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篇 二戰檔案 萊特灣大海戰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最後的決戰階段,太平洋戰場的軍事形勢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美軍連續不斷的打擊下,日本在太平洋上苦心經營的外防禦圈已經土崩瓦解。1944年,美軍相繼攻佔塞班島、提尼安島、關島和帛硫群島以後,戰略反攻的鋒芒已經進逼到菲律賓、台灣、琉球群島和日本列島一線。為了拚死一戰,日本集中殘存的全部海軍兵力,與美軍在菲律賓的萊特灣進行了一場殊死的大搏殺。萊特灣海戰是日美雙方在太平洋戰爭中最後一次海上較量,也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海戰。經此一役,美軍全殲了日本航空母艦編隊,奪取了菲律賓海域的控制權,而顯赫一時的日本帝國氣數將盡,開始瀕臨滅亡的邊緣。

1944年10月在太平洋戰場,美日海軍在萊特灣南北長1000海里、東西寬600海里的範圍內進行了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一場大海戰,持續三天四夜,雙方參戰總排水量1616836噸,軍艦多達500餘艘,其中參戰航空母艦多達40艘,飛機數千架。從損失來講,戰沉軍艦32艘,排水量34.2萬噸,堪稱世界海戰之最。此戰盟軍大獲全勝,幾乎全殲了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主力,為最後徹底戰勝日本法西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馬里亞納海戰這次史上最大規模的航空母艦對決中,日本落敗。1944年8月,馬里亞納群島的失守震動了日本國內,但日本軍國主義者並不甘心就此滅亡。日本的戰爭機器尚未遭到致命的打擊,海軍和陸軍還具有一定的實力。1944年7月21日,日本大本營發布了代號為「捷號」的作戰防禦計畫,該項計畫包含4個子計畫:保衛菲律賓為「捷一號」作戰方案;保衛台灣、琉球群島和日本本土南部為「捷二號」作戰方案;保衛日本本土中部為「捷三號」作戰方案;保衛日本本土北部為「捷四號」作戰方案。

1944年8月初,日本大本營又進一步明確了「捷一號」作戰計畫。計畫包括陸海行動兩個部分,其中海上軍事行動是關鍵。日本動用三支艦隊參加海上行動。第一支是日本內海的小澤將軍指揮下的第三艦隊,擁有輕重型航空母艦4艘,另有2艘「戰列航空母艦」、2艘重巡洋艦、21艘輕巡洋艦和驅逐艦;第二支作戰計畫中的主力艦隊,是停於新加坡附近林加錨地的栗田將軍的第二艦隊,共擁有7艘戰列艦、11艘重巡洋艦、22艘輕巡洋艦;第三支是志摩清英的第五艦隊,由3艘巡洋艦和7艘驅逐艦組成。整個計畫企圖集中所有能動用的軍艦和飛機,盡最後努力粉碎美軍的進攻。聯合艦隊司令豐田副武大將考慮到日軍優秀的飛行員在戰爭中幾乎損失殆盡,現在日軍的航空母艦的戰鬥力實在太弱,便決定讓航空母艦執行誘敵任務,而讓戰列艦巡洋艦擔任主攻。豐田相信日軍的航空母艦對於以勇猛著稱的美軍第三艦隊司令哈爾西而言,是最具有誘惑力的。這樣就能使捷一號計畫更多幾分成功的把握。整個計畫是典型的武士道精神的充分體現,隻字未提艦隊撤退的方案和路線,尤其是航母艦隊更是沒有打算生還。

1944年7月末,美國總統羅斯福親赴珍珠港召見尼米茲和麥克阿瑟兩位將軍,確定儘快發動菲律賓戰役,並為此制定了收復菲律賓的作戰計畫。1944年8月,在加羅林群島戰役中,美機襲擊了菲律賓沿海,發現日軍防衛十分空虛,於是,美軍決定直接對菲律賓實施登陸作戰。

