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文姬

蔡琰,字文姬(也有人說應為昭姬),東漢大儒蔡邕之女,漢末女詩人,其作品「悲憤詩」兩篇,一為五言體,一為楚辭體,被載入《後漢書》本傳,其中尤以五言體著名,長達五百四十餘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篇女子創作的五言長篇敘事詩。博學有才辯,通音律,相傳著名的「胡笳十八拍」便是蔡琰所作,是中國古代有名的才女。

但在歷史上,蔡琰雖有才女之名,但際遇之坎坷卻讓人不免生出「紅顏薄命」的嗟嘆。

蔡文姬幼年時,其父蔡邕被流放於苦寒之地朔方,處境艱難。好不容易回到洛陽,於16歲嫁與河東衛仲道,衛家當時是河東的望族,衛仲道也是出色的大才子,夫妻兩人恩愛非常。不料好景不長,不到一年時間,加入了「早死聯盟」的衛仲道便咯血而亡,於是衛家的人便認為蔡文姬「克夫」。心高氣傲的文姬於是不顧父親反對,毅然回到了娘家。

董卓死後,蔡邕被認為是「卓黨」而下獄,並最終死於獄中,文姬被匈奴人擄走,成了左賢王的妃子。流落匈奴十二年間,為左賢王生了兩子:阿迪拐、阿眉拐,直到赤壁之戰爆發當年,曹操感念好友蔡邕之交情,派使者以黃金千兩,白壁一雙贖回了文姬,這一年,蔡琰已經35歲。

在曹操的安排之下,文姬又嫁給了田校尉董祀。因文姬飽經離亂憂傷,時常神思恍惚,夫妻生活並不和諧。而董祀正值鼎盛之年,生得一表人才,通書史,諳音律,自視甚高,對於文姬自然有些不足之感,只是迫於曹操的授意,心不甘情不願地接納了文姬。如此情勢之下,文姬的日子自然不會太好過。

在婚後的第二年,董祀犯罪當死,文姬不顧嫌隙,在嚴冬季節蓬首跳足來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曹操念及昔日與蔡邕的交情,又想到文姬悲慘的身世,倘若處死董祀,文姬勢難獨存,這才寬宥了董祀。從此之後,董祀感念文姬之恩德,對文姬重新評估,夫妻雙雙看透世事,溯洛水而上隱於山麓之間。兩人生有一子一女,女兒嫁給了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為妻。

縱觀蔡琰一生,大致可以用「一生三嫁,命運坎坷」來概括。

阿牛此時見到的蔡琰,正是二八年華少經磨難的蔡琰,想到這樣的一位才女未來的命運,某城主心頭感慨萬端。每每念及這樣的一位才女、美女即將開始的噩夢之後,阿牛倒更覺難過。

按照歷史記載來看,此時距離蔡琰出嫁衛氏已是不遠。

「難道蔡琰的命運,就不能改變嗎?」阿牛默念著。

事實上阿牛這次能見到傳說中的美女蔡文姬,著實有些運氣的成份在內。雖說蔡邕對文姬寵愛有加,但一代大儒家教十分嚴厲,若非蔡琰在屏風後偷聽時,不小心弄出響動來,再加上盧植與蔡邕交情濃厚,阿牛是斷然見不到蔡琰的。

只不過某城主剛才的表現也實在有些「丟臉」,光顧著目不轉睛的打量著蔡大美女,連起碼的禮數都忘了,最要命的是蔡琰的老爹還在場。好在蔡邕知道自己女兒國色天香,是個男人都會有驚艷之感,象某城主這樣的「傻瓜」也不是一個兩個,因此只是淡笑不語。

倒是盧植對此大感面上無光,某城主畢竟是他帶來的,咳嗽一聲道:

「琰兒與河東衛氏的親事,就快要辦了吧。」

盧植的話打破了席間的尷尬,也順帶給某城主提了個醒:蔡琰已是名花有主的人了,有什麼花花腸子都趕緊打住。

「是啊,還有三個月,琰兒便要嫁入衛家。那衛仲道也是位大才子,想必不會虧待琰兒的。」蔡邕拈鬚笑道。

經過文姬這麼一檔子事情之後,三人都頗有些意興闌珊。某城主此時已是心不在焉,而盧植和蔡邕也在默默地消化著阿牛剛才所說的可能,越想越是不安。三個人各有所思,這次酒席很快便草草收場。

