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城管在民國 第135章 核爆前夕(下)

日本,東京,永田町,天皇御所。

清冷的月光透過漫天亂雲,灑落在古樸宮殿的琉璃瓦上。一顆顆高大的參天古樹,在滲著寒意的晚風中颯颯作響。等到風聲止息之後,周遭又變得萬籟俱寂,靜如墓地。夜間驟降的氣溫,讓地面的水氣凝起了一層薄霜,覆蓋在宮內每一株名貴花木的枝葉,還有一個西洋式高爾夫球場的草坪上。

而就在距離這座高爾夫球場不遠的一座傳統日式宮室里,一位中年人躺在奢華的西式大床上,卻不知為何,一直睡得很不安穩,幾乎是整夜地輾轉反側,好幾次差一點驚動了他身邊那個叫做良子的豐腴女人。

這個中年男人的個子不高,皮膚微黑,身體顯得有些瘦弱,表情似乎還有些神經質——沉悶無趣的皇室生活、數不盡的清規戒律和繁複禮儀、唯唯諾諾的宮女侍從、阿諛奉承的朝臣、從傳說中那位神武天皇以來長達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積澱,使他幾乎忘了自己是一個人,而只把自己當成了人間的「現世神」。

他就是日本當代的昭和天皇,裕仁陛下,以及日本傳說之中的天照大御神——即太陽女神的世間後裔!

跟二十一世紀的現代日本社會裡,那些生活在駐日美軍的震懾、民主制度的束縛和美式文化的衝擊之下,活得非常沒有存在感的後面幾代天皇相比,昭和天皇的權勢和威望顯然跟那些不肖子孫們有著天壤之別——在這個屬於他的國度里。他的話就是聖敕、他的指示就是聖喻。上百萬日本海陸軍將士為他一個人戰鬥,七千萬日本國民為他一個人獻身。他是他們的信仰圖騰,是他們的精神支柱。是大和魂的具體化身!

最近的這幾個月來,是昭和天皇有生以來最為意氣風發的時光——無敵的帝國軍隊以極為輕微的代價,一口氣徹底橫掃整個支那,從山海關一路打到長江南岸,已經將這個古老帝國的南京和北京統統收入囊中!

這亘古未有的曠世功勛,不僅讓大日本帝國的臣民們如痴如醉,更讓昭和天皇陛下深感亢奮不已。

自從第一批軍隊渡海出征以來。他就在宮裡為皇國的武運天天祈禱。當「南京無血開城」的捷報傳來之後,東京市民興奮地組織了提燈遊行,而天皇也騎著白馬。在東京街頭激情洋溢地給日本軍民打氣。

——按照這樣的勢頭髮展下去,日本帝國征服支那、一統東亞的宏大計畫,似乎也已經不再是夢想了!

白山黑水的滿洲沃土,廣袤無垠的蒙古草原。宏偉壯麗的古都北京。繁華錦繡的江南勝地……這樣一片他的祖父明治天皇、他的父親大正天皇連做夢也不敢想像的遼闊疆土,都在他的時代被插上了旭日旗!

然而,在滿腔的興奮、欣喜和自豪之餘,昭和天皇的心中,偶爾也不由自主地會泛起一絲憂慮。

——大海對面的那個衰朽垂死的老大帝國,真的就像爛透了的破房子一樣,只要踢一腳就能塌掉嗎?

※※※※※※

總的來說,在過去的漫長歷史上。日本民族有很深的自卑感,但也同樣有著很深的「大國情懷」。

從日本文明誕生的飛鳥時代、奈良時代。到明治維新之前的千年時光之中,日本人一直只能蜷縮在狹小的四個海島上,引進了中國的文化典籍,篤信著源自印度的佛教,平淡地度過了悠久的歲月——從文化到宗教都不是自己原創的,哪怕是日語假名也不得不借用漢字的筆畫。而且又身處於地震頻繁、物產貧瘠的狹小海島,遙望著大海對岸那個物華天寶、富饒遼闊的泱泱大國……當然讓日本人感到十分的自卑。

——即使到了甲午戰爭前後,在很多日本人的心目中,中國仍然是天朝上國一般遠遠高於自己的存在。

然而,儘管蜷居於偏僻的海島,日本人卻始終擺脫不了大國情懷,這種情懷並不是在近代才產生出來的,而是自古有之,從未更改——作為東亞大陸的一處外島,作為一個深受中華文明熏陶的國度,日本卻始終不願意融入中華帝國的朝貢體系,不承認自己是中華文明圈裡的一個小弟,反而是從國家誕生之初,就憋足了勁兒地想要跟中國別苗頭:日本聖德太子在寫給隋煬帝的國書中,大言不慚地自稱「日出處天子致信日落處天子」,全然不顧兩者之間權勢地位的天壤之別……這就是日本民族大國情懷的起源與濫觴。

