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高官落馬 「廉政之鄉」竟出「第一貪」

2008年10月23日,江蘇省蘇州市原副市長姜人傑因受賄罪被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處死刑。法院經審理查明,2001年至2004年間,姜人傑利用職務之便,先後收受賄賂款共計人民幣1.0867億元、港幣5萬元、美元4000元。從現已查明並經媒體公開曝光的貪官受賄數額上看,姜人傑不僅為「人中之傑」,更是「貪中之傑」。上億賄金使他坐上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貪」的交椅,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早在四年前的2004年8月7日,時任蘇州市副市長的姜人傑突然被「雙規」。至10月份消息正式傳出,輿論為之嘩然。

人們議論紛紛,將焦點聚集於蘇州政壇,其中原因,倒並非姜人傑官當得大、錢貪得多。儘管蘇州經濟發達,甚至超過許多副省級城市。但因為早年劃定副省級城市時,蘇州還沒有今天的成就,而此後國家一直未添加副省名額。也就是說,經濟成就驕人的蘇州仍然只是個地級市,姜人傑也無非是個副廳級官員。至於姜人傑貪賄數額多寡,因為當時案子才剛剛調查,自然無從知曉。就拿其他地級市的貪官來說,少則數十萬數百萬元,多則上千萬元,但在經濟日漸發展、大案日漸增多的今天,人們倒也並不覺得稀奇。

人們最覺稀奇的是,蘇州,竟然也出貪官!

就在案發前幾年,全國各地的紀檢監察機關、檢察機關的同行們紛紛雲集於蘇州,一撥撥前來考察學習當地的廉政建設先進經驗。那麼,蘇州的經驗究竟叫什麼?據他們自己的總結,再加上媒體的報道,稱之為「百官共廉」。

報道稱,蘇州是一所獨特的幹部學校,這裡有一套獨特的教育幹部的方法,有一種群體性、長期性的廉潔奉公的氛圍,蘇州的幹部創造了廉政奇蹟。

眾多媒體在解讀蘇州「百官共廉」現象時注意到了蘇州的歷史和文化。蘇州歷史上出過不少著名清官,如白居易、范仲淹、況鍾等,他們是後世為官的楷模。古代賢者認為,一切貪污受賄、腐化墮落,皆因不知足而起。讓官員愛鄉、知足、潔身自愛,隨時警示,防微杜漸,是古代蘇州政治的得意之處。

蘇州政界人士認為,蘇州出現「百官共廉」現象的根本原因在於創設了一套新的廉政制度,其主要著眼點有三條:一是調整權力結構,削減個人權力,對權力進行制約和分解;二是引進市場機制,讓權力使用的過程在公開、透明的情況下達到合理有序;三是運用經濟手段,調動廣大幹部的廉政自覺性。

就在案發的前一年即2003年,某中央級權威媒體還這樣評價蘇州廉政經驗:「20多年來,蘇州市出現了一種『百官共廉』的可喜現象。」——這個「百官共廉」所指的是:20多年來,蘇州市(地)委書記中,沒有一人因腐敗問題受到處分;近十年,蘇州市的歷任市委書記、市長、人大常委會主任、政協主席,以及下屬各縣級市四套班子的近一百名「一把手」,在任職期間也無一受到過黨紀、國法的處分。

誰能想到,到了2004年10月,宣傳了數年的「百官共廉」神話,居然不攻自破。從此,再也沒有哪家媒體,敢再提所謂的「百官共廉」了!

「姜人傑把蘇州害慘了!」蘇州一位官員感嘆說,「蘇州的形象一貫很好,各種反腐制度比較健全,沒想到竟然發生這種事,竟然有這麼大的漏洞。」

「不出則已,一出就出個大的!」走在蘇州的大街小巷,坐在計程車上或茶館中,幾乎每個當地人都知道有個副市長「出事」了。

現實是無情的,姜人傑的落馬,宣告了蘇州「百官共廉」神話的結束。

更嚴重的是,正如中共中央黨校一位教授所質疑的:「像姜人傑這樣大的案子,不可能是單獨作案的。」據悉,姜人傑事發後,蘇州城建、交通、市政、公用等部門已有多名官員被「找去談話」或被撤換。「城建、交通就像兩個黑洞,不知多少官員被吸進去。」蘇州市一位已退休的人大秘書長感嘆道。

2005年1月7日,姜人傑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蘇州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依法罷免了人大代表資格,並被免去蘇州市副市長職務。

