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篇 二戰檔案 德黑蘭會議——帶來希望的彩虹

1942年1月1日,包括中國、蘇聯、美國、英國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發表了《聯合國家宣言》,這標誌著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1942年1月22日,日軍偷襲珍珠港,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場遭到慘重失敗之後,美英兩國與蘇聯進一步結成了同盟,共同對德、意、日作戰。1942年底到1943年初,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取得了勝利,徹底扭轉了歐洲戰場的局勢。如何協調統一,成了下一步行動中迫在眉睫的問題。於是,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蘇、美、英三國政府首腦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舉行了一次國際會議。

參加者主要是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斯大林、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丘吉爾以及他們的外長和顧問。1943年反法西斯國家開始轉入局部反攻,氣勢洶洶的法西斯國家逐漸由進攻轉為防禦和退卻,但依舊在負隅頑抗。蘇聯政府希望美、英儘快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早日結束戰爭。為了加強合作和協調對德、日作戰問題,經過1943年10月蘇、美、英三國外長莫斯科會議的籌備,召開了此次會議。

沒有永恆的敵人和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參加會議的三方都希望這次會議的決議能夠最大地符合自己的利益。為減輕在太平洋戰場的損失,美國期待蘇聯參加對日本作戰。英國更多地關心它在歐洲的政治影響和經濟利益,所以一直堅持「地中海戰略」。斯大林則提出了要儘快開闢第二戰場、牽制一部分德國軍隊、減輕蘇聯壓力的要求。

於是會議的中心議題是第二戰場的開闢以及隨後各方對德、日軍事合作協調的問題。

會上,斯大林強調說:「英美兩國不能再拖延時間了,必須早日開闢第二戰場。現在我們蘇聯人抗擊著大部分德國軍隊,承受著無比沉重的物質和人力壓力。」其實早在1941年,斯大林就向丘吉爾提出了要英國開闢第二戰場,但遭到了拒絕。後來,丘吉爾雖然好不容易答應了開闢第二戰場的要求,並且已經制定出了從法國諾曼底登陸的「霸王行動」計畫,卻遲遲不肯動手。此時,蘇聯要求優先討論並落實第二戰場的具體實施。丘吉爾又想推翻「霸王行動」計畫,提出了一個「地中海戰略」,即他說的英美從地中海進攻義大利,然後進軍巴爾幹半島。斯大林堅持要求趕快執行「霸王行動」,他認為巴爾幹離德國心臟太遠,不可能達到給德國人狠狠一擊的效果。

羅斯福也不贊成英國近似偷奸耍滑的方案,主張實施西歐登陸,共同面對法西斯的威脅,三國首腦最終還是達成一致。會議決定蘇、美、英三國分別從東、西、南三面向德國發起進攻。美、英軍隊將於1944年5月在法國諾曼底登陸作戰,實現「霸王計畫」,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為了在東、西兩線牽制德軍,阻止德軍從東調到西,蘇軍將差不多同時間發動對德攻勢。關於戰後波蘭的邊界問題,會議同意波蘭國土應向西移,即將德國東部的一些地區併入波蘭。關於戰後德國問題,三國首腦交換了意見,決定設立歐洲諮詢委員會研究歐洲問題,同意戰敗後的德國由盟軍分區佔領。會議過程中,羅斯福還提出了戰後建立維持和平機構(即後來的聯合國組織)的設想。在對日作戰問題上,斯大林表示,打敗德國後蘇聯願馬上參加對日作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