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城管在民國 第167章 我們來自未來(下)

空蕩的牢房裡,手握著我的鉛筆。

勾勒著我的回憶,寫下的不是嘆息。

審判我的法庭上,聲嘶力竭地演講。

字裡行間是瘋狂,透露著我的野望。

人潮擁擠的柏林,回蕩著我的聲音。

煽動狂熱的人心,打破了夜的水晶。

……

鐵蹄永向前,即使前方敵萬千!

新年永不變,吟唱詩篇:

誓要把帝國延續萬年!

我即是正義,絕不憐惜,死在槍下的仇敵。

鮮血的洗禮,練成了鋼鐵般的軍紀。

我作出決意,絕不放棄,即使將戰火燃起。

為了戰勝你,我永遠的宿敵,斯大林。

……

槍口下的巴黎,到處飄揚納粹旗。

不列顛的夜空里,飛過鐵十字戰機。

福熙列車上條約簽訂了,難道戰爭就會結束了嗎?

德意志軍隊又邁出步伐,要讓輕敵的人付出代價。

戰機呼嘯,我軍攻勢如潮。

硝煙的味道,死神的清剿,我所到之處遍地哀嚎。

我即是正義,絕不憐惜,死在槍下的仇敵。

鮮血的洗禮,練成了鋼鐵般的軍紀。

我作出決意,絕不放棄,即使將戰火燃起。

為了戰勝你,我永遠的宿敵,斯大林。

……

東歐的雪花,不停落下,是上帝給的懲罰。

前線的浮誇,被迷惑的我無法洞察。

騎士的駿馬,紛紛倒下,鮮血染成風景畫。

成群的烏鴉,無情地把我推落懸崖。

……

破碎的琉璃,殘垣斷壁,哀鴻遍地的柏林。

等待著黎明,腓特烈大帝般的奇蹟。

滿地屍體。生死別離,似乎這些都沒有意義。

最後的戰役,緊握武器,我偷偷哭泣。

地堡里傳來槍聲,了結了我的一生。

落下萬世疑問,是罪人還是功臣?

……

伴隨著這首追憶了希特勒元首生平經歷的片尾曲,同時配備了德語和俄語字幕的大型紀錄片《蘇德戰爭全景回憶錄》放完了最後一個畫面。只剩下冗長的演員和攝製組名單,繼續在悲愴的歌聲中繼續翻動。

這貌似跟尋常電影院的散場沒有什麼不同,但唯一的問題在於,這一幕發生在1935年7月末的盛夏。

因此,當小型電影放映室的天花板燈光被再次點亮,而電影屏幕上也打出了「結束」字樣的時候。德軍駐華顧問團的諸位將校們,依然顯得有些雙眼無神、恍恍惚惚,宛如身處於迷夢之中。

而坐在他們身旁的蘇聯軍官和政工人員的臉上,也都充斥著差不多同樣的迷惘表情。

——在過去的8個小時里,他們通過各種歷史圖片、統計圖表、地圖、各國紀錄片和戰爭電影的片斷,還有對後世專家學者與戰爭當事人的採訪,直觀地了解著從1941年到1945年之間。這場長達4年的蘇德戰爭——或者按照蘇聯人的說法:衛國戰爭——在最初的震驚過去之後,蘇德兩國的軍人們就聚集起了全部的精神,仔細地看著期間每一場重大戰役的解說,但依然不時發出幾聲低沉的驚呼:因為很多人都在影片或資料之中,看到了若干年之後的熟人、上司、部下、同僚,甚至是未來的自己!

尤其是當影片被放映到臨近末尾的位置——蘇聯戰士將鐮刀鎚子紅旗插上柏林國會大廈屋頂的時候,德軍顧問團的成員固然是將拳頭攥緊得青筋暴起,但蘇聯軍官們也一樣心情凝重得無法發出任何歡呼。

等到整部影片放映結束之後。由於一時沒有中方的接待人員進來說話,德國人和蘇聯人就用古怪的眼神打量著彼此,然後自發地聚集在放映廳兩端,形成兩個小圈子,小聲地討論起了這場尚未發生的戰爭。

——事實上,他們之中的有些人已經簡直要瘋掉了,這已經遠遠超出了他們的常識範圍:誰都無法想像到。美國科幻小說里的情節有朝一日居然發生在自己身上,一群未來的中國人降臨到了這個世界,他們擁有無比先進的技術,知道未來歷史的走向。並且毫不遮掩地展露了出來……與其被這事的來龍去脈搞得腦筋抽搐,還不如討論一下熟悉的軍事話題比較好——也算是轉移注意力的一種方式吧!

