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血火北京 第二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 第十一節 北京(一)

自對萬國開戰以來,北京城裡瀰漫著詭異的氣氛。

每天城門一開,總有拉著行李包裹的馬車、驢車、牛車駛出城門,上面或許還坐著車子和包裹的主人,他們都是擔心戰火蔓延至北京而出城避難的。

更多的百姓對於這些膽小鬼表示出了蔑視。天子腳下的臣民們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自信,即使四十年前京城曾被外國聯軍打下來過,也不能打消他們的自信。

可是這一次對上的不是英國和法國兩個國家。當有明白人指出這一點,立即遭到自信心十足的人們的嘲弄,儘管理由根本沒有一條站得住的。

咱有氣,氣壯就是一切!洋人算個屌毛!

他們不關心天津的戰事,更不去研究雙方的將帥,兵力,裝備,以及戰略戰術。自信就是來自於一股氣,咱是京師的百姓,咱怕誰?

在1900年的夏天,大部分的京師百姓與他們的最高統治者,都處於一種莫名其妙的亢奮狀態中。特別是聽著東交民巷的隆隆炮聲,看著那個方向的漫天大火,心裡便如六月天喝了雪水般的舒坦。每一條關於宰殺洋人的消息,都會引發震天價的喝彩。

在每一場鬧劇式的運動中,總是有人會率先清醒過來。在眼下這場註定給中華民族特別是京畿百姓帶來深重災難的「滅洋」運動中,大清帝國的最高決策者慈禧,算是清醒的比較早的。

在開戰的第三天,甘軍統領董福祥便奏報使館已經打下來了。

這個消息自然令慈禧高興。於是老佛爺在太監宮女的攙扶下登上宮裡的高處去瞭望東交民巷使館區方向,果然見濃煙滾滾,證實了董福祥所奏不虛。

但第二天,在總理衙門供職的許景澄上奏,說昨日的大火燒的不是使館,而是翰林院!甘軍打不下使館,想了個損招,說翰林院挨著使館,從那裡放火,一定能將大火引過去。結果呢,翰林院燒掉了,使館卻安然無恙。

翰林院,理論上大清帝國的最高等級學術中心,帝國文人們嚮往的神聖場所,就這樣為「滅洋」運動做出了犧牲。為了滅掉京城的洋人,中國人已經燒掉了大柵欄的商鋪以及皇家的城門,現在,連國家的最高學術中心也犧牲掉了。

這個消息讓慈禧很生氣,嚴厲地斥責了董福祥。大概還要用他吧,所以慈禧只是斥責而已,並未有其他的處分。

那件事還沒結束,光緒皇帝來告狀了,說大阿哥侮辱他,學了義和團的口吻,稱他為鬼子徒弟。慈禧一聽就生了氣,甚至沒有核實該事的真偽,立命侍衛帶了大阿哥來,當著光緒的面,狠狠地抽了肥胖的溥儁二十鞭。

慈禧倒不是因為光緒受了氣而生氣,而是對義和團越來越強的憎恨。現在她已經反應過來了:載漪上了義和團的當,而自己則上了載漪等王公大臣的當。

與萬國的戰事,怕是不好收拾了。有著數十年統治經驗的慈禧,已經預判出了這點。所以,光緒皇帝說載漪之子,被立為大阿哥的溥儁學著義和團說話,立即便怒了。

匆匆趕來的端郡王載漪看著慈禧鐵青的臉,將為兒子求情的話咽到了肚子里。

這件事並未給載漪帶來足夠的教訓。兩天後,又一件事發生了。那天早上,慈禧正在用早膳,聽到外面喧嘩,引起了她的警覺,派太監去看看是怎麼回事。太監回報,端郡王、庄親王帶著幾十個義和團進了宮,說是要捉拿「二毛子」,現在正在寧壽宮前叫嚷呢,說皇帝是洋鬼子的朋友,義和團要殺鬼子徒弟。

慈禧大怒,丟下吃了一半的早膳,氣沖沖趕去。見太后駕臨,那幫王公義和團民們立即跪了一地,慈禧大罵端郡王一頓,罰俸一年,不奉旨,不得入宮。

匆匆趕來的榮祿將那個自以為得了大靠山的義和團首領就在午門外砍了腦袋。本來刑場在菜市口,這是老規矩了。但現在是非常時期,既不走司法程序,也不必選擇刑場了。

這件事對慈禧刺激很深。徹底失去了對端郡王的信任。一個王爺竟能帶著義和團明火執仗地進入大內殺皇帝!局勢似乎有失控的危險了。她叫來榮祿,傳旨立即停止進攻使館,並且讓榮祿與使館議和。榮祿立即帶了兵趕過去,在使館區外面立了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奉旨保護」四個大字。