接下來,即便是在盛唐年代,被唐高宗的水軍在白村江打得落花流水之後,日本的遣唐使也只是擺出了學生的姿態,對大唐報以老師的敬意,而不願意如新羅一般對大唐俯首帖耳。之後,面對著席捲歐亞大陸的蒙古人,鎌倉幕府時代的日本更是毫不畏懼地發起了公開的挑戰。到了明朝後期,豐臣秀吉統治之下的日本,甚至生出了小蛇吞大象的狂想,妄想一戰而吞併朝鮮、主宰中國,遠征印度,最終稱霸天下!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人的這種大國情懷,跟日後韓國人的所謂「大國情懷」可不是一回事。韓國人那種「架空歷史、地圖開疆」的大國情懷,從本質上來說只是一種無聊的意淫,一種歇斯底里的叫囂,根本沒有想過如何把夢想變成現實:雖然韓國人把中國東北和俄國遠東的一大片土地都說成是自己的,但他們有想過怎麼把這事落實嗎?好像別說是什麼殖民行動了,就連一個最起碼的侵略計畫都沒列出來!

由此可見,韓國人的所謂「大國情懷」。不過是一種自欺欺人的精神勝利法,連自己都沒想過要真正地付諸於行動——朝鮮半島的南北分裂尚且懸而未決,還奢望從強國身上割肉。真的是只能用作死來形容了。

相反,日本人卻是一個很認真的民族,他們不會像韓國人那樣滿足於精神勝利法,他們敢說就敢做——上古時代的大和朝廷自稱「日出處天子」,接下來就敢出兵朝鮮半島,跟大唐雄師展開較量;豐臣秀吉夢想著征服中國,「移天皇於北京」。就真的出兵二十萬,與中朝聯軍鏖戰八年之久;軍國主義時代的日本人宣稱中國滿洲是「滿蒙生命線」,接下來就敢發動九一八事變。把東北三省的白山黑水一口吞下;再往後提出了什麼「大東亞共榮圈」,甚至不惜發動太平洋戰爭,同時與英國、美國、蘇聯這些世界強國兵戈相向!

在歷史上,日本只要內部稍微強大。就會對外擴張。幾經失敗而猶未悔,實在說得上是很有恆心了。

當然,就算既有雄心壯志,又有付諸於現實的行動力,也不一定會取得成功——豐臣秀吉不切實際的擴張夢想,被朝鮮海軍名將李舜臣和明朝援軍給攪成了影,還搭上了豐臣家的江山基業。發現自己羽翼尚未豐滿的日本人,再次縮回了他們的海島。把心思放在鑽研花道、茶道、和歌和柔術這些傳統文藝上。

又過了三百年之後,屬於日本的時代終於降臨。隨著黑船來航和明治維新。日本開始以令人目眩的速度改造著自己,商人變成了資本家,武士變成了軍閥……又通過兩次押上了全部賭本的戰爭冒險,日本成功地以小博大,不僅打倒了衰朽的清王朝,還擊退了俄國北極熊對東方的窺視,從而取得了國際公認的列強地位,正式躋身於帝國主義列強分割世界的陣營當中,再也不是幕末時代那個任人欺凌的東洋病夫了!

然而,在這個崇尚武力、弱肉強食的殘酷世界當中,明治維新之後的日本人依然充滿了亡國滅種的危機感——每一個有見識的日本人都深知,即便是實現了國家近代化,即使打贏了日俄戰爭,以日本極為有限的國土資源和戰略縱深,在未來與歐美列國的全面較量和激烈博弈之中,也一定會處於絕對的劣勢。

地盤太小怎麼辦?當然是發動對外擴張戰爭,從身邊唯一的軟柿子和大肥羊——中國身上割肉了!

——在自認為肩負著「領導全球黃種人之神聖使命」的近代日本統治階層看來,日本諸多先天劣勢,恰恰正是中國的優勢。二者如果能互補,只要把中國的人口、幅員、資源,加上日本的技術、管理、資金,那麼就等於一個龐大的,人口眾多的,資金雄厚的,科學發達的,組織嚴密的,足以稱霸世界的超級大國!

唯一的麻煩在於,中國絕對不會願意把自己的一切乖乖奉上,唯一的辦法就只有操刀子去搶……至此,侵略中國的戰爭,就不再僅僅是代表著軍人的榮耀和武功,同時還有了在西方白種人文明面前,領導黃種人救亡圖存的意味——如此一來,日本便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一條搶劫和殺戮的發展道路。明治史、大正史和昭和史的主旋律,就是一連串屍山血海的征服和殺戮,也讓東京九段坂的靖國神社裡,始終香火不絕。

不過,官方的口徑顯然不能說得這麼直白,而要宣稱這是為了「中日共榮」,為了解放受苦受難的中國人民。然後,日本要幫助中國人建立「王道樂土」,迅速走向現代化,以追趕東亞與歐洲的文明差距,從而消除黃種人亡國滅種的危機——至少官方的口徑是這樣說的,而且似乎也有不少日本人真的就是這麼想的。

當然,日本「幫助」中國人推進現代化的過程,必然是十分痛苦的,要死掉很多人的,但這也是必要的代價……反正在他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