※※※※※※

不得不承認,剛剛放映的那一幕幕殘酷戰爭畫卷,給德國人和蘇聯人都帶來了精神上的極大折磨。

「……上帝啊!雖然開局比上次好得多,但德意志終究還是又輸了,而且輸得比上一次還要慘!」

——這是德國人的議論。他們對自己祖國未來的短暫輝煌和慘淡結局而感到悲傷不已。

「……我們終於贏了,可是卻死了那麼多的人!付出了那麼慘重的代價!這樣的勝利也太苦澀了!」

——這是蘇聯人的看法。他們雖然有著勝利者的自豪,但始終對那個驚人的犧牲數字耿耿於懷。

「……斯大林格勒……這個被鮮血和屍臭浸透的名字!上次大戰之中,我們在法國的凡爾登損失了四十三萬人,讓法國人損失了五十多萬,就被稱作是絞肉機。而在斯大林格勒,僅僅是我們這方就要付出一百五十萬人的犧牲,還沒算蘇聯人的……偉大的戰爭之神啊,你索求血肉祭品的胃口也實在是太大了吧!」

——這是某個在斯大林格勒戰役的照片中看到了「未來的自己」的德軍上校的喃喃自語。

「……列寧格勒……持續872天的圍城戰……空前的大饑荒……士兵和工人吃摻了鋸木屑的黑麵包,而普通平民則是連摻了黑麵包的鋸木屑也吃不到……足足一百五十萬蘇聯軍民的死亡……世界歷史上最血腥的戰役,在1941年至1942年間的冬季,當所有雀鳥、老鼠及寵物被生還者吃光後,城內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情況,列寧格勒警察因而組成一個特別師以阻止人類同類相食的情況發生……見鬼,我是不是應該勸說媽媽和娜塔莎儘快從列寧格勒搬家?然後想辦法遷移到東邊的葉卡捷琳娜堡或塔什干去居住?」

——這是某個恰巧住在列寧格勒的蘇聯「契卡」成員的顫聲低吟。

「……巴巴羅薩計畫的最初階段確實打得不錯,戰術欺騙工作做得尤其出色。當北方、中央、南方三個集團一百多個師全線向東方展開突襲的時候,大多數蘇聯軍事單位都還保持著和平時期的狀態。蘇聯空軍的戰機都緊密排列在跑道旁,被我國空軍的轟炸部隊輕易摧毀。紅軍的部署太疏散而且未經準備,各個蘇聯軍事集團之間往往無法互相聯繫,而且也缺乏足夠的運輸工具把分散的部隊重新集結起來。雖然紅軍有非常多的火炮,但很多火炮都沒有配備彈藥。炮兵部隊同樣缺乏運輸工具而無法迅速部署。雖然紅軍的坦克單位數量龐大,但卻極為缺乏經驗和後勤支援,維修保養的水平也非常差勁。部隊的準備情況糟糕得令人吃驚。裝備妥善率很低。寶貴的坦克部隊往往被草率的送上戰場,而沒有任何燃油、彈藥、或人員補給的安排。通常在經過一次作戰後坦克便毀壞或報銷了……這一切使得蘇聯人的戰線一再被我們突破,在整個1941年下半年,從明斯克、敖德薩、基輔、到塞瓦斯托波爾,一個接一個的城市落入我軍的手中。」

「……可惜俄國的土地實在是太廣闊了,即使有了機械化部隊。像是對付法國和波蘭那樣的閃電戰策略也還是行不通。而莫斯科的動員令終究起到了作用。雖然斯大林愚蠢地把一個個師像核桃一樣送到我們的集團軍群面前輾得粉碎,每個師平均撐不到一兩天,但依然為全面動員爭取到了足夠的時間……所以我們的犀利攻勢在列寧格勒、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被制止了,然後就是無法挽救的戰局逆轉和全線崩潰……」

——這是德軍參謀軍官在復盤整場蘇德戰爭之後的討論對話。

「……看來在現代戰爭之中,進行單個的戰役已不足以全殲敵軍,必須通過連續性的多次戰役打擊方能奏效。我們必須學會如何在一個戰略方向上,選擇一定範圍的縱深,不作重大停頓地組織多次戰役,迫使敵軍無法得到休整補充、調整部署和投入預備隊。從而最終達成在該方向上全殲敵軍戰役集團的目的……」

「……但我們根本沒有組織那種一環扣一環的超級大會戰的經驗,這種戰術經驗並不是任何天才能夠坐在辦公室里憑空想像出來的——要組織、協調、管理上百萬人的多個集團軍和航空兵,並且實施幾百公里縱深突破……在過去似乎誰都沒有經歷過如此規模的戰爭!上次大戰之中的『勃魯西洛夫攻勢』倒是投入了那麼多的軍隊,但縱深突破的距離可沒有那麼遠。而我們在跟白衛軍打仗的時候,大多數作戰投入的兵力也就是師到軍這個規模而已。看來我們已經和時代脫節了……」

——這是蘇聯軍隊指揮官在討論蘇德戰爭規模之後的嘆息。

他們七嘴八舌地帶著各種觀點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