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一線灣

卧室內,兩個花季女孩,正對著課本學習。

「哎呀,你笨死了,這麼簡單的數學題都不會。」年紀稍小一些的女孩,對另一個女孩道。

李雨涵將圓珠筆往桌子上一扔,抱怨道:「這個公式太難了,我那邊的老師都沒教過啊。」

常貝貝瞪大了眼睛:「不是吧,這是我們高一學的東西啊,你好歹也上了高三不是么?這麼基礎的數學公式都沒學過?」

「沒有!你們大陸這邊的課本,上面要學的東西太難了。」李雨涵抱怨道。

由於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一般而言,h國的大中小學老師們傳授的知識體系,普遍比西方國家高級一些。

h國小學畢業學生的知識水平,等於西方初中生的知識水平;h國初中生畢業生的知識水平,等於他們高中畢業生的水平……依次上推。

而h國的高中生,接觸的很多科學知識,西方的高中生們,要到大學才能接觸到。「h國基礎教育的水平和學生素養,普遍領先西方2到3年,數學領域領先5年以上」這成了西方教育家們發出的公論。

h國高考,是世界最難的學術考試,在h國,有能力考進重點大學的學生,如果去米國,能考進常青藤學院。

據說,有道h國高考數學題,難倒了很多英國數學家,為了解出這道數學題,他們將這道題發到了互聯網上,懸賞800英鎊,求人解答,結果,三天之後,這道題目才被人解出來,而解出這道題也不是英國人,而是一名h國留學生。

港城雖然是h國的一部分。但實行的西式教育,連教材也是模仿西方出版的,知識體系自然略顯粗淺、薄弱,很多高深的知識,如微積分、立體幾何之類的知識,高中老師很少教授。

而且,為了保持文化的差異性,港城所用的文字,是繁體字,與簡體字差別較大。雖然大部分簡體字都認得,但還是有個別簡體字不太懂,這樣,在上語文課的時候,李雨涵也遇到過一些問題。

當然,在數理化等方面一塌糊塗,但對於英語,李雨涵還是比較自信的,和老外直接對話都沒有問題。「貝貝,我的英語很好,不用你教了。」

話一說完,常貝貝便拿出一張卷子。讓她做了做,結果100分的卷子,考了50多分,李雨涵當場就驚呆了。

「我怎麼可能就考這麼點分?我至少能考95分的。」

「你做的卷子。出現的語法錯誤太多了,我來給你講解一下。」

姚明在米國打了幾年籃球回國之後,去某大學進修了一段時間。入學考試中,英語考了個不及格……他可是和米國佬說過幾年英語的,他的英語不及格?

這就是h國的應試教育,一切以標準答案為準,不存在「差不多」、「也可以」這種情況,英語又是一種使用比較靈活的語種……一旦碰上了這種應試教育,就是真老外來了,也得考個不及格。

大部分東西,李雨涵幾乎要從頭開始學起,但沒有辦法,為了留在這邊,她只能抓緊時間,拚命學,常貝貝一個家教教她不夠,她讓天明又請了幾個家教過來……這種刻苦讀書的勁,讓所有人吃了一驚。

###

1月1日晚,天明帶著藍洛,去了趟藍水星。

從藍水星出來後,這20多天時間裡,天明加起來,去藍水星的次數不超過3次,每次停留的時間也不長,屬於拿東西性質,他今天去藍水星,主要是想看看那邊的情況。

「呼」一閃,天明出現在了藍水星。

此刻這邊還是黑夜,溫度極低,零下30度的樣子。

「茲~!」,哪怕穿上了厚厚的防寒服,天明還是凍的打了個冷顫,這邊太冷了。

感應到天明來了之後,邁加長老立刻跑了過來,向他彙報了一個情況。

「神王陛下,我們的艦隊被冰山困住了,我們出不去了!」

「什麼?!」

天明用神識力場一感知,立刻明白了邁加長老為什麼這麼說了。

之前他開鑿燒瓶海灣的時候,並沒有仔細考慮冰蓋遷移這種狀況。

北極冰蓋的推進速度卻是非常快的,天明離開的這些天,整整向外推進了500公里,其結果是:在冰蓋推進的過程中,燒瓶海灣的出口,迅速被冰面覆蓋了,艦隊被堵在了裡面。

這時,地球人這邊的參謀代表,文昌號艦長劉先進也找到了天明,報告道:「司令,我們的核潛艇試航艦隊圓滿試航歸來了,但他們現在被困在了海灣外面,離我們足足有200多公里,外面全部是厚厚的冰面,他們進都進不來,而且,他們現在出現了燃油短缺的問題,船員也凍傷了一部分,你快把他們帶過來吧。」

