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新型驅逐艦

藍水星。

光明歷004年,2月27日。

算一算時間,從南邊來到北邊的時間,快有一年半了。

最黑暗的時日已經過去,日照時間拖長,溫度緩慢回升,北極冰蓋停止延伸,開始有收縮的趨勢。

既然冰蓋完全穩定了,前段時間,天明下令,讓艦隊轉移到附近的一個大海灣中,準備在這個海灣內,駐守三個月,直到冰蓋基本融化了,再集體轉移到南方。

有夏號艦橋指揮中樞。

林振興一臉興奮地道:「司令,最近我們發現了一個很驚奇現象,神王大陸上的那座金字塔型的建築,腰部出現了一條巨大的裂縫,因為衝擊那座金字塔的海浪,平均都在數百米之高,這條裂縫正在不斷擴大。」

天明看了看衛星圖片,確實有條橫向裂縫出現在金字塔腰部距頂部數百米的位置,高清晰度的圖片中,還能看到有數萬個密密麻麻的人頭,在拚命修補那條裂縫,但天災豈是人力可以抗衡的?

一陣大浪打來,每次都有數百人被巨浪捲走。

林振興接著道:「最近不知道是怎麼回事,赤道附近海浪的平均高度,從500米,增加到了上千米,神王大陸處於北緯45度附近,那裡的大浪,隨隨便便也有上百米之高,這種浪源源不斷地拍打在那座金字塔上,依我看來,要不了多長時間,這座金字塔肯定會被洪水衝垮!」

天文學家之前說過。荒蕪星與藍水星的運行軌道正在不斷靠近,目前兩者的直線距離不足400萬公里,抬頭往天上一看,荒蕪星上的高大山脈與隕石坑都能看的一清二楚,甚至荒蕪星上某處火山噴發,這邊都能用普通望遠鏡欣賞的到。

現在是末日四年,距離洪水最洶湧的末日五年,僅剩幾個月的時間,到時候海上的巨浪將越來越大,十幾米高的浪就想鬧著玩一樣。不值一提。就是北極冰蓋地區,也出現了二三十米高的大浪。

天明將艦隊從一線灣轉移到新海灣的原因,就在於浪太大了。

「衝垮了最好,也省的我想辦法去對付他們了。不過你們還是要加緊盯防。如果那座神王之塔真的垮了。馬上告訴我!」

林振興點了點頭道:「知道。」

###

等了幾天。基地終於將天明需要的設備全部運了過來。

這些設備都是要裝在新式軍艦上的電子設備,以及武器系統若干。

這其中包含大量的感測器、控制器與光纜。

一艘軍艦要做到快速指揮、靈活使用,先進的控制中樞必不可少。

就像人的大腦。只有在「大腦」的指揮下,人才能完成吃飯、走路、學習等各種行動,並作出正確判斷。

軍艦也需要一個「大腦」,這個大腦可以通過從眼睛(雷達、光電儀)傳來的信息,進行判斷,將信號傳遞到手腳(艦炮、導彈系統)那裡,然後做出防守、攻擊等動作,如使臂指,攻防兼備。

如果一艘軍艦的「大腦」足夠先進,就像一個智商高達200的人的話,擊敗一些智商60、80、100的人輕鬆無比,當然,如果這個智商高達200的人塊頭再大一點、肌肉再發達一點,那對一些智商低身體又弱的人,幾乎能形成一種碾壓了。

感測器是神經末梢,光纖是神經纖維,控制器是反射末梢,加上中樞指揮系統,整艘軍艦便能成為一種讓人恐懼的信息化大殺器。

據說米國提康德羅加級驅逐艦上安裝的宙斯盾系統,用到的光纖總長度,超過了100公里,感測器數不勝數,建造複雜度遠遠超過一般的軍艦。

將上千噸重的設備從基地帶過來後,天明也遇到了建造困難的問題。

他想建造的高科技軍艦,硬體上不存在任何問題,隨時都能建造出來。但軟體系統太複雜了,甚至和新型空天航母差不多,軍艦內的上千套設備,都要併入到一個網路中,實現靈活控制,程序員必須要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問題,並保證不能出一絲一毫的錯誤,難度可想而知。

程序員也帶來了,足足有上千人,都是專門從事研發軍艦指揮控制系統與數據鏈系統的工程師,聽何書記講,國家即將下水的055型驅逐艦上使用的神盾系統,就是他們開發的,專業能力不容置疑。

