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1章 奪嫡之戰

做足了戰前準備,袁紹軍終於攤牌。

袁紹讓次子袁熙,領五萬幽州軍屯於遼東邊境,防範遼東黃巾軍搗蛋,袁紹則親率大軍,打著「為孔融報仇」的旗號,兵分三路進入青州,二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大有遮天蔽日之勢。

不難看出,袁紹準備畢其功於一役,一舉拿下青州!

如今的袁紹,剛把握住了兩次發展機遇,早不是昔日氣象。

第一個機遇,幾乎得了整個幽州。

支持劉和滅掉公孫瓚,並在劉和死後,將追隨他的幽州軍收入囊中,雖然緊接著又與遼東黃巾狠狠幹了一架,多少有些折損,但也不是沒有好處,遼東黃巾被打殘,只能盤踞於遼東一角,苟延殘喘,短時間內無力對袁紹形成威脅。客觀地講,正是因為與遼東軍的大戰,反倒加快了袁紹對幽州的控制,利大於弊。

第二個機遇,便是并州了。

拿下并州完全沒有遇到阻力,兵不血刃傳檄而定。并州兵肩負著守衛大漢北疆的使命,是在戰場上見過血的精兵銳卒,還有一定數量騎兵部隊。并州的問題是物產不豐,需其他州郡接濟錢糧,袁紹有錢糧廣盛的冀州為後盾,支持并州不在話下。

三州在手,出兵二十萬,看似不多,其實不然。

要知道,調名城的部隊出擊,有規則限制,玩家佔據名城時只能外調10%兵力,諸侯情況稍好一些,但也只能調20%。袁紹這次出兵二十萬謀取青州,再算上袁熙的幽州軍,便意味著,袁紹的總兵力竟超過百萬!雖說如此龐大的兵力,未免有窮兵黷武之嫌,但也足以證明袁紹的強勢。

看看袁紹軍的整體布置。

幽州,次子袁熙率軍五萬鎮守幽州,防範遼東,袁紹派謀士陳琳、許攸輔佐,主要是原劉虞部下,有鮮於輔、齊周、鮮於銀等人。

青州,袁紹兵分三路。

左路軍,長子袁譚率軍五萬,從渤海郡出兵,進攻樂陵一線。左路軍有謀士辛評和郭圖,帳下主要武將有呂曠、呂翔、馮禮、馬延等人。

右路軍,由袁紹最疼愛的三子袁尚領兵,同樣五萬部隊,由清河國從兵,進攻高唐一線。右路軍有謀士審配和逢紀,帳下主要武將有顏良、睦元進、韓莒子、呂威璜等人。

中路軍,袁紹親率十萬大軍出征,從安平國出兵,進攻平原治所。沮授、田豐、陳震參謀,帳下主要武將有文丑、韓猛、尹楷、淳于瓊、張顗、蘇由等人。

袁紹的外甥高幹沒有出戰,坐鎮後方,負責并州和冀州的安全,並支援前線。袁紹讓荀諶與高幹搭檔,一個統兵,一個管物資調派,各司其職,另有焦觸、張南等人聽調,他們負責具體任務的執行,如押運糧草、支援某路大軍。

不得不承認,現在的袁紹,確實兵多將廣,如日中天。

這還是張頜、高覽和鞠義被挖了牆角……

實際上,袁紹這次大張旗鼓地進攻青州,還有其他打算:那便是考察袁譚和袁尚,看誰更適合成為自己的繼承人。

袁紹有三子:袁譚、袁熙和袁尚。

通常情況下,都是以嫡長子為當然的繼承人,「皇帝愛長子」的說法由來已久,換作諸侯之家,該說法同樣成立。然而,袁譚脾氣有些暴躁,不怎麼討老爹喜歡,袁紹又因袁尚貌美(這理由真是奇葩,估計與袁紹也是美男子有關),以及後妻劉氏喜愛袁尚,有意立袁尚為繼承人,只是袁紹也知道,「廢長立幼」向來是大忌,還沒有正式表態。

袁熙是次子,排名不高不低,也不似袁尚那樣特別討父母喜歡,基本沒有機會,袁熙本人似乎也沒有爭位之心。形勢比較明顯,如果不出意外,袁紹的繼承人,將從袁譚和袁尚兩人中選出。

袁紹可以不表態,下面的人卻不能穩起,得選邊站隊。

畢竟幾個兒子都成年了。

袁譚嫡長子的身份,為他帶來了巨大優勢,眾人都傾向於立他為繼承人。可是袁譚性子急躁,做事比較直接,比如逢紀和審配驕傲奢侈,袁譚就非常反感,不加掩飾地表露出來,逢紀和審配擔心袁譚上位後對自己不利,又發覺袁紹屬意袁尚,於是兩人轉而支持袁尚。再加上,袁譚前幾年因調戲趙雪,結果在青州市集被擒,讓袁氏顏面無光,算是一大污點,被袁尚一派不斷攻擊……

兩派為爭奪繼承權,互相攻詰,爭吵不斷,袁紹也不勝其煩。索性趁這次機會,讓兩個兒子各領一軍,用戰績說話。

對袁譚袁尚而言,這場戰爭,隱隱有奪嫡之戰的味道!

