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最後稻草

不多久,版權部的同事陸續來到辦公室。他們知道Maurice要來中國,而且不在其他大城市停留,將會從歐洲直飛平海市,也都有些激動。

「程經理,看來這次歐洲出版集團的中文版權輸出項目落到我們這裡,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了!」

「這個上億的項目引進,以後日子就好過了!」

「就是,就是,成為沃爾特斯克魯維爾的戰略合作夥伴,就是轉讓版權,每年就能賺幾百萬。」

「如果真是這樣,華東出版集團肯定會專門成立一個版權管理中心,說不定還會從部門直接升級成公司。平海市將來就是中國的版權基地,程經理步步高升,不要忘了我們這些老臣啊!」

他們圍著程璐,七嘴八舌地說道。

程璐笑的樂開花,她大概沒想到一切來的那麼順利,然而口頭卻還保持著謙虛,「不要想的那麼好,說不定人家只是過來考察考察。好了好了,都回去工作吧。」

他們四散而開,程璐輕鬆的笑笑,咬著手裡的筆尖,望著樓下停車場的一片一片水窪的明亮的反光,一看就知道是在憧憬美好的未來。

她這樣發獃發了半個小時,才突然想起來問我,「噯,你說要不要請程思薇吃飯啊?」

「為什麼?」我問她。

「要是真成功,程思薇肯定是幫了不少忙。請她吃個飯,感謝一下,也是應該的。」她說道。

「不要想得太好,等她過來,你問問她吧。」我說道。

又過一段時間,大約到10點,程思薇提著她濕漉漉的雨傘,來到辦公室。

辦公室里的同事們看到她,眼睛都亮出金光。

程思薇的表情卻很平淡,她把雨傘撐起,放到旁邊,再脫掉外套,掛在椅子上,然後對著我和程璐伸手打一個招呼。

她坐下來,打開自己的電腦,開始處理自己的工作。

「嗯嗯,」程璐稍稍咳嗽,坐高半個身體,目光越過電腦,問她,「思薇小姐,你們集團的老闆Maurice下周要來中國,這件事情,你知不知道?」

「我知道。」程思薇打開她的MSN,一邊搜尋網路上的聯繫人,一邊淡淡地回答道。

「Maurice夫人到中國的第一站是不是平海市?新聞上是這樣說的,我只是好奇,向您求證一下。」程璐又想保持面子,又壓不住好奇,終於進一步問道。

她只以為程思薇是沃爾特斯克魯維爾派來這裡的一個代表,卻並不知道,程思薇就是沃爾特斯克魯維爾出版集團總裁兼大老闆的女兒!

「程經理,您不用想得太多,她來平海市,是因為她曾經在平海市生活過一段時間。」程思薇抬起頭,說道。

這句話,無疑是一盆冷水,將程璐澆個透心涼。我幾乎能夠聽到程璐胸口的喀拉喀拉心碎的聲音。

「不過您也不用失望,她會順便來看看貴公司的情況。」程思薇接著說道。

她瞥瞥我,再說道,「她來這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個人原因。」

比起程璐父母那樣的突襲,我這次有心理準備,對她笑笑。我知道程思薇的脾氣,所以大致也已經猜到她母親的脾氣:公是公,私是私,個人感情絕不干涉商業決策。

程璐卻心有不甘,再問,「那我再冒昧的問一句,我們公司,在這次的版權項目里,到底有沒有優勢?」

她怕自己一番努力,到頭來卻被程思薇玩了一把。

程思薇看到程璐目光緊逼,想了想,「好吧,我說實話吧。」

程璐盯著她,我也提起幾分精神。

「整個版權項目的調查進程已經完成四分之三,你們公司在版權業務上的各項表現的評定都是A,在我們的計畫書里,已經晉陞三強。如果你不信,我可以把相關的評定文件發給你看。你可以不相信我個人,但是請不要懷疑我們集團操作的流程。」程思薇說道。

聽她的口吻,顯然是對於程璐質疑她的辦事能力有些生氣。她很認真在審核這個事關集團版權業務發展的重要項目,程璐卻懷疑她只是在擺譜。

程璐臉色一半青一半紅,她剛才的話語,無意中暴露她對這個項目的奪取能力不夠自信。

不過,程璐每天只看到程思薇在處理她自己的事情,偶爾約我出去吃飯,卻從來不提整個項目的進展,也沒有聽到她對安墨公司的一絲半點的評價,也難怪讓她懷疑程思薇是不是還在考慮這個項目。

「那麼另外兩家是誰?」我問程思薇。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團和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兩個都是國內比較成熟的出版集團,你們能夠和他們獲得相同的評價,已經很不容易。」程思薇說道。

原來從當初的層層篩選,再到後面的暗中考核,不知不覺,我和程璐的版權部門已經悄無聲息的殺入前三。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值得振奮又值得緊張的消息。程璐的雙眼,一下子又明亮起來。同時,她對程思薇也漸漸的產生一絲欽佩。

若說溫柔,她柔不過程思薇。若說強勢,她也強不過程思薇。這個從跨國出版集團里走出來的女人,不論心態還是氣質,都是程璐目前無法達到的狀態。

「最終的結果,將由我的……老闆親自決定。」程思薇稍稍打頓,再接著說道,「不妨再多說一句,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團的市場策劃能力指標是出乎意料的A+,如果你們要想超過他們,還請在蘇拉卡爾的新書上面多費功夫。」

市場策劃,那不就是顧倩的部門……我心中暗想。

「總之,還請多多努力吧。」程思薇嘆口氣,最終說道。她把這些重要的信息透露給我們,其實已經幫了我們不少。

如今的形勢,蘇拉卡爾的四本小說,我們持一本,北京出版集團持三本,數量上是1對3,如果算質量,最多也就1對2,總體安墨出版公司還是吃虧。但是反過來說,如果安墨公司打一個翻身仗,以少勝多,那麼評定指標重新浮動,安墨公司就會勝過北京出版集團。這就是最後一根稻草。

原來,搞半天,最後這個牽涉上億歐元版權合作項目的成敗與否,就壓在我和顧倩的兩個人的勝負之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