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古羅馬文明 基督教的源起

基督教與佛教、伊斯蘭教並列為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大約於公元1世紀20——30年代產生在散居小亞等地的猶太下層人民中間,不久便迅速傳播於羅馬帝國全境。基督教相傳為拿撒勒人耶酥所創立,因此基督教的人信仰上帝,崇奉耶酥為「救世主」。「救世主」的本意為上帝敷以聖膏油而派遣來拯救世人的使者,在希伯來語里一般稱「彌賽亞」,希臘語稱「基督」,該教就由此而得名。

基督教最早出現於猶太的下層人民中間是有其歷史根源的。猶太人在歷史上曾歷經劫難,飽受艱辛。他們居住的巴勒斯坦地區,在公元前8世紀受到亞述重兵的蹂躪,到公元前586年新巴比倫滅亡了猶太王國,大批猶太居民被擄往巴比倫(其中一部分猶太人淪為奴隸),這就是所謂的「巴比倫之囚」。公元前538年,波斯滅亡新巴比倫,允許猶太人返回故土。波斯帝國滅亡後,猶太人又淪入塞琉西王國的統治之下。公元前165年起,猶太人曾在猶大·馬卡比領導下掀起鬥爭,一度贏得獨立。公元63年羅馬征服巴勒斯坦,猶太人又在羅馬統治下受苦受難,於公元66年、132年一再發動大起義,都遭到殘酷鎮壓。猶太人或遭屠戮,或背井離鄉。亡國和失敗的命運使猶太民族倍感絕望,早在公元前2世紀,猶太下層居民中流行一種宣揚「救世主」將要來臨的秘密教派,在小亞各地的猶太居民中出現許多傳教的「先知」。基督教就是從這種新的教派中形成的。

基督教作為一種意識形態,還有其特定的思想來源。在教義和教規方面,基督教繼承和吸收了包括猶太教在內的古代東方宗教和希臘古典哲學的一系列精神財富。早期基督教的「救世主」觀念和崇奉一神的思想顯然來自猶太教。希臘、羅馬的哲學,亞歷山大里亞學派斐羅的學說、斯多葛派哲學和昔尼克派的倫理學對基督教的形成也有重要影響。斐羅學說中的「邏各斯」(神與人之間的中介)可與「救世主」思想相結合。斯多葛學派的人皆是神的奴隸,在神的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以及忍耐順從、精神懺悔、禁欲主義、宿命論等觀點都為基督教義提供了思想元素。

在信仰方面,基督教認為上帝創造了天地萬物,也創造了人類,是宇宙的最高主宰。人類與生俱來就犯有「原罪」,必須依賴上帝和他所差遣的救世主「耶酥」的救贖。上帝為了拯救人類而顯靈,使童貞女瑪利亞未婚而孕生了耶穌。他作為上帝的使者來到世間,招了12名門徒,在巴勒斯坦傳教,扶危濟困,後來由於弟子猶大的叛賣而被害,但死後三天又復活(是日為復活日)顯靈,然後升天。相傳耶酥將在世界末日再臨世間,摧毀罪惡,重建幸福的「千年王國」。

基督教的經典是《聖經》,包括《舊約》和《新約》兩部。《舊約》原為猶太教經典,後被基督教徒所接受。公元2世紀,傳道者編成了《福音書》,流傳至今的有《馬可福音》、《馬太福音》《路加福音》和《約翰福音》四種,並構成《新約聖經》的主要內容。

天國思想反映了早期基督教徒的社會觀,一是反對富人的貪婪和羅馬的暴虐統治;一是樸素的社會平等思想。後者反映在宗教上,就是所謂的在上帝面前人人皆平等,人人皆有罪,上帝救人人,忍受人間苦,死後升天國。最早的基督教徒多是奴隸、被釋奴隸、手工業者、城市平民等下層社會民眾。他們在城鎮組織一些小規模的公社,以十字架為標誌,過財產共有的生活,信徒一律平等地在一起聚會、聽道、禱告、聚餐、互助。使徒是這種公社的組織者、傳教人,募集捐款供公社需用。公社的領導人是長老和執事,後來又增設財務監督。到2世紀末,各城市的公社逐漸聯合而成立教會。

從早期基督教的思想和活動來看,主要是下層人民追求平等自由的社會運動。他們反對羅馬統治,不信奉羅馬舊神,不崇拜皇帝,因而遭到了殘酷鎮壓。公元64年,尼祿皇帝對基督教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迫害,殺死了許多基督徒。到公元3世紀中葉,羅馬帝國各地的起義風起雲湧,連綿不斷。羅馬政府對基督徒的迫害愈演愈烈,禁止教徒舉行禮拜,沒收他們的財產,屠殺傳道者。然而政治迫害並未能阻擋基督教的迅速發展。

從公元2世紀後半期起,由於基督教的迅速傳播,城鄉中等階層的有產居民(手工業作坊主、商人、富裕農民等)和其他有產者也紛紛入教。這些人在不同程度上因遭受奴隸制危機的損害而感到惶恐無望,而且這時基督教已從公社轉向成立教會,整個羅馬,約有5%的人口入了教,教會的力量使人們對它產生了精神上的依賴。各地的教會便利了商人、手工業者的營業活動。有產者加入教會,改變了早期基督教的社會成分,從而使基督教的思想和組織也隨之改變。他們向教會捐獻財物,加上比較有文化教養,因而在教會內影響較大,並逐步取得了領導地位。同時,早期基督教那種平等博愛、同舟共濟、敵視富人、反對羅馬的精神也漸趨消失,而勸人馴服、愛仇如己、希冀來世的教義,則被提到主要地位,甚至宣揚既要服從善良的主人,也要服從嚴厲的主人,「把王國給國王,把天國給上帝」等主張。因此,到2世紀下半葉,基督教經過演變,其主導勢力已是富有者和奴隸主。

在三世紀時,基督教得到了更迅速的發展。受到震動和打擊的奴隸主、大地主、大商人、官僚,甚至皇帝的親屬,也有一些加入了基督教。教會也有所發展,羅馬、拜占廷、迦太基、亞歷山大里亞等城市,成為其所在地區教會的中心,並漸漸發展成為領導所在地區教會的上級教會。教會的領導權轉到了大有產者的手中,基督教從而失去了被壓迫者宗教的性質,逐步蛻變為剝削階級手中的工具。公元392年,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為羅馬國教,基督教由原先被壓迫民眾的宗教,終於完成了與帝國政權的結合,成為統治階級的工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