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篇 二戰檔案 不屈的列寧格勒保衛戰

列寧格勒原名聖彼得堡,是彼得大帝於1703年建立的俄國「歐洲之窗」,200多年來一直是遼闊的俄羅斯帝國的首都,也是十月革命的發源地。1924年,為了紀念蘇聯偉大的革命領袖列寧而把它更名為列寧格勒,被人們稱為「蘇聯第二首都」。

德軍統帥部考慮到政治、經濟和戰略意義等因素,將列寧格勒定為其侵略的首要目標之一。在「巴巴羅薩」計畫中,攻佔涅瓦河上這座城市被看作是「刻不容緩的任務」。德軍統帥部想從地球上抹掉列寧格勒,殺光居民,從而消滅無產階級革命的搖籃。於是希特勒調集了40個師、6000門大炮和1000多架飛機向蘇聯第二大城市列寧格勒發起了瘋狂的進攻。

在希特勒1940年12月18日發布的第21號訓令,即「巴巴羅薩」計畫中,北方集團軍群的任務是從東普魯士出發,消滅波羅的海沿岸三國的蘇軍部隊,爾後同芬軍協同,於1941年7月21日之前攻佔列寧格勒。希特勒對自己的閃電戰術十分樂觀,他宣稱,屆時他要前往列寧格勒冬宮廣場檢閱軍隊,把慶功宴會擺在列寧格勒阿斯托里亞飯店。

北方集團軍群由勒布元帥指揮,共22個步兵師、3個裝甲師和3個摩托化師,其中,第4裝甲兵團下轄曼施泰因上將的第56裝甲軍、萊因哈特上將的第41裝甲軍以及黨衛軍「骷髏」摩托化師。

蘇軍擔任列寧格勒防禦任務的總指揮是西北方向總司令伏羅希洛夫元帥,加上西北、北方2個方面軍,共5個集團軍、37個步兵師、9個騎兵師和10個裝甲旅參加了防禦。

7月1日,德軍佔領拉脫維亞首都里加。7月4日,德軍突破了蘇軍在拉脫維亞——俄羅斯邊界的防線,接著德軍又在7月9日輕鬆佔領了蘇軍棄守的普斯科夫,打開了通往列寧格勒的大門。再加上芬軍東南、卡累利阿2個集團軍猛烈進攻列寧格勒北面芬蘭一側,此時列寧格勒已經陷入了德、芬兩軍的南北夾擊之中。

伏羅希洛夫緊急動員百萬列寧格勒居民夜以繼日地圍繞列寧格勒構築了三道防線。因為蘇軍的頑強抵抗以及盧加河畔的天然屏障阻礙了北方集團軍群的推進,使希特勒7月21日前拿下列寧格勒的計畫破產了。7月19日,希特勒發布第33號訓令,命令中央集團軍群的霍特第3裝甲兵團向北轉進,切斷列寧格勒——莫斯科之間的交通線,並協助北方集團軍群進攻列寧格勒。儘管如此,德軍8月份的推進速度還是下降到每天2公里。8月21日,南路德軍佔領楚多沃,切斷了列寧格勒通往莫斯科的十月鐵路。8月底,北路德軍進至距列寧格勒城南僅20公里的斯盧茨克——科爾平諾地區。9月8日,南路德軍到達列寧格勒城東面的拉多加湖南岸,佔領施呂瑟爾堡,切斷了列寧格勒與外界聯繫的最後一條陸路交通線,將列寧格勒三面包圍,只有拉多加湖一邊可以與外地保持水上和空中的聯繫。形勢對蘇聯極為不利,列寧格勒似乎已經岌岌可危。

9月9日,德軍又向列寧格勒發起新的進攻。進攻前,德軍對該市進行了猛烈的炮擊和空中轟炸,情況異常緊急。德軍已突至城市接近地。朱可夫大將負責指揮方面軍,他領導的方面軍軍事委員會作出的第一個決定是:即使戰至最後一人,也要守住列寧格勒。蘇聯軍民團結一致誓死保衛列寧格勒。德軍統帥部未能實現其在9月份奪取列寧格勒的計畫,遂於10月中旬決定向季赫溫實施突擊。11月8日,德軍奪取了季赫溫,切斷了最後一條鐵路,這條鐵路是將物資運至拉多加湖,再由水路運至被圍城市的必經之路。12月9日蘇軍又攻佔了季赫溫,並將德軍趕過沃爾霍夫河。在1941年冬季那段最艱難的日子裡,列寧格勒人奇蹟般地在拉多加湖冰面上開闢了一道冰上公路,通過這條與外界聯繫的唯一「生命之路」,運進糧食,運出傷員,從而戰勝了嚴寒和飢餓的威脅,挫敗了德軍困死列寧格勒人的企圖。

1942年1—10月,列寧格勒方面軍和沃爾霍夫方面軍的突擊集團東西夾攻和錫尼亞維諾方向實施的頑強戰鬥,疲憊消耗了德軍基本兵力。但是由於兵力兵器不足和軍隊指揮上的缺點,兩次戰役都未取勝,未能解除城市封鎖。這段時間,在列寧格勒附近,掀起了群眾性的狙擊手運動。

1943年1月12日,列寧格勒方面軍所屬第67集團軍各兵團、沃爾霍夫方面軍所屬突擊第2集團軍各兵團和第8集團軍部分兵團,根據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的命令著手實施「火星」戰役。在1943年夏秋戰鬥中,列寧格勒方面軍和沃爾霍夫方面軍以積極行動打破了德軍再度前出拉多加湖沿岸和重行封鎖列寧格勒的企圖。蘇軍肅清了沃爾霍夫河岸基里希登陸場的德軍,攻佔了德軍堅固防禦樞紐部錫尼亞維諾,從而改善了自己的戰役形勢。

由於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戰役、左岸烏克蘭、頓巴斯戰役及第聶伯河戰役中的勝利,至1944年初已具備在列寧格勒、諾夫哥羅德兩市附近實施進攻的有利條件。列寧格勒-諾夫哥羅德戰役的結果使「北方」集團軍群遭到重創,列寧格勒州幾乎全境解放。1944年夏,蘇軍擊潰了蘇德戰場北翼德軍戰略集團,從而註定了芬蘭退出戰爭,德軍戰略戰線的北翼處於徹底崩潰邊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