使館區的槍炮聲停止了。不過,也就是歇息了幾個鐘頭,甘軍及義和團對使館的進攻再次恢複。因為慈禧接到了裕祿來自天津的奏報,說天津大捷,洋人幾乎被消滅了。

這道顛倒黑白的奏報再次誤導了慈禧,既然軍事上勝利了,那也就不必顧忌京城的洋人了。

很快,慈禧就從別的渠道知道了天津的戰事並未勝利,仗還在打著。而且,李鴻章的奏報到了,李鴻章明確反對對列強宣戰,認為「政府助亂黨攻使館,實至愚大謬」。

慈禧還是相信李鴻章的眼光的。跟洋人打交道,對洋人了解,十個載漪也比不了李鴻章。是不是開戰開錯了,慈禧反覆讀李鴻章的信,有些後悔了。她開始關注天津的戰事,裕祿的奏報不斷,大捷也不斷,但另外渠道送來的消息完全不是那麼回事。西摩爾的聯軍受阻於廊坊不假,但西摩爾並未被消滅,而是退回天津了。被困於西沽不假,但聶士成打了兩次也未打下來。而裕祿在天津也很不順利,武備學堂被毀了,東局子彈藥庫被炸了,老龍頭車站也沒打下來,而自大沽口登岸的聯軍卻源源不絕,什麼打下租界,盡滅洋人,慈禧根本不信了。

直到7月9號,來自裕祿的一份奏報讓慈禧興奮起來。這份奏報上講,袁世凱派來的勤王軍在裕祿的指揮下一舉攻克西沽據點,全殲西摩爾聯軍兩千五百人有餘,生擒敵酋西摩爾。

慈禧立即叫來了她最信任的榮祿,將裕祿的捷報給這個最親信的臣子看。

「恭喜太后。這真是托太后的洪福。若是生擒西摩爾,戰事有望矣。」看畢捷報,榮祿一臉的喜氣。

「這份奏報,不會是假的吧?」慈禧對裕祿的奏報已經嚴重懷疑了。

「借榮祿十個膽子,他也不敢胡說抓了西摩爾……」榮祿抓住了要點。

慈禧這回真的笑了,是十幾天里的第一次,「你重用袁世凱是對的,想不到袁世凱如此忠心,如此得力。立即擬旨給山東,並傳令裕祿,命他即刻將西摩爾送來北京。另外,山東勤王兵馬有功將士名單一併上報,朝廷要重賞這些為社稷立功的將士。」

這些都是兵部的業務,榮祿立即安排去了。

這個消息讓慈禧開心起來,連洋人的中將司令都抓了,說不定這仗真的能勝。但僅過了四天,榮祿再次得到天津的奏報,說聯軍集中兵力,突然偷襲駐紮天津城西的聶士成武衛前軍,激戰半日,聶士成陣亡,前軍潰散。現聯軍正在猛烈攻打天津,請兵部速派援軍。

榮祿大驚,他還等著將西摩爾「獻俘闕下」,以振士氣呢,怎麼就傳來聶士成兵敗身亡,天津被圍的消息呢?榮祿不敢怠慢,立即進宮奏報慈禧,將這個噩耗報告了帝國的最高決策者。

慈禧也被這個噩耗打懵了。聶士成可是天津方面的中流砥柱,武衛前軍是與聯軍作戰的絕對主力,現在怎麼辦?

「裕祿該殺!幾次欺瞞於我,可惡之至!」慈禧將那份奏報摔到擦的錚亮的「金磚」地面上,「立即鎖拿裕祿進京問罪!」

「太后息怒。」榮祿立即跪下,「臨陣易將,兵家大忌。撤了裕祿,誰人可代?」

慈禧差一點喊出「你去」來。不行,自己身邊可不能沒有這個忠心耿耿且頭腦靈光手腕靈活的臣子,「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榮祿垂著腦袋琢磨,慈禧看了一眼李蓮英,柔聲道,「起來說話,賜座。」

李蓮英立即將榮祿扶起來,小太監搬過一個秀墩。

「謝太后。」榮祿並未落座,「臣以為,即刻下旨,嚴詞斥責,命其待罪立功,堅守天津,務必將戰事穩固在天津一線。再就是下旨給山東勤王兵馬,命他們即可將西摩爾押至京師。」

「唔,甚好,就這麼辦吧。」慈禧準確地理解了榮祿的用意,萬一天津失利,還要將山東兵抓在手裡保衛京師為好。

慈禧更後悔與萬國開戰了。這幾天,南方的督撫們無一例外地來電責備朝廷不該與列強開戰,其中以劉坤一的電報最為激烈:亂民不可用,邪術不可信,兵釁不可開。風骨頗硬的劉坤一的威望不在李鴻章之下,這些地方實權派的堅決反對,讓慈禧深為矛盾和自責。思慮再三,慈禧命人寫了一份材料,提供給使館中堅守的各國公使。在這份材料中,慈禧申述了局勢發展至此的朝廷種種不得已之位,將過錯一股腦兒推到了義和團這幫該殺的亂民以及一幫不尊朝廷諭令的官員身上。

她希望給自己留一步退路。不僅如此,慈禧還命總理衙門給各國元首打電報,表達了大清帝國,主要是自己無意與各國為敵的立場。慈禧對於這個舉動的解釋是,列強並非鐵板一塊,希望他們自生猜忌,出現自亂的局面。

先不說慈禧出於戰敗的恐懼寫那些難以自圓其說的信件和電報,給裕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