰袍,要去西域領導西征軍了。

「就由臣先兼任吧。」任宜江一時也提不出合適的人選,於是就自告奮勇。

陳德興點點頭,算是認可了由丞相兼任殖民地部尚書,他緩緩地道:「丞相兼任殖民地部尚書可以成為慣例。而殖民地部所轄自今日起不包括南北明洲和各個封國,只管大洋洲、南番諸島之大明屬地、非洲之大明屬地、大西洋和太平洋諸島上之大明屬地,還有歐羅巴的香港和澳門二地。由明洲另設部直管,明洲部、明洲總統府、明洲各大總督府、明洲各城市總督府市政府分級管理。」

把明洲從殖民地部的名下划走,當然是為了更好更快的開發明洲了。

陳德興提到了明洲,大傢伙的話題自然也要跟著轉換了。關於明洲自治城市的討論,已經進行了多次。朝中的官員多少都有些顧慮——人人帶槍,還要自治,不顧慮就不對了。

可是顧慮歸顧慮,他們卻又想不出更好的辦法去開發明洲。且不說路途遙遠,難以顧及。就是明洲開發的投資從哪裡來,也是個大難題。朝廷不可能出這個錢!因為明洲絕大部分地區是要分封出去的。朝廷怎麼可能大手筆的補貼封國?這個先例要開了,大明朝廷早晚被整破產。

所以讓商人和封國之君自己出錢去開發明洲,是最合適的方法。而要讓商人出錢,自然要讓他們參與管理,城市必須是自治的。否則沒有人願意掏腰包的,哪怕有爵位當添頭也沒有用。

眾人正七嘴八舌議論的時候,剛剛入朝擔任副相的孔玉突然開口了:「明洲之事既然要藉助商家,就不該咱們在這裡閉門開會。不如且放兩三個城出來招標,讓有意投資的商人自己開條件。朝廷再去和商人討論不遲。」

重臣們聽到這個辦法,都是一怔,下意識地就要搖頭,然後又看見陳德興在那裡點頭,頓時都看著這位皇帝。

「呵呵,好啊,孔玉,你說得好啊……」陳德興拍了拍手,笑著點點頭。

任宜江在上面浮得太久了,在和下面人打交道的本事上,果然不如這個長期「在野」的孔玉了。

現在大家對於明洲各城自治的討論都是空話,他們討論出來的辦法,下面的商人不接受,不還是等於零!

「孔卿,此事你去做吧。」陳德興乾脆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