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一戰風雲 第265章 肥美的南美軍火市場(上)

共和2757年(西元1916年)8月27日,聖地亞哥。

智利是世界上領土最狹長的國家,被稱為「地球的裙邊」,太平洋板塊和南美洲板塊經過數億年的碰撞,催生了地球上蘊藏最為豐富的銅礦層,為這個南美國家帶來了無盡的財富。自18世紀末葉當地人從孔雀石中提煉銅礦至今,智利已經成為全球銅礦儲量最豐、產量最大、出口最多的國家,被譽為「銅礦之國」。

而且他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產天然硝石的國家,主要產在北方的阿塔卡馬沙漠地區。自從發現硝石礦之後,這塊荒漠就成為智利歷史上最富庶的地區。智利的硝石礦分布區域十分廣闊,在沿海高原後面,秘魯邊界與安托法加斯塔省之間,硝石礦帶長750多公里,寬25~30公里。在離地面0.5~2米的地下,埋藏著1~3米厚的硝石層。

在中國發明合成氨技術之前,硝石是軍事工業必不可少的原料,根本沒有其他可以取代的物資。而且它還是肥料的重要原料,十九世紀末正是歐美農業大發展的時期,對於肥料的需要十分旺盛,各國都需要大量肥料,特別是在鳥糞資源日益枯竭之後,智利的硝石就成了歐美農場主的搶手貨,他們對於這種資源的需要日益增長,長達半個世紀,一直到合成氨技術普及才消停下來。由於有軍事和農業這兩個大客戶,把持著地球最大硝石礦的智利自然是大發利市。

除上述兩項雄踞世界第一的礦產外,智利還有鐵、煤、碘、鉛、鋅、錳、水銀和石油等礦藏。尤其是鐵礦石,其品位很高(含鐵量在60%以上),可以跟瑞典鐵礦石媲美。

在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的這幾十年,可以說是智利的黃金時代。靠著銅和硝石這兩種戰略資源,智利的小日子過得非常滋潤,在本世紀初已經成為南美三強之一,其經濟實力更是位居南美第一。

尤其是一戰爆發後,硝石和銅的價格都在暴增,開戰前的精鍊銅價格是每噸300美元左右,到了今年已經瘋長到每噸640美元,而硝石的價格也暴漲了一半多,從戰前的每噸35美元左右,暴漲到每噸55美元左右(此時合成氨技術只有中國和德國才有,其他列強還少不得硝石)。儘管這些礦產公司很多都被英美資本掌握,大頭利潤都被他們侵吞,但智利作為地主還是分到了不少油水,也是數錢數到手抽筋的感覺。

自從1891年,海軍軍官J。蒙特發動內戰,奪取了智利政權。此後的這段時間裡,地主階級聯合大進出口商通過國會控制政府,開始了所謂「國會共和時期」。因為趕上了好時候,這個時期的智利經濟有了很大發展。

當然這個時期經濟大發展的不僅僅是智利,他們隔壁的阿根廷和巴西也發財了。

巴西的主要出口產品是咖啡、橡膠和可可。巴西出口總值增加到9.8億克魯賽羅。其中,前兩者都是世界第一,咖啡的出口值始終佔到全世界的一半以上,橡膠出口量佔全世界的40%,可可出口量是世界第二。

阿根廷從1878年開始向歐洲市場出口小麥和玉米。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小麥出口量超過300萬噸,位居世界第三。玉米出口量,到1912年達到480萬噸,佔世界第一位。皮革原料出口也於1913年佔據世界第一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阿根廷的牛油、肉類和羊毛出口均超過美國和澳大利亞,佔世界第一位。

有錢就任性嘛,手裡拽著大把的票子,心裡就躁動了起來。軍火這玩意兒是最好玩的,是爺們兒都喜歡,又能擺譜又能增加國力,多好的事情啊?於是這南美的ABC三小強就開始搞起了軍備競賽。

當今世界上,最擺譜最拉風的玩具,莫過於戰列艦。這貨就跟後世的核武器一樣,是最能彰顯列強身份的東西,可以看成是列強圈子的入場券,有和沒有就是不一樣。

ABC三小強理所當然的認為自己也是列強,怎麼可以沒有戰列艦?

最先下手的卻是三小強中實力較弱的巴西,他們先後向英國訂購了三艘戰列艦。在英國無畏號戰列艦建成後,巴西1906年向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訂購了第一批兩艘無畏型戰列艦,這是以英國皇家海軍的「柏勒羅豐級」戰列艦為藍本,根據巴西海軍的要求對設計方案進行了修改。這就是「米納斯吉拉斯級」戰列艦,巴西一共要了兩艘。

不過我們都知道牛牛喜歡坑人的德性,他們除了給小弟日本的金剛級算得上少有的良心貨,其他的外貌軍艦都是坑爹的猴版。尤其是外貿型戰列艦,沒節操的牛牛把它們的舷側裝甲削弱到了喪心病狂的程度,以保證它們可在正常交戰距離內被英國裝甲巡洋艦的主炮穿透。是的,你沒看錯,是被英國的裝甲巡洋艦主炮打穿,而不是戰列艦主炮。巴西人也不例外的被坑了,這個「米納斯吉拉斯級」戰列艦不但是個薄皮餃子,動力系統也是採用的舊式往複式蒸汽機,而沒有採用新式的蒸汽輪機。

