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遼東攻略 第四一一章 富貴最是動人心

太史慈與張燕的會面時間並不很長,因為事先已經交過底,這次的見面不過是把具體的要求和條件進行確認而已。

會談的結果是喜人的,張燕連同他帶來的六個部寨頭領完全被劉和的誠意,以及他為黑山軍上下數十萬人勾畫的光明未來所傾倒,他們實在沒有想到劉和準備給他們的,竟然比他們能夠想到的最多還要多。

劉和承諾將并州的定襄郡和冀州的趙郡劃給黑山軍,雖然這兩郡目前都不在劉和的控制之下,但定襄郡距離幽州新建的集寧城不過百里之遙,劉和若是想取,只要給駐守西線的驍騎衛和幽燕軍打聲招呼,不出半個月便可以拿下來。至於趙郡,位置就更好了,正好緊鄰著太行山的中段,黑山軍若是得了這裡,就可以將山區與平原連結起來,到時候進退自如,吃穿不愁。

劉和雖然是慷他人之慨,把袁紹現在控制的兩郡劃給了黑山軍,但也經過深思熟慮,有著長遠的打算。

首先,這兩郡之地分屬兩個州,不僅相距近千里之遠,而且中間還橫亘著巍峨的太行山脈,黑山軍中的部眾以并州籍和冀州籍的流民居多,劉和拿出定襄和趙郡,就能讓并州的回并州,冀州的歸冀州,一下子將黑山軍分化成兩個部分。而且,劉和這麼分,無論是張燕,還是他的幾個手下都找不出什麼理由來反對。人有故土情結,劉和如此安排,黑山軍上下也會歡迎。張燕等人的底線不過是能有一郡之地安身,現在劉和給了他們兩個,雖然沒有連成片,可做人總不能太貪了吧?

其次,趙郡雖然靠著太行山的中段,將來把黑山軍安置在這裡容易讓他們靠山吃山,不好管轄控制,但換個角度考慮的話,綿延千里的太行山日後就算沒有黑山軍掌控,也會有其他勢力藏入其中,干一些攔路劫財、佔山為王的勾當。劉和大大方方地給黑山軍一塊靠山的平地,這樣既能穩住現在的黑山軍,也為以後通過黑山軍控制太行山做好了鋪墊。

從上位者的角度來考慮,用「從良」的山賊路霸對付以後可能滋生的新興山賊路霸勢力,不僅省時省力,而且還是以毒攻毒。在劉和看來,沒有誰天生願意放棄平地上安穩舒適的環境,卻喜歡呆在莽莽大山中與豺狼虎豹為伍,除非是平地上的環境比山林還要險惡,人們為了生存不得不逃進山中躲避。黑山軍不過是這個亂世中的畸形群體,幾十萬人當中除了極少數是十惡不赦、作惡多端之徒,大多數人如果能夠回到平地上生活定居,他們絕對不會在山中多呆一天。

除了給黑山軍兩塊地盤,劉和還給黑山軍預留了三個營的正規軍隊編製,而這個營可不是後世「軍師旅團營」中那種營級編製,而是類似於冀州振威營和振武營這種軍級編製。三個營的番號劉和都幫著張燕想好了,分別叫做飛燕營、背嵬營和震澤營,其中飛燕營自然是照顧了黑山軍首領張燕的感受,而背嵬營則是以山地叢林作戰為主,震澤營則是以江河湖泊作戰為主。

如果一個營按照兩萬人編配,三個營就是六萬人的編製,對於近五十萬黑山部眾而言,已經算是足夠寬裕了。這三個營一旦編成,今後就得由劉和來供給軍餉和給養,可是要實實在在地吃軍糧的。

劉和如此大方,當然不是要當冤大頭。在他看來,黑山軍的整體戰力雖然不如幽州五軍和冀州兩營,但卻省去了訓練和整編的時間,而且替幽州和冀州節省了六萬青壯勞力,雖然開支增加了,但忽然多出來一支替他賣命的大軍,絕對不是虧本的買賣,而是大賺特賺。能用錢來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劉大公子別的不多,今後佔據了大東北之後,糧食絕對可以管飽,而銀錢方面也不用太稠,只要多開幾座礦,把俘虜來的北方胡人塞進去使勁挖就是了。

劉和除了承諾幫著黑山軍解決地盤和軍隊編製問題,還答應在時機成熟時為黑山軍一眾大小頭領解決身份問題,也就是替他們洗去黑山叛軍的身份,讓朝廷給他們冊封官職,讓他們以及他們的子孫後代可以挺起腰桿做人,不再被人背後戳脊梁骨。

