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篇 德國和義大利 紅衫軍遠征與義大利的統一

義大利在近代一直是個分崩離析的政治實體,沒有形成像英、法那樣的民族統一國家。到19世紀上半期,義大利共存在8個邦國和地區。其中只有西北部的撒丁王國處於義大利人的薩伏伊王朝統治下。東北部的倫巴底和威尼斯地區,是奧地利帝國的一個總督轄區。中部的三個小公國——帕爾馬、摩地納和托斯坎那的最高統治者是奧地利人,並以依附性的條約同奧地利聯繫在一起。中部是由羅馬教皇實行世俗統治的教皇國。1848年歐洲革命中,羅馬曾建立共和國,教皇庇護九世一度逃亡,但共和國因遭到法國的武裝干涉而失敗,教皇重新建立政權,法軍從此駐於羅馬。南部的兩西西里王國則處於西班牙波旁王室的專制統治下。

到19世紀三四十年代,義大利工業資本主義已經有了相當大的發展。出現了資本主義經濟的高漲形勢,在北部地區,使用機器生產的工廠企業日漸增多,紡織業的發展最為顯著。與此同時,義大利的農業資本主義也有很大的進步。一部分地主改變經營方式,開始使用僱傭工人,建立資本主義農場。

然而,義大利資本主義的發展遇到了層層障礙,其中最嚴重的是由於外國的統治與壓迫所造成的政治分裂局面,它妨礙著統一市場的形成。因此,在19世紀中期,義大利的革命已在所難免,要實現義大利的統一,首要任務就是要擺脫奧地利的奴役和控制,進而消除政治分裂,建立一個獨立、統一的義大利民族國家,加速資本主義的發展。

伴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義大利的民族意識也開始覺醒。在拿破崙戰爭中,義大利民族蒙受了沉重的浩劫和災難,但義大利的封建勢力也遭到了打擊。而義大利人民在共同的反法鬥爭中,也增強了民族意識,各地區的居民都開始把自己看作是義大利人。拿破崙的殘暴統治所引起的強烈仇恨,促成了義大利人民驅逐外國勢力、自主管理國家願望的增長。

在19世紀中期的義大利,撒丁王國是唯一獨立的君主立憲制國家,它自然成為資產階級自由派力量集中的地區。1852年出任首相的加富爾對之進行了行之有效的改革,使撒丁王國實力大為增強,因此,以撒丁王國為核心、以資產階級自由派為領導、以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為主要途徑,便成為義大利統一運動獲得成功的唯一選擇。

義大利統一所遇到的頭號敵人是歐洲傳統強國奧地利。它不僅直接佔領著倫巴底和威尼斯,還支配著中部的三個小邦國。然而,以撒丁王國的實力又不足以對付奧地利,因此加富爾極力想依靠法國的幫助把奧地利從義大利的土地上驅逐出去。1858年7月21日,加富爾和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會晤於法國南部小鎮普隆比埃爾,雙方商定:法國出兵幫助撒丁王國將奧地利逐出倫巴底和威尼斯,而撒丁王國將把尼斯和薩伏伊地區割讓給法國作為報償。

1859年5月,法、撒聯合對奧地利的戰爭爆發。法、撒聯軍連續取得馬詹塔和索爾菲里諾戰役的勝利。然而,拿破崙三世出兵幫助撒丁王國,並非是為了支持義大利統一,而是打擊世仇奧地利,並將法國勢力進一步向義大利滲透。當他看到義大利革命高潮掀起,局勢很難控制,而奧地利仍有較強實力時,便不肯再戰。他背著撒丁王國,在1859年7月同奧地利簽訂了維拉弗蘭卡協定,規定奧地利將倫巴底割讓給法國,由法國轉讓給撒丁王國,但奧地利仍可保有威尼斯。迫於法國壓力,撒丁王國不得不接受該協定,並把尼斯和薩伏伊割讓給法國。義大利的利益被拿破崙三世出賣了。

儘管對奧地利的戰爭半途而廢,但撒丁王國畢竟收回了倫巴底地區,義大利統一關鍵性的第一步已經邁出。1860年3月,義大利中部各邦——托斯坎那、帕爾馬和摩地納進行了全民投票,正式與撒丁王國合併,義大利統一再獲突破性進展。

1860年,兩西西里人民受北方形勢的影響,紛紛起義,使義大利統一運動再次出現高潮。富有傳奇色彩的加里波第聞訊,組織了由資產階級民主派支持的「千人志願軍」,即有名的「紅衫軍」,這支軍隊在加里波第的率領下,於5月初南下遠征兩西西里,所向披靡,很快佔領了兩西西里王國首都那不勒斯。11月7日,撒丁王國國王維克多·埃曼努埃爾二世在加里波第陪同下進入那不勒斯。1861年3月17日,義大利王國成立,維克多·埃曼努埃爾二世成為義大利國王。但此時,包括羅馬在內的大部分教皇國仍處於義大利王國之外,義大利的威尼斯地區仍處於奧地利統治下,統一併未完成。

1866年,普奧戰爭爆發,義大利加入普魯士一方對奧作戰。最後由於奧地利被普魯土戰敗,根據維也納條約,威尼斯歸還義大利。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拿破崙三世被迫調回羅馬的法國駐軍。9月,義大利軍隊進入教皇轄地。根據公民投票,羅馬合併於義大利,教皇被剝奪世俗權力,避居梵蒂岡。至此,義大利統一大功告成。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