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重賞

一封封奏書打開,擺在了御案上。

這世上最匪夷所思的事發生了。

那些原本對動刀兵一向持反對意見的大臣彷彿一下子開了竅,驟然醍醐灌頂,一個個成了與倭寇不共戴天的人。

嘉靖天子看得觸目驚心,一份,兩份,三份,若只是這些,他並不會有太大的觸動,可是現在,卻是幾十上百份。

上書的官員不只是御使言官,還有各部給事中,甚至連兵部的一個主事也湊了這個熱鬧。

嘉靖天子驟然明白了什麼,驚訝地看向黃錦,道:「那徐謙在杭州辦報……立即叫人送一份報紙來。」

黃錦也被這麼多義憤填膺的奏書嚇住了,忙不迭地道;「陛下,咱家前幾日曾命人快馬極遞了幾份,奴婢這就去取。」

一會兒功夫,幾份六七天前的明報報紙送了來。

嘉靖天子坐下,深吸一口氣,然後開始閱讀。

嘉靖天子是個深沉的人,一個人深沉得久了,就不免失了許多娛樂,或者說這位天子的娛樂和別人不一樣,正德皇帝的娛樂便是蹦蹦跳跳與人嬉戲。而嘉靖不一樣,他是個內斂的人,他能坐在御案之後,沉默整整一天不發一言。

可是這並不代表他不喜歡娛樂,至少這份報紙令這個滿肚子陰謀論的皇帝在甫一接觸,就生出了有趣的心思。

報紙的開頭是一篇人物誌,說的是在孝宗皇帝時期有個劉姓的進士,其父病重,舍了官而返鄉日夜照料的事迹,說照料期間,劉進士陪侍在病榻之下,整整數月不敢離開,以至於身上的衣物酸臭,直至其父病亡,劉進士大哭一場,自此也生了一場大病。

文章最後不免感慨:「嗚呼,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嘉靖天子的臉色雖是木然,可是看到這裡,眼眶竟有幾分濕潤,自來了這京師,他處處如履薄冰,人人對他奉承又帶著疏遠,而看到這篇文章,不免讓他想到了在安陸的時光,至少在那時候,他是無憂無慮的。

也正因為如此,安陸的許多人都讓嘉靖天子懷念至今,尤其是他已經逝去的父王,看了這篇文章,父王的音容笑貌竟是在嘉靖的腦中揮散不去。

他抿著唇,一言不發。良久,長嘆口氣,目光竟是變得無比柔和起來。

報紙其他的內容,他已經沒有太多興趣去看,只是看到一篇連載的平倭故事讓他明白了什麼。

嘉靖天子站了起來,龍行虎步,突然身形一滯,眼眸落在黃錦的身上:「朕明白了。」

黃錦小心翼翼地道:「陛下明白了什麼?」

嘉靖天子道:「問題就出在平倭的故事上,平倭的故事深得讀書人的喜愛,士林清議就不免會談及此事,事情談得多了,就有人想火中取栗了。」他目光中掠過了一絲深入骨髓的失望透頂,冷冷地看著那些奏書,道:「這些人真是滑頭,口裡說的是社稷,心裡想的卻是自己的名氣。士林不關注,他們就不關注,從前推三阻四,現在卻都一個個跳了出來。」

黃錦心裡暗喜,他似乎也明白了什麼,說穿了,其實就是宣傳的問題,事情引起了討論,就會有名士跳出來藉機炒作,而朝中的言官們見了,覺得可以從中撈取政治資本和名氣,反正就是一份奏書而已,舉手之勞就可得到士林的認可,又何樂不為?

所以這些人紛紛上書,並非是為了平倭,而是為了賺取名望。

想到這裡,黃錦心裡搖頭,目光卻是落在嘉靖天子身上。

嘉靖天子深吸一口氣,忍不住嘆道;「這一步步都是那徐謙的謀劃?說來也可笑,這些個老狐狸居然如提線木偶一樣被一個生員擺布,報紙……還真是好東西……」

嘉靖天子說到好東西的時候,一語雙關,既然報紙可以用來造就平倭的風潮,那麼在其他事上,是不是可以做文章呢?就比如那一篇人物誌一般,一個父慈子孝的事迹,足以影響一個人的觀點了。

