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一戰風雲 第227章 飛艇、火箭、鈾礦

德英法之間的這場規模空前的巴黎大空戰,並沒有戳破中國編造的「飛艇制勝論」大坑,反而讓各大列強越發認可了飛艇的作用。大夥都覺得這種在空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的武器,是脆弱的飛機不能比的。

就算是這場空戰的失敗者,英法兩國也不例外,他們並不認為這場空戰是飛艇不行,而是飛機太渣沒有起到掩護的作用。就好像兩支艦隊主力對轟前,其中一方的輕型艦艇慘敗,被對方的驅逐艦雷擊打亂了陣型,這樣一來當然打不贏。

不過他們的想法也不能算錯,這場戰役的過程也卻是如此。英法的飛機被打敗後,就成了純飛艇部隊面對德國的飛艇飛機聯合攻擊,這樣打起來不輸才怪。

於是此戰之後,各國對飛艇尤其是巨型武裝飛艇這種「空中巡洋艦」的投入更加狂熱,其力度已經不比主力艦差多少了。另外對於飛機這種空戰「輔助」武器的投入,也是大力加強了。

中國作為空戰理論和航空技術的領頭羊自然不會坐著等對手追上來,這幾年在中國大陸上空,出現越來越多大型飛艇和巨型飛艇的影子。飛艇雖然有種種缺點,比如容易受天氣影響,風大時容易受損等等,不過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文德嗣還是認為飛艇的價值相當大。因為中國的特殊國情,使得文德嗣越用越覺得飛艇好用,於是繼續投資發展,飛艇越造越多,越造越大。到現在為止,中國的軍隊和各個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已經擁有了330多艘大型以上的飛艇。

按照中國的劃分標準,有效載重量一噸(指海拔1500米,溫度15攝氏度的標準條件下的有效載重量)以下的,是超小型飛艇;有效載重量5噸以下的,是小型飛艇;有效載重量5~30噸的,是中型飛艇;30~80噸的,是大型飛艇。有效載重量80~150噸的,就是巨型飛艇。有效載重量150噸以上,就是超巨型飛艇。

中國現在最大的飛艇是翔鯨級,這是一種半硬式飛艇,長達280米,寬60米,全高55米(含尾翼和吊艙),內有30萬立方米氣囊,空重100噸,氣囊提供的總浮力達到360噸,可用有效運載能力達到240噸的超巨型飛艇。

比原時空那個不幸掛掉的興登堡號還大一半。不過,這款被稱為翔鯨級的飛艇速度沒有後來的興登堡號那麼快,因為這時的引擎出力還不足,所以它只有100公里的時速,不過這已經很夠用了。

這款翔鯨級飛艇最初是以軍用運輸飛艇的標準建造,又是半硬式飛艇,比興登堡那種硬式飛艇的自重更輕,又不像興登堡號那樣有豪華的內部裝修和各種功能設施,因此貨艙空間與載重量就比同級的硬式飛艇更大。如果拿來載人的話,一條一次最多可以運載一個標準步兵營的步兵及其裝備,約90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

不過後來出現的豪華客運版翔鯨級,同樣也有了各種奢華的內部裝修和各種功能設施,也因此有效載重量降低到了180噸,可以一次運載800名旅客進行越洋飛行。

文德嗣會覺得飛艇好用的原因,主要是國內的鐵路基礎太差。如果是在歐洲這樣鐵路網密布的地方,大運量用鐵路比較好,要求快速小運量的話可以用飛機運,但此時的運輸機並沒有比飛艇快多少,航程也短得多,載重量更是沒得比。而中國的情況讓他毫無選擇,鐵路網的密度嚴重不足,飛機的運載量和航程也不足,成本還高。所以文德嗣覺得,對這個時代的中國而言,實在沒有比飛艇更好的運輸工具了。

舉例來說,比如目前配置在藏南地區的128師所部,其平時物資消耗估計約每天24噸,一個月就要720噸,戰時估計會到900噸左右。從川藏公路的起點雅安到部隊所在地藏南,公路里程有大約2100公里,以目前的5噸載重卡車跑這段路平均時速約只有35公里,總共需要60小時車程,假設每天跑12小時,需要5天,算上裝貨卸貨、檢修保養,跑一趟來回需要12天,一台車一個月只能跑兩趟。720噸的物資那就需要至少72輛卡車,144名司機,中間還要設立多個補給點。

而換成飛艇的話,就大不一樣。因為空中航線基本上是直線,雅安到藏南的直線距離只有1000公里左右,鯤鵬級只要飛行10個小時,夜間用來裝卸貨,晝間用來飛行,一個來回也只需要兩天。鯤鵬級在6000米高度飛行時,有效載重為120噸貨物(3000米以下低空可以達到200噸)。因此只要用一艘飛艇加6名機組成員,一個月跑上六趟就行了,且運量還有上調的潛力(前述任務一個月可出動15次,極限運量1800噸)。除非內地通到藏南的鐵路完成,否則還真沒有其他東西能和飛艇競爭。

