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亞洲的昨天 莫斯科公國的崛起

俄羅斯國家是以東歐平原為中心發展而來的,其居民的先祖為東斯拉夫人。一般認為,斯拉夫人在東歐早期的聚居地大概是位於第聶伯河以西的普里皮亞特沼澤(在今白俄羅斯、烏克蘭邊境一帶)。

公元8、9世紀,斯拉夫人結束了原始的氏族生活建立了公國。公元9世紀末,奧列格王公率諾夫哥羅德大軍南下,一舉征服了基輔,以它為中心建立了「基輔羅斯」。奧列格王公成為第一位「羅斯大公」。他喜好擴張掠奪,因而基輔羅斯逐步成為歐洲著名的強國。

11世紀中葉,基輔羅斯陷入了內戰,分裂割據長達300餘年。1223年,蒙古大軍在征服花刺子模、擊潰波洛伏齊人的抗擊之後,率數萬鐵騎,南下西征,橫掃亞洲,直撲東歐。1243年,蒙古人在伏爾加河流域的薩萊建立了金帳汗國。

大規模的征服戰爭結束之後,金帳汗國建立了對基輔羅斯的統治,其統治起初遭到了當地人民的反抗。於是蒙古人轉而以羅斯王公作為統治工具,並挑撥羅斯王公之間相互爭鬥,從而分化反蒙力量,監控羅斯政局,榨取羅斯財富。

在羅斯諸國王公傾軋、爭鬥的過程中,莫斯科公國悄然崛起。1304年,莫斯科與特維爾公開爭奪大公權位,雙方征伐不斷。同時,它們又都向蒙古金帳汗爭寵。在這場競爭中,莫斯科王公伊凡一世(1325—1340年)略高一籌。1327年,他自告奮勇,一年之內先後兩次鎮壓特維爾和諾夫哥羅德的反蒙暴動,深得金帳汗歡心。1328年,受寵於金帳汗的伊凡終將「弗拉基米爾及全羅斯大公」的頭銜爭到了自己頭上。

伊凡一世憑藉替金帳汗向羅斯人征賦稅的特權,大肆斂收民財,被世稱為「伊凡·卡里達」(卡里達意為錢袋)。伊凡一世上賄蒙古王公,下買人心,還大力擴展領地,增強國力。他把隸屬於「大公」名下的弗拉基米爾、佩雷雅斯拉夫里、科斯特羅馬等地納入莫斯科公國版圖,又以兼并、購買等方式取得馬格利奇、加里奇和白湖等地。他還通過種種手段,動員羅斯大主教彼得,把主教駐地由弗拉基米爾遷至莫斯科,從而使莫斯科具備了政治中心和宗教中心這兩大優勢。王權與教權的結合不僅加強了他的政治、經濟力量,而且也建立起了強大的精神支柱。

莫斯科公國的發展與強大,引起金帳汗國的警覺,他們先是把隸屬於大公名下的尼什哥羅德和戈羅傑茨收回,與蘇茲達爾合併,另立一個公國,後又把大公名銜轉封給蘇茲達爾公。莫斯科大公底米德里在大主教阿列克賽的支持下,動用大量教會財產,重金賄買新上台的繆里德汗,又把大公名銜奪回。此後,金帳汗國內亂,實力驟減。底米德里大公乘機以聯姻和戰爭方式,大肆兼并羅斯東北的小公國,甚至開始奪占蒙古人的領地。1380年,金帳汗國與立陶宛聯盟,議定從東西兩面夾擊莫斯科,結果蒙軍慘敗,馬麥汗隻身逃走。庫里克沃戰役對羅斯人擺脫蒙古統治的鬥爭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由於這一戰役的勝利,底米德里被人民譽為「頓斯科伊」(意即頓河英雄)。但1382年,蒙古軍隊偷襲莫斯科,底米德里猝不及防,被打敗,不得不再次臣服於金帳汗。此後蒙古統治日趨鬆弛,羅斯人民已經看到獨立的希望。

從15世紀開始,由於經濟發展,地區聯繫加強,以及反抗外族鬥爭的需要,羅斯各公國逐漸以莫斯科為中心形成了兩個統一的國家。這一統一進程在15世紀下半葉進入高潮,16世紀上半葉基本完成。

1462至1505年,伊凡三世在位。他不惜一切手段來加強莫斯科的地位。他首先在1478年和1485年先後吞併了諾夫哥羅德和特維爾。其他小國也陸續被併入莫斯科版圖。與此同時,伊凡三世也在不斷地謀求最後擺脫蒙古人的統治。他與從金帳汗國分離出來的克里米亞汗國結盟,而金帳汗國則同位於羅斯西方的立陶宛國王相約,聯合進兵莫斯科。伊凡三世一面頑強抵禦,一面策動盟友克里米亞汗分兵進擊波蘭和金帳汗國的後方。當大戰一觸即發之際,伊凡三世卻突然喪失取勝的信心,逃離前線。在受到各方責難的壓力下,才戰戰兢兢返回前線。由於克里米亞汗進兵波蘭南部,牽制住了波蘭立陶宛軍隊,使金帳汗國的阿合馬汗慌忙撤師回防,這樣伊凡三世才僥倖不戰而勝。羅斯從此擺脫了長達200餘年的蒙古統治。

伊凡三世轉過身來,集中精力對付波蘭和立陶宛。除鞏固與克里米亞汗的盟友關係外,又先後同奧地利、匈牙利、摩爾多瓦結成新友,形成對波蘭、立陶宛的外交包圍,同時不斷製造事端,削弱對手實力。最後通過1487年和1500年兩次戰爭,徹底擊敗了波蘭、立陶宛,奪得德斯納河流域的廣闊土地。執政33年的伊凡三世為莫斯科的獨立與統一奠定了堅實基業。他死後,其子瓦西里三世先後於1510年和1521年把普斯科夫和梁贊併入莫斯科,最終完成了俄羅斯的統一大業。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