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巨龍騰飛 第448章 蘑菇是怎樣栽培的(上)

「很好,李總,你就給我們介紹一下這座核電站吧……」文德嗣笑著說道。

「文總,我們面前這座反應堆是第四代反應堆,不過前兩代都只是存在於圖紙上,因為根據我們的多次模擬試驗,發現它們的安全性很低,因此沒有進行實際建造。這必須感謝計算機所的同事,他們製造的計算機和編製的各種軟體,為我們的研究工作帶來不可估量的巨大幫助。否則我們就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人力和物力去一件件的測試。」

李天夜沒有先提自己的本行,倒是先把計算機所讚美了一番。當然他說的也是實情,計算機對於科研的幫助怎麼誇獎都不為過。別的不用說,單單是一個計算能力,就能爆了人力多少倍啊。在擁有強大的計算優勢下,設計、測試、修改設計、再測試等的系統發展循環速度要高的多,因此中國的技術發展速度要遠比歐美快的多。更不用說,還有那些後世的資料。

不過呢,現在計算機還是屬於黑科技,是高度保密的產品,除了軍隊、政府機關和研究機構中的少數人,絕大多數人都還不能接觸這種高科技產品,因此還不能向後世那樣家家戶戶都有,所以在很多領域還是不能直接利用這個計算機上的優勢。

不過,這也並不是沒有辦法,1922年中國就把電子管計算機拿出來了,還在新聞聯播上公布了一條「我國成功研發了電子計算機」的消息,呃,誰敢說電子管計算機不是電子計算機?此外,還讓一群專家在學術界造勢,拿出了一批涉及計算機原理的論文。

隨後,中國政府就抽調了一批計算機,在各個省會和大城市建立起了計算中心,統一對外提供計算服務。也就是說,具備使用資格的公司、學校等企事業單位先提出申請,然後給出公式、參數,流程等。然後由計算中心安排小組加以編程計算,再把計算結果交給申請者。

當然對外宣傳的是使用了「電子管計算機」,以此名號掩人耳目。因此申請者只知道計算中心有電子管計算機,有強大的計算能力可以提供服務,但是並不知道背後的真實情況,其實為他們服務的至少已經是第四代計算機了。

其實這種用計算中心向公眾服務的做法也不是很稀奇。在原時空中的60~80年代,PC還沒出現時,需要進行計算的人都是用這種方法來申請使用大型主機的。文德嗣不過把它提前了40年而已。

因為計算機這種東西實在太有用了,要用的地方太多了,所以目前中國的計算機雖然並不算普及,但是使用的人數也不算算少,就算沒有十萬人,八萬人總是有的,所以肯定是不可能一點兒風聲都不漏出去。

既然如此,還不如索性選擇性的公開。要知道,最好的隱藏手段並不是完全保密一點兒不露,因為這不現實,最好的辦法是選擇性透露一些東西,然後半真半假,用一些似是而非的信息,誤導對手,讓他們心甘情願的,甚至非常積極的拐到另一條路上去,這才是王道。

沒錯,和上次的飛艇致勝論一樣,這次中國公布的關於計算機的那些東西,也是同樣的貫徹了「往溝裡帶人」的優良傳統。那些理論完全沒有問題,都是真的,如果誰要是真的按照那些理論研究下去,也確實可以製造出電子計算機,這些計算機也確實可以用,就是成本和性能非常的感人而已。呃,誰敢說電子管計算機不是電子計算機?

而且,文德嗣還不懷好意的讓專家們推出了幾篇「電子管小型化」的論文,用充足的論據表達除了「電子管小型化」的巨大作用,描述了一個非常美好的前景,當然這些理論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其實在這個時代,電子計算機的很多理論都已經是大路貨了。如果按照原時空的歷史,在1930年,美國科學家范內瓦·布希就會造出了世界上首台模擬式計算機(大型微分分析儀)。所謂模擬式,指的是它利用齒輪轉動的角度來模擬計算結果,與萊布尼茨乘法器的原理類似,它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數字計算機。1944年誕生的那個ENIAC是第一代數字式電子計算機,也是後世電腦的祖先。

不過由於文德嗣造成的蝴蝶效應,本位面的科技發展比原時空更快了,計算機的發展如此。前面說了,早在還沒建國那會兒,全球頭號「自干五馬克」就賣了一批計算射擊諸元的「電動機械計算機」給德國人,後來又賣了一批軍艦用的「電動機械計算機」。後來中國有「新型計算機」的事情也被美國人知道了,他們也買了一批回去。