有人可能認為氫氣飛艇不安全,但是實際上氫氣飛艇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危險。

比如「齊柏林伯爵」號飛艇,它在1929年-1937年的8年間,作了590次飛行,其中包括144次越洋飛行(143次飛越大西洋,1次飛越太平洋),總計170萬公里,安全運送旅客三萬四千多人次,直到1937年5月8日完成最後一次飛行。在1937年5月6日的興登堡飛艇慘案後不久,所有的飛艇都停止了商業飛行。「齊柏林伯爵」號飛艇從此就被默默地禁錮在巨大的飛艇庫中,再也沒有重上藍天。1940年3月,在當時德國空軍元帥戈林的一紙命令下,「齊柏林伯爵」號被拆毀,構成其艇身骨架的鋁材被轉用在飛機生產上。

其實文德嗣一直覺得,興登堡號慘案一發生就全面停止飛艇,其中如果不是有什麼內幕,就是當權者腦子進水了。因為這完全是一種因噎廢食的,極為愚蠢的行為,完全不符合邏輯。只要仔細想想就知道,泰坦尼克號也是遇難了,但怎麼不全面停止客輪經營呢?還有後世那麼多的空難,那麼多的車禍,怎麼沒有全面停止飛機和車輛呢?這些災禍死的人,比飛艇失事死的人多了不知多少倍。

文德嗣認為就算是此事沒有內幕,興登堡號也只是比較倒霉而已,畢竟「齊柏林伯爵」號飛艇安全運營了8年。而且就算是興登堡號在100米的空中失事,艇上90多人也只是死了30幾個,可要是換成飛機,能活下來10個就謝天謝地了。

這麼強大的運力,不拿來好好利用實在是太可惜了。當然文德嗣也盡量著手改善飛艇的運作環境和安全性能。比如說飛艇受氣候影響較大,他就讓人在全國各地建立氣象站,每天以電報回報各地氣象給中央氣象局,以進行天氣預測。此外,內陸特別是西北,氣候情況比沿海穩定的多,就把飛艇的主要使用放在這裡。不過這個年代的飛機遇上風暴,其表現也不會比飛艇好多少。

至於安全性,中國的設計師盡量加強了防火措施,如將氣囊材質加上石棉布,將結構支架上防火漆之類,設置自動滅火器等等。針對硬式飛艇容易被大風吹折,破壞外殼的缺點,就從前年開始淘汰了這種構型,全面轉為半硬式飛艇和軟式飛艇。

另外就是把氫氣飛艇拿來運貨而不運人,這樣就算人品實在不好爆炸了,也就沒有太多人命顧慮了。跑客運的都是氦氣飛艇,其安全性當然就更不用說了,絕對超過飛機。因為氦氣飛艇就算出事,只要不是氣囊損壞一半以上,它都是慢慢降下去。而飛機一旦出事,你懂的……

更有一點讓文德嗣無法放棄的優點,就是這些巨型飛艇對於國民士氣有著極大的鼓舞效果。另外對於那些新領土的人民也有極大的震懾和安撫作用,當巨型飛艇從他們頭上飛過是,那種驚人的龐大和壓迫感會讓他們感到敬畏。

……

總統府。

「沒有衛星真是不方便,我們的無人礦產勘測器只有6台,它們最大高度只有3萬米,如果要監視全球根本不夠用!」文德嗣說道。「我們的運載火箭計畫進行到什麼程度了?」

顧曉綠翻了翻掌上電腦,說道:「3301所(火箭研究所)的最新成果是把火箭打到了120公里高度,載荷200公斤。」

「衛星採用的低軌道都要400公里高,差得也太多了,就算作間諜衛星,也低了些……」文德嗣敲了敲桌子,說道:「讓他們繼續加油,爭取在明年能做到160公里高度,400公斤載荷,因為按照3402所(衛星研究所)的說法,以現有技術水平,要做出功能滿意的間諜衛星,400公斤是下限。」

衛星這種東西實在太有用了,所以中國的運載火箭計畫這個項目是從1911年2月就開始了。以中國現在掌握的技術和資料,小型火箭如火箭彈等都沒什麼難度,只有成本高低的問題。最困難的就是大型運載火箭,雖然這種東西在23世紀已經不算什麼高科技了,各種資料都很齊全,但以現在的技術還無法在短時間內實現出來。

在文德嗣來的那個年代,除了在一些特殊場合,運載火箭這種性價比極低的東西已經很少使用了。在進行大氣層外運輸的時候,比較常用的除了反重力裝置之外,還有一種東西就是「質量投射器」。反重力裝置這種東西的科技樹實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