左右兩路大軍的人員配置,袁紹花了不少心思。

各給五萬兵馬,負責側翼攻勢,隨軍謀士都是袁譚和袁尚的支持者,勢必會盡心輔佐,派去的武將數量也一樣,看起來袁紹是想讓兩個兒子公平競爭。但實際上,袁紹還是暗中幫了袁尚一把。

右路軍有猛將顏良……

袁紹軍一動,青州府也立即進入戰爭狀態。

青州六郡國:平原郡、濟南郡、樂安國、齊國、東萊郡和北海國。

齊國和東萊郡是阿牛的地盤,劉備這青州刺史,實際上能調動的只有四郡國:平原郡、濟南郡、樂安國和北海國。平原郡是青州西面的屏障,東面緊挨著濟南郡和樂安國,再往東則是齊國和東萊郡,青州治所所在的北海郡,則在最東方。

袁紹三路大軍東進青州,首當其衝便是平原郡。

關羽和張飛披掛上陣,提兵六萬,於平原境內禦敵。

六萬VS二十萬,青州府顯然處於劣勢,但青州府已經拿不出更多。

為讓前線儘可能多些部隊抵禦袁紹進攻,青州府強硬要求,佔據平原境內名城的玩家勢力,必須保證名城軍隊數量不低於兩萬人,並無條件配合州府調遣。這顯然是強迫玩家勢力提供兵源,引來玩家罵聲一片,但現在是非常時期,諸侯有權提出這樣的要求。就連青州府,也不惜血本在平原郡城征了滿額兵力。

戰爭來臨,誰都沒辦法獨善其身。

青州府屯重兵於平原,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平原若失,濟南和樂安便會暴露在袁紹軍鐵蹄之下,到那時只剩一個北海國為大後方,相當於以一郡國對抗三州的戰爭潛力,青州府擊退袁紹的希望將非常渺茫。

從一開始,青州府就沒有更多選擇,唯有死守平原!

關羽領四萬青州軍,迎擊袁紹主力。

兩軍在鬲國城外相遇。

首次交鋒,關羽提青龍偃月刀出陣搦戰。

袁紹雖然看不起劉備三兄弟,但當年討伐董卓一役,關羽先是溫酒斬華雄,後又有三英戰呂布,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袁紹對關羽的武力還是很忌憚的。本想仗著人多勢眾直接打群架,但又擔心拒絕單挑影響士氣,正猶豫呢,帳下卻有人沒把關羽放在眼裡,或者夢想著擊敗關羽得頭功,主動要求出戰。

張顗主動請纓:「待末將取關羽首級!」

袁紹大喜,命張顗出戰。

張顗催馬,揮舞著大戟直奔關羽而去,大聲呼喝,聲如雷震。無奈關羽不是聲音大就能嚇住的,兩馬交錯時,雲長兄充分發揚了快刀手作風,手起刀落,只一合,解決戰鬥。張顗原想取關羽首級,結果反送出自己人頭……

青州軍士氣大震,袁紹軍默默無語。

張顗的鮮血,讓袁紹軍上下顏面無光,卻也點燃了某些武將的血性。

大將文丑暴喝一聲,提槍拍馬上前與關羽交手,兩人交手二十餘回,關羽大刀越發凌厲,文丑漸漸不敵,左支右絀十分吃緊,袁紹見勢不妙,忙讓韓猛和淳于瓊併肩子上。

袁紹可不會明著讓人圍毆關羽,讓人喊道:「單打獨鬥要打到何時?一邊多出幾個打群架,早點打完大家好埋鍋造飯。」

劉備手下就兩個兄弟能打,關張二人分別統軍出戰,自然沒人能幫關羽分擔,於是袁紹軍理直氣壯地三打一。淳于瓊是袁紹帳下大將,韓猛更是袁紹帳下有名的猛人,演義中,袁紹帳下大將有「河北四庭柱一中梁」,四庭柱是顏良、文丑、張頜和高覽,一中梁便是韓猛,傳說韓猛有萬夫不擋之勇。

正所謂雙拳難敵六手,關羽堅持四十餘合後,漸漸不敵。

袁紹順勢揮師突擊,青州軍大敗,折損五千餘人,關羽退兵守平原。由於關羽戰敗,鬲國縣城被包圍,守軍士氣十分低落。

佔據鬲國縣城的是某位領主玩家,認為自己沒義務全力替劉備擋災,又不便開城投降,於是消極抵抗。在袁紹軍的猛攻下,鬲國縣城兵力折損後,並沒有徵兵補充,於是城內兵越打越少,士氣越來越低落,到後來,不斷有守軍脫下軍服回家……

三日後,鬲國被攻陷,袁紹軍主力進逼平原!

關羽首戰失利,張飛卻取得了一場勝利。

右路軍在高唐一線渡河,被張飛半渡而擊,先鋒顏良敗於張飛之手,一萬前鋒部隊被殺得七零八落。幸好後續部隊及時趕到,張飛退走,顏良倖免一死,左臂被刺了一矛,所部兵馬折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