這一點是最能打動黑山眾人的,誰都不想背著一個見不得光的身份進棺材,更不願意在後人提及時,覺得祖上的身份令他們覺得羞恥。人皆有羞恥之心,更有榮譽之心,哪怕是劉和今後只給他們一個虛爵虛職,也會讓這些造反起家的人覺得光宗耀祖,實現了當初的人生抱負。

當然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劉和對黑山軍開出這麼優厚的條件,那是建立在黑山軍先要拿出一份有誠意的投名狀的基礎之上。如果黑山軍只想著佔便宜,卻不肯下死力,甚至還想在劉和與袁紹之間左右漁利,那恐怕他們就是辜負了大公子的一片好心好意,而且這樣的機會永遠不會再來第二次。

劉大公子雖然不喜歡多造殺孽,但他手下急著想立功的將領和士兵大有人在,雖然圍剿黑山軍費時費力,但只要劉和控制了整個黃河以北,下定決心來一次「太行剿匪記」,那麼不出三年,劉和有信心讓太行山中的五十萬黑山部眾只剩下一些殘渣餘孽。不出十年,讓黑山軍在太行山中永遠的消失。

任何反動勢力,面對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從來都是死路一條。

為了展示合作的誠意,當張燕返回山中時,太史慈讓人從癭陶方向運來了五千套兵甲,還有一批份量實足的糧食,算是向張燕交了一份「定金」。能不能拿到後續的付款,接下來就要看張燕回巢之後,如何調動麾下九山十八寨的弟兄們前往并州給袁紹添亂了。

如果黑山軍爆冷,趁著晉陽兵力空虛的機會,將這座并州重鎮奪取下來,那就不是逼著袁紹派軍回援,而是逼著袁紹回來拚命了。

劉和這邊向黑山軍交了定金,卻沒有讓張燕那邊打什麼「收條」。按照這個時代盟約的慣常做法,其實劉和與張燕之間是要互相交換人質的,甚至是跟自己關係密切的親人,但顯然劉和沒有這樣的習慣。劉大公子不可能像劉邦那樣把自己老爹當人質,也不可能把小寶貝劉襄送進黑山,就算他願意,估計張燕也不敢收。經過多年的經營,劉和重諾誠信的名聲已經傳遍各州,這比什麼樣的質子都好用。

幾天之後,張燕返回了老巢,杜遠和孫輕把家看得不錯,沒有出什麼亂子。為了儘早出兵并州,張燕將隨他前往濟水的六個部寨頭領留下,然後又派人前往太行山北部山區和靠近河內的南部山區進行聯絡,召集各寨頭領前來共議大事。

雖然人多難免嘴雜,其中甚至不排除有人會向袁紹暗中通報消息,但張燕卻並不擔心這一點,因為兵法上有句話叫做「不戰而屈人之兵」,劉和交給他的任務是吸引袁軍一部分兵力從河東回援晉陽,卻沒有限制張燕採取怎樣的方法,如果袁紹只是聽到風聲便分兵回援,反倒是給張燕聲了力氣。至於袁紹知道了之後會跟黑山軍翻臉,這就更不是問題了,袁紹這位出身名門世家的貴族,什麼時候又給過黑山軍好臉看了?

當張燕回山忙著召集部下議事的時候,回到癭陶的太史慈也沒有閑著。從近日收到的情報顯示,鄴城方向袁紹的留守大將淳于瓊與高覽之間似乎正在進行著密謀,太史慈分析最有可能還是針對河內的張楊。

魏郡緊鄰黃河,南面便是兗州的東郡,而西面則與并州和司隸河內郡交界,袁紹之前便曾派出軍隊從內黃至黎陽一帶兵進河內,結果被張楊在鹿場山打了一場防守反擊,最終鎩羽而歸。那一次,張楊只是專心防守東線這一路,而且洛陽方面還派了部分申息軍前來增援,而這一次張楊需要防守東線、中線和西線,洛陽方面因為要防範關中可能發生的變故,也是無法抽調太多兵力增援張楊,所以張楊面臨的形勢十分危急。

劉和在給太史慈的信中提到了河內和洛陽方面,不過沒有給太史慈什麼壓力,只是提醒他密切關注魏郡方向留守袁軍的動向,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適當出動振威營逼迫一下淳于瓊,使得冀州這邊的袁軍不敢有什麼大的動作。

劉和只給太史慈指明了一個方向,而具體如何排兵布陣卻完全由太史慈來決定,這就給了太史慈足夠發揮和施展的空間。劉和遠在薊城,不可能及時掌握冀州的形勢,他不插手各軍具體的行動,無疑是明智之舉。

太史慈經過仔細慎重的考慮,決定發動一場突襲,既是為了震懾冀州袁軍,同時也是給返回黑山的張燕一個提醒。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