天明一陣鬱悶,我才出去幾天,這裡就像崩潰了一樣,冒出一大堆問題出來。

但現在也不是抱怨的時候,解決問題最為關鍵。

首先,燒瓶海灣必須要放棄了,要轉移到靠近暖水的地方,因為海灣內有冰面,冰蓋的厚度有二十多公分厚,為了保證航道順暢,每天都必須有兩至三艘大型生活船處於航行狀態,來回碾壓冰蓋,充當破冰船,阻止著冰蓋的不斷增厚。

即便是這樣,天明命令船隻轉移的時候,還是發現,有些船因為固定不動的時間太長了,船底結了一層厚厚的冰,船長怎麼驅動電機都無濟於事,因為船底的電動噴水裝置,也被凍住了。

天明只能使用異能,為這些凍住的船除冰,忙了三四個小時,所有船終於都能發動了。

最後,天明坐在最龐大的有夏號空天航母上,打開探照燈,開始朝冰蓋外面駛去,一路上。他用異能將前方的冰凌和冰面除走,開闢航線,後面的船則一艘跟著一艘……五個小時後,整支艦隊,一艘船不拉地帶到了沒有冰面的外海。

等候在外面的試航編隊的幾艘船,也與大艦隊匯合了。不少堅守在試航船上,凍得瑟瑟發抖的工程師和海軍士兵們,趕緊登上了有夏號空天航母,去一間大型空調室中,休息、取暖。

氣候專家對天明道:「司令。我們預計,北極冰蓋的擴張,還會持續兩個月時間左右,還要向外延伸500公里。所以,如果再開闢一個燒瓶海灣的話,可能還會面臨封港的情況。」

「那該怎麼辦?」

和天明之前預料的完全不一樣,冰蓋並不是「線」性推進的,而是「面」性推進的,這也意味著。如果再開鑿一個燒瓶海灣,可能只要過幾天,海灣外面,就會形成大量冰面。越來越厚,讓裡面和外面的船隻,進出不得,形成「封港」。

「要不再造一艘破冰船吧。破冰船能解決這個問題。」一名專家道。

「造新船要耽擱我四五天時間,我在這邊最多呆一兩天時間。」天明道。

「司令,我覺得可以這樣做。把所有船並在一起,連成一排,用繩索固定。除了幾艘固定不了的船,讓其處於游弋狀態,大部分船,可以以鐵索連環的狀態,共同進退,這樣,船穩定不說,冰蓋出現時,還可以一齊發動,衝出冰面,這比開鑿一個新海灣強多了。」又一名專家道。

聽完這個專家提的建議後,天明眼前一亮,覺得這個辦法不錯,因為新式生活船,可以通過電線,相互間進行充電,如果把這些船連在一起,發電船給其充電時,只要為一艘船補充電能,其他船也能通過電線充到電,這就比較方便。

而且,他開鑿海灣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避風、避浪,如果把船連在一起,風浪就算再大一些,單艘船受到的影響也不會很大,平穩如常。

「好,就按你說的辦,把所有船都連起來!」

接下來,天明帶著大批的藍星人,在寒風中,忙活了七八個小時,終於把500多艘的生活船連在了一起,如同一條白色巨龍,綿延2公里長。

當然,為了擋風,天明還是開鑿了一個海灣出來,這個海灣的構造非常簡單,就是一個「凵」字,把無數冰渣、冰凌堆放在了一起,堆出了一座能擋住三面寒風的「冰壩」,足足有二十多米高,這座冰壩,雖然擋不住全部的刺骨寒風,但至少起到了一定的減風減浪效果。

這個海灣,天明命名為「一線灣」。

這些事情處理完後,最大難題的解決了,但還有一些問題,需要天明解決。

核潛艇艇長邱愛國對天明道:「司令,我們的核潛艇,在這邊已經呆了三個月了,所有要進行實驗的項目,基本都進行的差不多了,我們可以回地球了。」

邱愛國說的回地球,不說把核潛艇帶回地球,而是把一些實驗數據帶回地球,如巨浪四潛射洲際彈道導彈,14射11成,導彈成熟度不是太好,他們找到不少問題,把這些問題整理出來後,他們打算給地球這邊的專家們參考參考,讓他們解決這些問題。

「好,沒問題,我可以帶一部分人出去。」

另外,就是物資保障問題,藍星人天天吃魚乾,都不會出現營養不良這種情況。但地球人不行,地球人除了要吃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