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四章 重賞

新軍可以用摧枯拉朽來形容,攻略一地之後,並不戀戰,立即登岸,而接下來,絕不會給倭人任何組織反擊的時間,下一刻,就可能出現在另一處港口,驅軍掩殺,於是又是人仰馬翻,屍橫遍野。

倭國的大人物們淚流滿面,一下子,新軍突襲這裡,而下一刻,又出現在其他某處,而且突襲的目標,都是鎖國派最猖獗的地方,這些艦船利用琉球作為基地隨時補給,指東打西,十幾天時間,就有六七個港口淪陷。

至於他們所依仗的強大倭軍,根本適應不了這種規模的戰爭,倭島確實有所謂的精品十萬,可是卻掌握在各大大名手裡,大家互不統屬,雖然締結了攻守同盟,可是一處遇襲,其他各處紛紛前來增援,只是你的軍馬一到,便撲了一個空,看到的只是一地的斷壁殘垣和觸目驚心的景象。

還沒等他們反應,下一刻,新軍又出現在其他地方了。

這種打法,是常見的欺負人手法,讓倭人頗有幾分鴉片戰爭時期的憋屈感,當時的大清,好歹也有大軍百萬,而英法聯軍不過萬人,這個數字的對比,可謂懸殊,假若老佛爺她老人家,若是會乾坤大挪移,能和英法聯軍約戰,然後將一百萬大軍擺在天津、大沽一帶,又或者列於廣州等地,和英法聯軍來個決戰,英法聯軍縱是再如何厲害,怕也沒有三頭六臂,只有被打殘的份。可是不要忘了,後世清軍的組織能力,只能用悲劇來形容,英法襲廣州,清軍只能倉促應戰,所能調動的軍馬,也不過數萬,這數萬人之中,再裁撤掉一些老弱病殘,真正能打的,未必能有英法聯軍厲害。

也就是說,以現在倭人的組織能力,壓根就沒有任何的勝算,除非海路安撫使司和他們講道義,約定了半年之後,大家在江戶進行決戰,然後等個半年,讓倭人們調集精銳兵馬,建築防務,修築工事,籌備好糧秣。

而某處受襲,就算附近的倭軍想要馳援,還得考慮到另外一個因素,人是要吃飯的,便是倭刀也是要抹油的,這便是軍需,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等到糧草運來,只怕黃花菜都已經涼了。

其實後世某支軍隊曾將組織能力運用到了最巔峰的狀態,數十萬軍隊,可以任意的奔襲、穿插、迂迴,表面上,在東北或是華北某地,是三十萬大軍面對五十萬大軍,可是雙方的軍馬,往往是分散於各地,有人在北京,有的在天津,有的可能在通州,可是往往,三十萬軍隊明明是以弱打強,可是真正打起來,卻是以多打少的局面?為何?因為一道命令下去,各部就會連夜動身,前往指定的作戰地點,不需要多久,三十萬大軍就可以集結於天津,對天津的數萬守敵發起猛烈攻勢,對方的軍馬,固然有五十萬之眾,可是要馳援,卻並不容易。

因為一個組織力渙散的軍隊,是不可能急行軍的,人家能連續行軍一天一夜,一日奔襲百里,可是一個還存在於古代體制的軍隊,他們一天能走二十里,就已經不錯,至於夜行,那更是笑話,一旦夜行,且不說大家能否吃的了這個苦頭,做長官的,也不敢夜裡行軍,因為這些軍隊,十之八九都是靠拉壯丁的方式拉來,夜行軍?一夜之間,只怕壯丁們早已跑光了。

所以明明是敵強我弱,可是打起來的最後結果,卻是我方一十倍之力,打你最薄弱的環節,等到你們慢騰騰的前來馳援,這裡的守軍已經消滅,正好以逸待勞,就算該地沒有攻破,亦可以圍點打援,再假如你各地守軍傾巢而出,他們大可以放棄這個目標,立即穿插迂迴回去,放棄這個目標,選擇其他更易攻破的堡壘。

對倭之戰,大致就是這個情形,一萬多的新軍,在人數方面,遠遠少於倭軍,可是最後總是以多打少,以強凌弱。

倭人淚流滿面,空有所謂十萬精兵,結果每次出拳,都打在棉花上,可是對方每一下,都打中你的軟肋,此消彼長,不但造成了恐慌,而且損失也是慘重。

鎖國派立即在倭國國內,成為了國賊,便是倭國國王,也下達了剷除鎖國派的詔命,皇國興廢,在此一舉,不能再打了,假若什麼時候,這些傢伙突襲了京都,那就真正是淚流滿面了。

