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集 兄弟鬩牆 第19章 一再退讓

長安附近。

自董卓東進後,鎮守在安定附近的四萬西涼鐵騎,加上馬騰、韓遂、王國余部近六萬步兵,一起東進,駐紮在長安附近,準備隨時攻取潼關,斷卻董卓西歸之路。因為陽翟長公主下嫁,身在河東主持大婚的皇甫嵩聽到靈帝駕崩的消息後,當日連夜趕回長安,對皇甫嵩來說,此時洛陽的局勢一亂,很有可能影響到西羌的戰事。誰也不能保證羌胡不會趁此時機再次叛亂。皇甫嵩要比其他人想的多,他關心的是整個帝國的衰亡。至於董卓與袁氏誰能掌控朝政,他理會不多。

當然,皇甫嵩也知道,趁此時機,圖謀不軌的人會很多。

即便當夜親口告知皇甫岑的公孫瓚未嘗沒有這等想法,身為邊鎮重將,手握上萬胡騎,這等人,最危險不過。

對皇甫嵩來說,亂事越早完結越好。

對於皇甫岑的動向,皇甫嵩也是很懷疑的。

不過皇甫嵩如今能夠做到的很少,只有確保身處長安一線的西涼軍不要亂動就好。

未等皇甫嵩趕回,皇甫岑從河東的信鴿便已經送到至閻忠等人的手中,信箋中並未示意他們隨時動手,只是讓閻忠、馬超、趙雲三股勢力調動兵力,圍困陳倉、長安、潼關等地,隨時等候皇甫岑佔據大義後,斷卻董卓歸路,皇甫岑由河東徵調人馬入朝平叛。

這對閻忠等人來說是一件非常不錯的事情。

他們這些涼州武人等待的便是今天這樣的結局,如果不是董卓驕橫,皇甫嵩推辭不任,他們早就有這樣的準備了。

以往,包括涼州三明在內。

不論是賄賂升為太尉的段熲,還是自詡名門的皇甫規、張奐,都是為皇權而疲於奔命的人,但如今,天子年幼,外戚大將軍何進與十常侍同歸於盡,朝廷中樞盡滅。身為國之重臣的董卓帶兵入朝,給一心士人主政的袁氏等門閥心生不滿。眼下,亂世之相已經呈現。

什麼都能亂,大漢的軍隊不能亂。

雖然對皇甫岑插手西涼的事情,皇甫嵩一直是保持默認的,但是眼下他卻不得不多想想,如果皇甫岑真的藉助涼州、并州涼州的軍力侵吞天下,皇甫嵩拿什麼阻止。偏偏不反對,一個如董卓般的人更加讓人厭惡。

在皇甫嵩心裡,董卓可惡之皇甫岑。

他此時的內心是極度複雜的。

卻沒有想到,就在皇甫嵩剛剛趕回長安軍營之內的時候,身為董卓的使者便到了。

來人是李肅。

在說服呂布投降董卓後,李肅也是水漲船高。備受董卓重用。

董卓想要續弦拉攏皇甫一門的事情,盡託付與李肅。

扶風馬氏雖為皇甫岑生母,但畢竟妾室出身,又不是馬家直系子女,而漢代,女子在丈夫死後改嫁也是稀鬆平常的一件事,更何況,現如今董卓的地位如此之高。所以提親一事自然是找安定皇甫氏的族長,現如今的槐里侯皇甫嵩。

聽聞李肅來訪。

皇甫嵩只是通知了閻忠,並沒有告知夏育、尹端、蓋勛、張猛、梁衍、傅干、袁渙等人。

傅干是傅燮的幼子,傅氏在關西也是名門,堪比蓋勛一門。只因傅燮早亡,等皇甫岑掌控涼州鐵騎後,才被閻忠調入軍中加以重用。而袁渙本人算是袁滂袁氏的質子。雖然閻忠不是很明白,皇甫岑為何要重視袁渙,倒也沒有為難袁渙,把袁渙帶入軍中。

兩個人坐在軍帳之中,接見了李肅。

本是想處處討好,說些吉利話的李肅,剛進軍帳,便失了分寸。軍帳之內雖然只有兩個人,而閻忠一副笑面虎的樣子,都沒有身在行伍的那種殺伐之氣。但身處正位的皇甫嵩卻是一身戎裝,雖然沒有怒目相向,還略帶幾分敬重。但從皇甫嵩幾十年歷練出來的殺伐上位者的氣勢也非朝廷之上的人能比。即便是呂布與皇甫嵩也不可同日而語。呂布身上個人的強勢氣息很濃,但皇甫嵩舉止投足之間,彷彿就是整個大軍在隨從。單單只是輕問幾句,便讓李肅從心懼怕。

想罷,這裡李肅有些打顫,也不打算隱瞞,直接開口道:「我替太尉大人前來求婚。」

董卓先是為籠絡劉虞,而封劉虞為太尉,後因兵權之事,改封劉虞為大司馬,自己為接任太尉。位列三公。

聞言,皇甫嵩眉頭一蹙,不明李肅何意,自己的幾個女兒皆已嫁人。而且論輩分,也犯不著為董卓求婚!