但不管再怎麼猴版,「米納斯吉拉斯級」也是一種擁有12門305毫米主炮(雙聯裝炮塔6座)的戰列艦,南美的軍事平衡一下子就被打破了。

於是自認為南美老大的阿根廷坐不住了。在得知巴西向英國訂購無畏艦之後,阿根廷也計畫建造無畏艦。經過徵集歐美多家造船廠的15個方案之後,決定由報價優惠的美國船廠承建2艘。阿根廷無畏艦於巴西無畏艦竣工時開始建造,因此比較新穎,排水量大出近50%之多,主炮也是更先進的12英寸50倍徑主炮(巴西的是45倍徑),艦體前後各兩座主炮塔呈背負式布置,艦體舯部兩座主炮塔呈階梯狀布置,舷側火力優於巴西無畏艦。

這就是「里瓦達維亞級」戰列艦,鷹醬就比牛牛有良心多了,人家造的這種戰列艦就把舷側裝甲給到了足夠良心的12英寸,戰列艦的裝甲厚度和主炮口徑一樣這才是正常水平。所以阿根廷的戰列艦一下子就壓倒巴西,無論火力還是裝甲。

至於巴西的第三艘「里約熱內盧號」戰列艦,是為了反超阿根廷,於1911年向英國訂購的。原本巴西是準備買一艘裝備12門356毫米主炮的戰列艦,但是牛牛卻耍了個花招,聲稱建造如此大的戰艦難度太高,需要很長的時間,同時開了個天價,就把巴西人嚇退了。

其實牛牛並不是真的覺得很難造,而是他們現在自己也沒有這種級別的超無畏。像12門14英寸級別主炮這種級別的戰列艦,當時就只有中國的兩艘伏羲級,其他國家都沒有。以牛牛的德性,怎麼可能在自己還沒有的情況下,幫別人造這麼好的戰列艦?

於是牛牛再一次把巴西當成了冤大頭,他們給巴西設計了裝備14門305毫米的「里約熱內盧」號代替。呃,沒錯,這就是我多炮塔神教的聖物——阿金庫爾號,史無前例的七個炮塔的奇葩戰列艦。在原時空的歷史上,由於巴西的三大拳頭產品咖啡、橡膠和可可的市場萎縮,導致他們國庫空虛,無力支付這筆錢,就只好把它轉手賣給了奧斯曼,最終被牛牛漂沒了。

但本位面的歷史有些不同,最終這艘聖物還是留給了巴西人民。由於多了中國這個大客戶,巴西的農產品並不愁賣,咖啡、橡膠和可可的市場沒有怎麼萎縮,因此保證了這艘船的資金鏈。「里約熱內盧號」戰列艦在1914年2月完工,回到了巴西,成為巴西海軍的第三艘戰列艦。

相比隔壁的巴西和阿根廷,原本作為南美海軍第一的智利卻反應遲緩,在巴西與阿根廷兩國的海軍都開始宣布購買戰列艦之後,智利才反應過來。直到1911年,他們才通過擴充海軍的計畫,經過一番比較後智利決定向英國訂購2艘「海軍上將拉托雷級」超無畏戰列艦,這是以英國海軍的鐵公爵級戰列艦為藍本重新設計的,火力布局與鐵公爵級類似,但採用了更大的14英寸主炮(鐵公爵級主炮是13.5英寸)。當然智利人也同樣不例外,這種戰列艦的裝甲也遭到了大幅度削減。牛牛給智利開的價是每艘250萬英鎊,真夠黑的。

但是智利人比較倒霉,他們的這兩艘超無畏艦還沒完工,一戰就華麗爆發了。毫無疑問,以牛牛一貫的德性,這兩艘沒完工的戰列艦自然就被他們扣下來了。當然,智利不是奧斯曼,他們手裡可捏著銅和硝石這兩樣戰爭必需品,要是惹毛了智利,他們停止向英國出口這些戰略物資就麻煩了。所以英國就不敢像對奧斯曼那樣直接把戰列艦給漂沒了,他們和智利通過「友好協商」,用原價把兩艘戰列艦買了下來。

至於怎麼個「友好協商」法,你懂的。同時和兩艘戰列艦一起被牛牛買下來的,還有1913年訂購的六艘驅逐艦。反正達成協議之後,智利的薩拉斯總統在辦公室打碎了好幾個茶杯。

眼看煮熟的鴨子飛了,智利人的鬱悶就別提了,但是總不好為這事兒和牛牛翻臉吧,畢竟人家大英帝國也沒直接不要臉的漂沒,還是按原價給了錢的。於是智利只好眼巴巴的看著隔壁兩鄰居,時不時的開著戰列艦出來兜風,那股羨慕嫉妒恨就別提了。

這個時代的智利人民心氣還是很高的,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