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古羅馬文明 羅馬與迦太基的爭霸戰

公元前3世紀早期,羅馬人成為義大利的霸主之後,企圖繼續擴張,以稱霸地中海。與此同時,西部地中海的強國——北非的迦太基也在擴張海上勢力。雙方為爭奪地中海西部統治權進行了一場著名的戰爭,其中包括三次大戰。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一百多年,因為羅馬人稱腓尼基人為「布匿人」,所以史稱「布匿戰爭」。

迦太基(今突尼西亞)是公元前9世紀腓尼基人在北非建立的殖民地。到公元前6世紀時,它已成為地中海的一大強國,擁有70萬人口,相當龐大的陸軍和地中海上最優秀的海軍,版圖囊括北非西部沿岸、西班牙南部、巴利阿里群島、撒丁島、科西嘉島,和義大利半島只有一峽之隔的西西里島也大部分控制在迦太基手中。雙方的稱霸野心使戰爭的爆發不可避免。

第一次布匿戰爭(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41年)緣起於「墨西拿事件」。公元前265年,西西里島的墨西拿城邦發生僱傭兵起義,墨西拿向迦太基和羅馬兩方求救。迦太基率先出兵干預,佔領了墨西拿。羅馬統治者惟恐迦太基人獨吞整個西西里,於是於次年派兵侵入西西里島,由此揭開了第一次布匿戰爭的序幕。

經過一系列交戰,羅馬軍隊取得了陸上作戰的一些勝利,但迦太基在海上一直處於優勢。但善於模仿的羅馬人,以一艘擱淺的迦太基戰艦為樣板,在希臘人幫助下,建立了一支龐大的艦隊。船隻結構同迦太基人的一樣,也是槳式戰船,但羅馬人製造了一種搭有尖鉤的活動弔橋,將它鉤到對方戰艦的甲板上,這樣不習水戰的羅馬人就可沿長板沖向敵船,在甲板上打一場陸地戰,充分發揮了羅馬陸軍的戰鬥力。

公元前241年3月,羅馬的200艘戰艦在伊干特群島大敗迦太基海軍,迦太基不得不求和,賠款3200塔蘭特,羅馬取得了西西里及其他一些島嶼;後來又乘迦太基僱傭兵起義之機,出兵佔領了科西嘉和撒丁尼亞兩個島嶼。羅馬取得第一次布匿戰爭的勝利,並掌握了地中海西部的制海權。

羅馬人並沒有滿足於這有限的勝利,而迦太基也不甘心於已有的失敗。公元前219年,迦太基的卓越統帥漢尼拔髮兵攻佔了歸附羅馬的薩貢托城,羅馬出兵干涉,次年第二次布匿戰爭爆發(公元前218年—公元前202年)。漢尼拔審時度勢,決定先發制人,於公元前218年春,親率90000步兵、12000騎兵和37頭戰象,從西班牙出發,沿地中海疾步東進,繞過了羅馬派去堵截他們的軍隊,翻越白雪皚皚的阿爾卑斯山口,如天兵天將般出現在義大利的波河平原,羅馬人驚慌失措,屢戰屢敗。公元前217年,在特拉西美諾湖戰役中,羅馬4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執政官陣亡。公元前216年夏,漢尼拔率5萬餘人與羅馬執政官瓦羅率領的8萬多羅馬軍隊會戰於坎尼,即著名的坎尼戰役。漢尼拔事先了解到當地每天午後會刮東南風,於是指揮部隊緊急轉移,處於上風方向,並採用半月型戰陣,把羅馬軍隊捲入口袋之中,重重包圍起來,最後全殲羅馬軍隊。坎尼戰役成為世界軍事史上的第一個合圍之戰,顯示了漢尼拔的卓越軍事才能。

坎尼戰役震動羅馬全國,羅馬人把所有17歲以上的公民徵召入伍,又編成兩個奴隸軍團共同對敵。羅馬人一方面與漢尼拔周旋拖延,另一方面派軍進攻西班牙,終於使漢尼拔陷人困境。公元前205年,羅馬33歲的年輕將領西庇阿率軍渡海到北非迦太基本土,於是戰場從義大利轉到了迦太基。公元前202年秋,雙方在扎瑪城附近進行最後的決戰。漢尼拔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在戰場上被打敗。次年,迦太基被迫與羅馬訂立了屈辱的「和約」:迦太基放棄非洲以外所有領土,除保留10艘艦船外,其餘艦隻全部交給羅馬,賠款10000塔蘭特。漢尼拔後因羅馬人追捕而自殺。迦太基的海上霸主地位徹底被打敗,羅馬成了西地中海的霸主。

在以後的半個世紀里,羅馬人對迦太基的仇恨從未消逝。迦太基雖在軍事上無力再與羅馬競爭,但其商業發展迅速,物質財富迅速增加,這引起了羅馬的妒忌,羅馬於公元前149年向不設防的迦太基城和居民宣戰。第三次布匿戰爭(公元前149年—公元前146年)實際上是羅馬軍團對已解除了武裝的迦太基居民的一場屠殺。面對這突如其來的侵略,迦太基措手不及,只得向羅馬求和。羅馬提出,要迦太基交出全部武器和300名兒童作人質。當迦太基滿足羅馬這一條件後,羅馬又無理要求迦太基毀掉城市,移居離海15公里以外的內地。忍無可忍的迎太基居民在悲壯氣氛中同仇敵愾,守城3年。直到公元前146年,羅馬以飢餓圍困迦太基,才突破城外防線。殘酷的巷戰進行了6天6夜,最後許多迦太基人同廟宇同歸於盡,戰至死者達8.5萬。原有60萬人口的迦太基城,只剩下5萬婦幼老殘被賣為奴隸,羅馬人在夷城之後,又深犁其土,種上莊稼。一座在古代世界曾經繁榮昌盛的城市就這樣消失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