1944年10月,這場史無前例的大海戰剛剛揭開序幕。豐田錯誤判斷美軍將對台灣發動進攻,便部署反擊,於是爆發了史稱為「台灣空戰」的激烈空戰。這是一場「雞蛋撞石頭的戰鬥」,因為日軍飛行員大都是年輕學員,而且飛機性能也落後。

1944年10月17日,美軍先頭部隊首先攻佔了菲律賓東部萊特灣。美軍先頭部隊在萊特灣小島登陸後,日軍大本營針對美軍選擇萊特灣作為登陸點,對各艦隊的任務進行了具體詳細的規定:小澤艦隊南下,在呂宋以北海面充當誘餌,引誘美艦隊遠離登陸部隊和艦隻,為主力艦隊製造戰機;栗田艦隊主力北上,取道聖貝納迪諾海峽,一旦美主力艦隊離開萊特灣,便趁機長驅直入美軍登陸灘頭,掃蕩美登陸艦隻和部隊。

日軍的作戰行動剛開始就受到挫折。10月23日拂曉,栗田率領的主力艦隊在駛抵錫布延海之前,竟意外地遭到南中國海的美軍「鰷魚」號和「海鯽」號潛艇的攻擊。在海戰的第一回合中,美軍的2艘潛艇就給了日軍一個下馬威,擊沉2艘、擊傷1艘重巡洋艦。10月24日上午,美軍偵察機在錫布延海上空發現了正在海上航行的栗田艦隊。美艦載機旋即對之進行了5批轟炸。下午3時許,栗田艦隊的戰列艦均中彈負傷。一艘重巡洋艦喪失作戰能力,一艘超級戰列艦被擊沉。

就在錫布延海戰激烈進行時,南面戰場上的蘇里高海峽之戰也爆發了。此戰中,日軍有2艘戰列艦、1艘重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4艘驅逐艦被擊沉,還有1艘巡洋艦、1艘驅逐艦被擊傷。包括西村祥治中將在內的約5000官兵陣亡。美軍1艘魚雷艇被擊沉,1艘驅逐艦被擊傷,陣亡官兵僅41人,萊特灣南面的威脅被徹底解除。

與南部編隊日軍的慘敗相反,小澤將軍指揮的北部編隊卻按照預先的計畫,於24日下午5時左右,吸引了美主力艦隊,出色地完成了誘敵任務,不僅使栗田艦隊免遭全軍覆滅的下場,而且也使自己率領的「自殺部隊」中的大部分艦隻免遭厄運,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正是在小澤艦隊的策應下,栗田艦隊死裡逃生。驚魂初定,栗田決定按照原計畫,率領艦隊乘著夜色重返錫布延海。

栗田顧忌到美主力艦隊就在附近,不敢貿然對萊特灣發動攻擊。10月25日,栗田艦隊將遭遇的美軍一航母編隊誤以為是美主力艦隊,於是展開了一場海戰史上罕見的海上追擊戰。追擊戰中,栗田艦隊相當分散,難以形成整體作戰力量。隨後,栗田判斷,美軍登陸部隊已多次接到警報,可能已撤離萊特灣,於是決定放棄進攻萊特灣,轉向外海與敵進行一次拚死決戰。

然而經過半天搜索,栗田未能發現美國航空母艦編隊的影子,決定返回基地。美主力全艦隊向南疾駛,企圖追上並擊敗日主力艦隊,然而,除擊沉幾艘掉隊的小型艦隻外,美軍也未能如願。受到沉重打擊的栗田艦隊,僅剩下4艘戰列艦、2艘重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和7艘驅逐艦,逃脫了美艦隊的追擊。至此,歷時4天的萊特灣海戰結束。

萊特灣海戰,儘管規模頗大,但在作戰方法上並沒有什麼值得誇耀之處,實際上是一場海上混戰。不過,通過這次海戰,日本帝國海軍就不再是一支強大的海上力量了,美國海軍則控制了太平洋。戰後,日本海軍大臣米內光政在評價萊特灣海戰對日本帝國的影響時說:「我覺得這就是終結!」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