不知道他們是不是從中受到了什麼啟發,反正在1922年美國人就把模擬式計算機搞出來了,比原時空提前了八年。而德國人也在進行類似的研究,成品也即將問世。

但是這次的發明者卻不是歷史上的那位布希同學,而是幾個名不見經傳的工程師。那位被稱為「計算機之父」的布希同學已經成了「豬隊友計畫」的「犧牲品」,被某位好基友引到另一條路上去了,成了他本家的同行。目前他已經是美國小有名氣的石油商人,新興的百萬富豪,靠著在安哥拉找到的油田,賺得盆滿缽滿,數錢數得手抽筋,比原時空的他有錢多了,身家起碼多了幾十倍。

美國人這次卻是白費力氣了,他們的模擬式計算機剛剛出來不到一個月,中國就公布了發明了電子計算機的消息,這讓美國人萬分鬱悶之餘,又感到豁然開朗,喲,原來計算機還可以這麼玩啊!我怎麼沒想到。

當然他們不知道的是,文德嗣選擇這個時間點放出這條消息,也是有考慮的。因為「往溝裡帶人」也是個技術活,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太早了變數太多,說不定人家就拐回正確道路上了。太晚了也不行,人家基礎太好的話,就不會被忽悠住了。而模擬式計算機正好是數字式計算機的前置科技,這個時間點剛剛好。

消息傳出後,不但學術界大嘩,各大列強政府也眼紅了,只要智商正常的政府,都能看出計算機對於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別的不說,單單是一個政府的統計和預算工作就能省多少時間和人力啊。他們紛紛上門求購,卻都被拒絕了。

想買電子管計算機的實物?不好意思,這是我國的高級機密,最高科技成果,絕對是不賣的!好吧,真實原因是,中國一共就只造了四台電子管計算機,都是用來展示和顯擺用的,漢京、武漢、上海和內江各一台。至於計算中心裏面的那些電子管計算機,咳咳,都是只有殼子的樣子貨而已。

不過對於各個列強來說,中國不賣也沒什麼,這種事情換了他們也同樣如此。不過中國人都搞得出來的東西,難道我冷艷高貴的大X國知道了原理還研究不出來嗎?不就是電子計算機嗎,相關理論在19世紀就有了,有啥了不起?

現在各國專家們都以飽滿的激情,一頭扎進了這兩個大坑裡,至於他們什麼時候能爬出來,就不好說了,因為這些東西可不像「飛艇致勝論」那樣容易被揭破。反正原時空的蘇聯,就是在「電子管小型化」這個大坑裡蹲了幾十年也沒爬出來。

至於那些使用者漏出去的情報會不會讓列強們產生懷疑,這也完全不用擔心。首先國內的這些計算機平時都是鎖住了機箱,有專人負責維修保養,還有監控攝像頭和警衛。使用者們別說看不到裡面的結構和零部件,就算看到了,大多數人也搞不清楚裡面是些什麼東西,隔行如隔山啊。

再說,他們就算把零件的外形泄露了,外國也不可能明白這是啥東西,他們現在掌握的電子知識是不可能知道什麼叫大規模集成電路的,也沒有這個概念。

至於顯示屏、鍵盤、滑鼠、印表機等等外設,以及軟體等等東西,那是更加不用擔心了。中國用來展示的那幾台電子管計算機就全都是帶了外設的,雖然按照中國提供的那些理論,要開發出適合電子管計算機使用的這些外設也不是不可以,但這個要實現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光是那些信號轉換裝置就夠他們抓瞎了。

簡單點說就是按照中國給他們挖的坑,如果要做出這些外設的話,大概就需要和計算機主機差不多大的信號轉換裝置,計算機的體積會比歷史上的那台ENIAC還要大一半。更不用說那些應用軟體了,就算他們真的搞出來了,只要一想到「在電子管計算機編應用軟體」,這畫面就美得不敢看了。

至於他們會不會幡然醒悟,這種問題文總從來不會考慮,反正這種事情是坑死一個算一個。

……

在狠狠誇獎了計算機領域的同事之後,李天夜開始像文德嗣介紹起眼前的新型核電站。

「文總,我們真正投入實際驗證的是第三代反應堆,準確的說是,壓水式反應堆,第一個反應堆在1917年10月啟動,一直安全運行到現在,中間沒有出過任何一起事故,證明了第三代反應堆是非常安全的。如果不是有更好的第四代反應堆,其實第三代反應堆也完全可以投入商業化運營。」

「嗯,這是當然的。但是我們中國要做就做最好的,現在我們不缺燃料,也不缺能源,那麼就有足夠時間去完善他。裂變式核電站與傳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