黃錦道:「徐生員確實是個有意思的人物,只是這報紙握在一個生員的手裡只怕不太合適。」

嘉靖天子坐上了御椅,冷冷道:「朕也有此意,報紙的厲害,朕今日才算知曉了,只是……這報紙,朕還有大用,交給你們廠衛去管……」嘉靖天子這一次笑得沒有此前那樣冷酷:「只怕你們非把這報紙弄砸了不可。可若是交給朝中官員,那還不如交給徐謙,徐謙這個人,朕倒是想見見他,他越來越讓朕覺得有意思了。」

嘉靖天子是個很自負的人,一個十七八歲的人登上大寶,在這無數陰謀交織的宮廷中能慢慢站穩腳跟,自然有他超脫常人的手腕。可是現在,他竟有點佩服那比他小上幾歲的徐謙來。

他微微一笑:「那就交給徐謙去辦吧,官吏人等,不得干涉。」

黃錦原本打著的主意就是將這報紙收為東廠之下,結果碰了個釘子,可是旋即又想,這樣也好,咱家手裡還有個提督織的王芬,他和徐謙關係匪淺,有他在,東廠在明報裡頭也能說得上話。

嘉靖天子又道:「至於這些奏書,待會全部送去內閣,給內閣的諸公看看,朕要看看他們怎麼說。」

「至於徐謙……」嘉靖天子變得出奇的溫和,道:「朕一直和你們說,有過要罰,有功就要賞,他有個父親在東廠是嗎?」

黃錦道:「是。」

嘉靖沉吟片刻,才道:「調去錦衣衛,升百戶罷,他父親是親軍,將來他也就是朕的人了。」

黃錦頓時明白了嘉靖的意思,皇上這是打算大用徐昌,道理很簡單,東廠的編製很少,除了那些沒有編製的番役之外,無論是理刑百戶和掌刑千戶都是從錦衣衛之中調撥,也就是說,無論是東廠西廠,你想從番役做起,就永遠沒有上升的空間,所以一般想要抬舉東廠的某個雜役,一般情況都是先調任去錦衣衛,等鍍了一層金之後,獲得朝廷認可的武官資格,至於將來是繼續在錦衣衛留用還是調回東廠,那就是以後的事了。

黃錦心裡苦笑,從一個番役直接升任六品百戶,無論是他還是錦衣衛里的幾個頭頭,只怕都沒這個本事,也唯有皇上金口一開,才能如此給力。

嘉靖天子顯然又覺得不足以拉攏和褒獎,眼眸眯起來,又道:「那個徐聞道是徐謙的祖上?」

黃錦頜首點頭,道:「是。」

嘉靖天子道:「讓內閣擬詔,徐聞道忠心可嘉,雖為奸佞所害,卻不失為國之干臣,賜謚文貞罷。」

黃錦呆了一下,卻很快明白了意圖,謚號這東西可不是隨便賜予的,按照徐聞道的資歷也不可能得到。更何況這位大爺已經死去了這麼多年,早被人遺忘了,現在皇上突然賜予謚號,等於是一種變相對徐謙的賞賜。

因為一旦賜了謚號,那徐家就算是正兒八經的忠良之後和鐵杆的名門了,族中的子弟出門,就算是沒有功名,其待遇也不會比生員要低。

一連兩次不同尋常的賞賜,讓黃錦有些震撼,道:「陛下對徐謙的厚愛非比尋常,他受了陛下的恩澤雨露,定會死心報效。」

嘉靖天子微微一笑,撿起另一份報紙,專註地看了起來。

黃錦告辭出去,心裡卻是感懷萬千,自家伺候了這天子這麼多年,雖然也有重用,可是一個姓徐的小子花了一個月弄了一份報紙就得如此厚重的賞賜,這讓黃錦心裡頭竟是生出了一丁點的妒意。

只是他很快調整了心態,從崇政殿里出來後叫來一個小太監,道:「出去傳個話,去問問那徐昌,在京師里會不會住得不習慣,他一個南人不遠千里來這裡落腳,萬事開頭難,支兩百兩銀子給他,讓他好生安頓,咱家近來事情多得很,怕會冷落了他。」

那太監滿是狐疑,堂堂秉筆太監和東廠廠公,居然如此關心一個東廠番子,這事兒若不是他親眼所見,只怕打死都不會相信。

太監應了一聲,連忙去了。

與此同時,翰林院里,編修徐階危襟正坐,提起筆來修好了一封書信,隨即喚來了個書吏,吩咐道:「送去浙江提學府邸,沿途不可延誤。」

送出了書信,徐階靠在椅上,又是陷入了沉思。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