被人大免去職務,意味著紀檢機關、檢察機關已經初步查實了案情。這是法律程序,不能含糊。從那時開始,有關姜人傑案天文數字般的受賄數額的各種說法頻頻傳出。據說檢察機關在搜查他家時,抄出來的現金來不及點,是用秤來稱的,說有23公斤。幾百萬元,連地板下藏的都是錢。而媒體對姜人傑涉案金額的報道,則有從9000萬元到1.4億元等多種說法,對於這個驚人數字的來歷,社會上也流傳著各種版本。

現在看來,這些傳聞與報道,並非空穴來風,與事實相差無幾。

2006年3月,經江蘇省紀委指定,由南京市人民檢察院對姜人傑提起公訴。

2006年6月初至9月19日,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先後四次開庭審理姜人傑受賄案。

蘇州吳江市的震澤是一個大鎮。它位於江蘇省吳江市西南部,與浙江省毗鄰,古稱「吳頭越尾」,是吳江市的「西大門」。1948年12月,祖籍湖北大冶的姜人傑就出生於震澤鎮一個工人家庭。

1964年,不到16周歲的姜人傑高中畢業,與其他同學一起到震澤附近廟港公社紅心大隊插隊務農。5年後,姜人傑被安排到所插隊的廟港公社紅衛中學擔任教師。1974年6月入黨。他的第一個領導職務是公社黨委宣傳委員(享受副鄉級待遇)。

到公社文化站工作後,幸運之神降臨到姜人傑頭上。著名社會學家、經濟學家費孝通前來故鄉吳江調研,先後兩次到震澤鎮調研小城鎮建設,均由姜人傑全程陪同。姜人傑為人機靈,深得這位後來擔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的費老的賞識。

七十年代末,全國恢複高考,姜人傑未能如願進入大學殿堂。到了八十年代初,錯過高考且年齡較大但有前途的機關幹部,有機會被推薦到大學進修,拿一個大專文憑。1982年,在費孝通的推薦下,姜人傑經過一定範圍的考試,被組織上派到南京大學經濟管理幹部專修班學習。在姜畢業分配時,費老表示,如果沒有合適的位置給姜人傑,他將會留姜人傑在自己身邊工作。吳江縣領導當然不敢虧待姜人傑,1984年,任命姜人傑為上海縫紉機三廠吳江分廠的廠長。而姜人傑呢,果然不負費老重望,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使該廠成為吳江機電企業中的「龍頭」。

1987年4月,在工業線上頗有政績的姜人傑被調入吳江縣政府擔任副縣長,但分管的卻是農業。據當地官員回憶,姜人傑給人的印象是「很聰明,有辦法」,而且「會玩政治」。比如,當時的「一把手」和「二把手」不和,但兩人都對姜極為信任。

1990年,姜人傑被平調至蘇州市外經委任副主任、黨組成員。1992年升任江蘇省蘇州市外事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1998年任江蘇省蘇州市政府副秘書長、市外經委主任、蘇州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等職。

2001年5月,姜人傑任蘇州市副市長,分管城市規劃、建設、交通、市政公用等13大類工作,兼任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常務副總指揮、蘇州市城市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從一個公社文化站的幹部發展到今天的蘇州市副市長,而且分管城建房產這一最有「油水」的行業,在世俗的眼光看來,這應該是一個男人最成功、最有出息的體現。確實,他手裡掌握著最能「生錢」、最讓房地產富豪們臣服的金光閃閃的權力。

但是,權力無疑是把「雙刃劍」。這把「劍」能夠體現人生價值、為民服務,但如果使用不當,便會反受其害,被劍刃所傷,甚至亡命於劍下。

姜人傑被判了死刑,命運葬送於他畢生追求、曾經緊緊握住並以此為榮的權力寶劍之下。

2001年姜人傑出任蘇州市政府主管城建的副市長後的數年,正是蘇州市固定資產投資和城市建設的高速發展期。統計資料顯示,2002年,蘇州市的固定資產投資已經超過1000億,進入全國前列;2003年,蘇州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409億,僅次於北京和上海。其中,城市建設投資從2002年開始就大大超過100億元的數字。而2003年蘇州的國民生產總值為2802億。高速公路和城市建設是固定資產投資的主要部分。1998年以來,蘇州已建和在建的高速公路包括滬寧高速、蘇嘉杭高速、沿江高速、繞城高速等。2003年,蘇州市全年高速公路投資計畫為31.25億元。姜人傑擔任蘇州市高速公路建設指揮部的指揮長。

由於蘇州城市建設飛速發展,幾乎每一項重要工程或計畫均與姜人傑多少有些關聯,並且最終都需要由他拍板或者落實。於是,房產商用金錢專攻他,最終將他轟倒。

經法院審理查明,2001年至2004年間,姜人傑利用職務之便,先後收受蘇州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