天明製造的軍艦無非是增加了核動力與電磁炮這兩樣裝備而已,集成到神盾系統中沒有任何問題。

「既然這樣,那就希望他們不負所望吧。」

這些人,全部安置在海上城市中。

###

軟體問題有人解決,那天明只需要把硬體製造出來就行了。

軍艦的建造全程,還是在異能空間內的異能工廠內進行,大概投入了5000名地球人工程師與500名藍星人聯絡員。

根據製造上艘空天航母的經驗,這次天明沒有一次性把軍艦船殼製造出來,而是採用了「模塊化」組裝的方法,按功能,先把軍艦分成動力、雷達、導彈、反潛、艦炮等幾個模塊,用「搭積木」的方法,將一個個模塊生產出來後,然後組裝在了一起,效率提高非常之快。

不僅如此,「先模塊後整體」的建造方式,保證了各個模塊的高內聚性,集成時,只要把介面與控制系統對上即可,這又減少了各模塊之間的耦合性,系統的穩定性與可靠度大大提高。

越是結構複雜的東西,越是要分工明確,一次成型固然方便,但總有考慮不周的地方。出現問題了,有時候找都找不到。

模塊組裝法從速度上看起來慢一些,但一旦出現問題了,很容易知道出現在那個地方,排除故障非常方便,總體上看,這種方法的效率遠比一次成型高。

天明感慨道:「高科技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簡單,單憑我一個人,無法將一艘超級戰艦製造出來,在科技方面。我需要數以萬計的人為我工作。」

###

十天後。新型軍艦下水成功。

大體數據如下——

軍艦型號:暫未命名

艦長:192.8米

型寬:26.8米

滿載排水量:18,400噸

續航能力:100,000海里以上

航速:38節

吃水深度:9.8米

另外就是新型軍艦上的武器裝備

大體信息如下——

(1)電磁炮系統

艦體前甲板有兩座串聯式布局155mm口徑電磁炮,加速炮管長度30米,功率60兆瓦,可將重30kg的彈丸以2.6km/s的速度發射出膛。最大射程220公里。炮塔可轉動式。炮管可調整。射角—5°—90°,幾乎沒有死角。

除了前甲板有兩座電磁炮,後甲板機庫平台上也有一座155mm口徑電磁炮。彌補了火力空擋。

(2)激光武器

這是一個活動的打擊平台,出於隱身性能的考慮,平時不出現在甲板上,一旦要投入使用時,電磁炮旁邊的甲板會自動打開,激光武器平台升起,可在1分鐘內投入作戰,射出的功率高達50兆瓦的高能殺傷光束,射程近30公里。

同樣,激光發射平台前後甲板各有一座,一共兩座,沒有打擊死角。

(3)導彈系統

主要為可容納防空、反艦、對地、對空四種不同導彈的綜合式垂直導彈發射系統,發射箱的個數128個,全部位於船體前部甲板,在軍艦上層建築牆壁上的八面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引導下,能夠無死角打擊從各個地方來襲的目標,300公里範圍內,可監視1000個目標,並鎖定其中的100個,能以每秒發射8發導彈的速度攻擊這些目標,扛飽和攻擊能力強。

(4)艦載直升機與反潛系統

艦體後部有一個26x40米的直升機起降平台,最多可同時起降兩架中小型直升機,建築物內部,有一個26x36米大型機庫,面積比兩個籃球場還大,將直升機機翼摺疊後,最多可容納2—4架直升機。

船體深入水下部分,船身兩側各有8具潛射魚雷發射裝置,在船頭船尾兩個高精度聲吶儀的探測下,水下80公里範圍內的任何潛伏目標,都將被聲吶儀發現。艦上一共裝備36枚射程120公里的具有制導能力的魚雷,以及120枚深水炸彈(可增減),應對水下潛伏的威脅,綽綽有餘。

(5)動力系統與操作系統

小型核反應堆,額定發電功率300兆瓦,為滿載排水量10萬噸的尼米茲級航母1.5倍,特殊情況下可將反應堆功率提升至600兆瓦,完全夠用,核燃料為核能一號,一次攜帶的核燃料,可供軍艦使用50年。

全電操作系統,包括電機推進、網路通信、偵測導航等等,滿負荷運轉時,總消耗功率超過50兆瓦,可謂一個耗電怪獸。

軍艦組裝完成,但還需要調試很長一段時間,控制系統還沒有開發完成,如果要看到這艘軍艦自由馳騁在大海之上,至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