不過在告別之前,阿牛還是鄭重地提出了一個要求:請蔡邕、盧植想辦法,安排一下阿牛與袁紹、曹操見面。兩位大儒雖然不是太清楚某城主的想法,但還是一口答應了下來,剛才阿牛所表現出來的眼光見解,已經使得盧植和蔡邕對這位異人領主大有好感。

某城主之所以拜託盧植和蔡邕約見曹操、袁紹,是因為這幾個人之間頗有些交往。

曹操和蔡邕之間的交情自不必多言,只看曹操如何解救文姬便可見一斑。盧植和袁紹之間的關係也非同一般:雖說演義中兩人貌似沒有多少交集,但在正史上,盧植在罷官之後,曾被袁紹聘為軍師!

事實上阿牛此次來到洛陽,並沒有指望能在何進和十常的鬥爭中插上一腳,而是藉此機會與未來的英雄人物混個臉熟,以便為領地的發展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來洛陽的路上,阿牛還擔心此行一事無成,如果能與袁紹碰頭便不錯了。但盧植引見蔡邕之後,某城主對與曹操的會面,又燃起了一線希望。

客觀地講,阿牛雖然也是靈帝親封的五品昭德將軍,但畢竟只是異人身份,沒有什麼實權,正常情況下想見到西園八校尉當中的袁紹、曹操之流,並不容易。但有了驃騎將軍盧植和蔡邕的引薦之後,會見的可能性自然大增。

回到驃騎將軍府的路上,盧植一直沉默不語,阿牛還以為盧植在怪自己剛才見到蔡琰時的失儀,正羞愧欲死的時候,盧植說道:

「阿牛適才席間所言,如果真的發生的話情況不堪設想,大漢朝的未來,將變得暗淡無光。不知阿牛想見袁紹、曹操二人,卻是為何?」

見盧植不說話原來是為了這件事情,某城主頓時放心不少,說道:「大將軍現在自以為一切盡在掌握之中,這個時候很難聽進去別人的忠告,但阿牛還是想盡一番心力。以阿牛的品階地位,即使有大人的引見,恐怕也難以見大將軍一面,況且即使見了何進,阿牛人微言輕講的話也沒有份量。袁紹是大將軍親信,曹操也能在何進面前說上幾句話,是以……」

盧植望著阿牛點頭不語,目光中儘是嘉許之意。

事實上某城主只不過是希望藉此機會,與未來的英雄提前打過招呼而已,至於何進的生死存亡,根本就不在阿牛考慮之中。何進不死,那麼董卓哪裡有那麼容易進駐洛陽,並搞出後面一系列的飛機?實際上在阿牛心目中,巴不得何進早點掛了才好!

以這樣的借口與袁紹、曹操會面時,阿牛少不得還是會裝模作樣地講上幾句。勸何進廣召四方豪傑進京的本就是袁紹,阿牛不認為自己的話袁紹聽得進去;而曹操雖然也能在何進面前說上話,但比起袁紹的影響力又弱了幾分,歷史上曹操本就曾為「廣召四方豪傑」之事勸過何進,只是沒有成功罷了。

說到底,某城主在意的只是鳳翔的發展。至於何進和十常侍誰勝誰負,關阿牛屁事!

當阿牛與盧植返回的時候,蔡邕府後園內,一位佳人端坐於亭台中,若有所思。

這位絕代佳人,正是剛才躲在屏風後偷聽,卻不幸被發現的蔡琰。

雖然蔡邕家教甚嚴,但對於聰明可人的蔡琰還是頗為放縱,不似尋常人家對女子有太多約束。若非如此,蔡琰也不可能成為歷史上著名的才女。

盧植與蔡邕交情極深,對蔡琰也頗為喜愛。尋常時候盧植到來時,蔡琰也經常出現,不時向同為大儒的盧植探討些文學方面的問題。剛才聽到盧伯伯來後,蔡琰便偷偷地溜了過來,卻不想席間多了位陌生的男子,一時間蔡琰便不好出頭了,只得隱於屏風後。

某城主與盧植、蔡邕一般交流,蔡琰自然也聽得分明,雖然文姬並不長於政治上的勾心鬥角,但阿牛的某些觀點還是讓文姬耳目一新,尤其是那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能講出這番話的男子,定非常人。這位阿牛大人,還真是有趣呢!但他剛才的模樣,也太……」

蔡琰如花玉頰上,再度布滿紅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