於是新政派立即掌權,提出和議。

海路安撫使司這才上了奏疏,但是態度很堅決,不與之和議。

之所以如此,是要殺雞儆猴,主要是給其他藩國看的,鎖國不是你說鎖就鎖,一旦開戰,也不是你說和就和。

而這份奏疏,立即受到了兵部尚書張進用的極力反對,理由更加簡單,時間這麼少,怎麼可能連戰連捷,這分明就是冒功。

徐謙看了奏疏,也只是微微一笑,並不做聲。

而許多大臣則是開始討論起來。

「若說是冒功,又何至於如此急切,徐徐圖之有什麼不好,隔三兩個月報一個捷報來,至少沒人能挑出毛病。」

「哼,老夫素來聽說,海路安撫使司就是一群海賊,別看他們歸附朝廷,可是從前做海賊的,卻是不少。這些人哪懂什麼朝廷規矩,便是冒功,也如此的粗製濫造,可笑,可笑。」

「大人有什麼憑據?」

「這就是憑據,憑據就是海路安撫使司不是天兵,而倭人也非等閑之輩,倉促之間,連戰連捷,老夫窮經皓首,未曾聽說過這樣的事。」

「不錯,不錯,十之八九,就是冒功,諸位看,他們自稱倭人要求和,他們卻是不準,哼哼,假若倭人當真求和,為何不肯?這分明就是自吹自擂罷了,莫不是,海路安撫使司,已經大敗了吧。」

有一種冒功,叫做捂蓋子,也就是說,輸的越慘,就越是要報功,藉此來掩飾自己的敗績。

張進用的聲音最大,冷笑連連道:「依老夫看,眼下天子身子不好,正需要喜報來沖一衝喜,諸位看,現在咱們大明朝,好不容易出了喜事,是不是該立即呈報御前,昭告天下?」

呈報御前,是來天子知道,讓天子高興;至於昭告天下,則是讓天下人知道,讓天下人高興。

雖然征倭惹來了很大的爭議,可是大捷就是大捷,一旦大捷,還是能大漲軍民士氣的,而且前些時日發生了宮變,陛下的壞消息又已讓朝野引發了各種猜忌,這個時候拿一場大捷來沖喜,確實不失是一個好辦法。

可是你若是認為張進用有什麼好心,那就錯了,他認定了這是冒功,所以巴不得公布天下,巴不得送到皇帝面前,到了那時候,全天下人都知道海路安撫使司威武霸氣,可是一旦,真相揭露出來,這時候,可就不是好玩了,你忽悠了皇帝,忽悠了全天下的感情,這個罪,你擔當的起嗎?到時候,肯定是要老鼠過街、人人喊打,任何和征倭有關係的人,包括直浙的一些高官,海路安撫使司的上下人等,統統都要治罪,便是天子要保人,也絕對保不住,便是徐謙,也要受到波及。

張進用的提議,立即得到了許多人的贊同,大家都不傻,自然都知道張進用的意圖,所以一個個極力贊成,有人捋須頜首道:「不錯,不錯,是該沖沖喜了,近日京師死氣沉沉,這不是好兆頭,理當如此。」

楊廷和似也心動,看了看徐謙,淡淡道:「徐部堂以為如何?」

徐謙不置可否道:「無妨,一切全憑楊公決斷吧。」

楊廷和點頭:「既如此,就這麼辦吧。」

……

一封奏疏,遞到了御前。

嘉靖病危,可是身為天子,也不可能完全不理政務,一些重要的奏疏,雖然未必需要他來決策,但是至少要讓他知道。

黃錦拿著奏疏,一字一句的念給嘉靖聽。

嘉靖剛剛意識有些模糊,此時聽到大捷二字,頓時來了精神,不由道:「海路安撫使司大捷,好,好啊,朱載基,有依靠了。」

黃錦欲言又止,他知道,嘉靖已經不復從前那樣的思維能力了,竟是沒有看出這奏疏里的蹊蹺。不過他自然也不敢提示什麼,畢竟他心裡清楚,他和徐謙是一夥的,怎麼可能拆自己人的台。

嘉靖疲倦的道:「讓內閣和各部立即磋商,擬出一個升賞的章程來,要重賞……重賞……所有將校官吏,俱都要重賞,不能寒了他們的心,去吧。」

黃錦心裡叫苦,感覺自己接到了一個燙手山芋,卻只能硬著頭皮道:「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