倒是閻忠臉色一改,側頭凝視李肅,隱隱之中,閻忠感覺到一股即將到來的危機。

至於,這種危機之中誰能夠長存下來,很難說的清。

「太尉與我家大人同輩論交,哪有合適人選?」

心知皇甫嵩不好回應,閻忠開口說道。

「有。有。」

李肅驅步上前,急道。

「何人?」

閻忠問道。

皇甫嵩亦是側目觀瞧李肅,這一看,嚇得李肅縮了縮脖子。

李肅硬著頭皮,不敢看皇甫嵩,怯聲道:「聽聞已故度遼將軍有一妾室尚在,不知……」

話還未曾說完,便見皇甫嵩的額頭上冷汗涔涔,青筋幾乎是暴露出來。不要說扶風馬氏地位如何,只要扶風馬氏同意,他皇甫嵩也不會橫加阻攔。但這些年過來,皇甫嵩還能不知道馬氏的脾氣。如若往常或許沒有什麼,這個時候誰都看出來董卓是為了結好皇甫嵩,但是卻忽略了馬氏的脾氣,加之馬氏幼子皇甫岑尚在,這種事情叫他皇甫嵩如何應對。

不言而喻,閉門羹。

「太尉自正室故去後,數年未曾續弦,正應……恰逢……」

李肅沒有抬頭去瞧皇甫嵩的面容,他現在唯一的想法只有一股腦的說完,至於結果如何,他不太想關心,只要不涉及到他的生死,怎麼著都行啊。

就在他喋喋不休的言語中,皇甫嵩憤然起身,連一句話都沒有說,便轉身離去。

望著突然離去的皇甫嵩,李肅尷尬的抬了抬手,嘴巴僵持在那裡。

閻忠起身,撩開門帘對著李肅說道:「不送!」

李肅見閻忠起身剛想開口說些什麼,卻見本是和氣的閻忠也是一副相同表情,又聽閻忠這般送客,自覺尷尬的轉身離去。

「回去告訴董仲穎,此事休要再提,否則……引出什麼亂子,都由他董仲穎一人負責!」說罷,閻忠放下門帘,腦海中閃過一絲凌厲的殺伐,如今董卓自己找死,皇甫嵩不會起兵相抗,但也不會再插手皇甫岑布局一事,嘴裡呢喃道:「董仲穎自找的死路,看起來是要準備出兵了!」

……

董卓永遠不會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

眼下,他卻在為另一件事情而頭疼。

剛剛復起的士人們上奏,舊太后何氏在其兄當政期間,曾屢次逼迫婆母永樂皇太后(靈帝劉宏的母親董太后),以致皇太后憂慮而死。這種違背婆媳常理、不講孝順禮節的教法,應當受到嚴厲懲處。

而在董卓入宮前,董卓這個人的立場是十分矛盾的。

他雖為大將軍何進招來的外援,卻也是董太后一系所依賴的一人。

兩個董姓雖然並不是同出一門,但董太后、董重亦是未曾沒有幫過他董卓。

如果不是何進的意外身死,董卓也不會走到今天這步立場。

雖然位極人臣,但同樣所受的緋議一點都不少。

他需要考慮的人和事都太多了,士人強大的輿論,讓董卓在做某件事情前不得不考慮。

議事過後,一臉惱怒的董卓一甩衣袖,扔掉手中的茶盞大聲呵斥道:「豈有此理,當真是沒有把老夫放在眼中!」

從後跟隨的李儒揮揮衣袖,示意下人離去,不要惹怒已經忍耐至極限的董卓。

既如此,那些下人轉身離去。

「文優,你說說,這些人究竟想如何?」

李儒沉思不語,似乎也在考慮著什麼。

這群人威逼董卓如此行事,看起來是要給董太后翻案,但難保不會在中穿插什麼貓膩,這對李儒這些人來說,亦是相當的困難。

「會不會……」

董卓突然想起什麼,抬頭望去李儒。

李儒也恍然大悟點點頭,回應著董卓道:「看樣子他們是想敗壞主公的名聲!」

「心思竟然如此毒辣,枉我董卓百般忍讓。」

已經隱隱有些憤怒的董卓拳頭不自覺的開始握緊,彷彿就要捏碎這些與自己相抗之人。

但是董卓也十分清楚,現在還不是時候,如果率先怒了,那麼之前做作的一切都化為須有,那將是前所未有的打擊。即便這樣,董卓也只有吞下苦果,自己往自己肚子里咽。

「文優,莫不如就依了他們?」

雖是詢問口氣,但李儒聽得出,董卓這話之中有多少肯定的成分。

「依了?」

李儒一驚,他沒有想到董卓為了穩定洛陽京畿竟然做出這般讓步,這還是那個縱橫北疆的董卓嗎?

「唉!」輕輕發出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