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收不住了

次輔劉吉畢竟是人精,就算一時糊塗也能很快地回過味來,當下腦子裡三轉兩轉,便察覺到了自己的錯誤所在。

一是自己與方家混久了,不知不覺受了感染,彷彿自己與方家交好就與有榮焉,能分享到方家的清譽,最後高估了自己的名望。同時又看方家輕輕鬆鬆地名聲刷到飛起,便下意識地看低了難度。

如此一方面高估了自己,另一方面低估了難度,失衡之後怎能不遇到眼下這樣的尷尬?

二是自己失去了平常心,實在太急於求成了。即便想刷聲望衝擊首輔寶座,也該循序漸進,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從小事情做起,一點一滴地積累。而不是上來就操作如此高難度的動作,把自己陷入力有不逮的處境。

人就是這麼奇怪,再聰明的人也有執迷不悟的時候,只有吃到了教訓才懂得反思。

劉棉花一邊反思,目光一邊在人群里逡巡,彷彿在尋找什麼人。但很遺憾,朝臣們密密麻麻地站成一團,官袍又大相雷同,想迅速找到方應物不容易。

對堂堂的次輔閣臣而言,現如今唯一的指望似乎就是自家女婿了,只能期待有機變的女婿出面救場。

卻說方應物站在人群里望著劉棉花,已然目瞪口呆地愣住了,這個場面連他也沒有想到,更沒想到老泰山機關算盡也居然如此不濟事。

在他預想里,其實從來不指望劉棉花登高一呼便能召集千兒八百人,但只要有百八十個也就夠了,再多也沒什麼太大的邊際效益,又不是真要與天子死磕。

雖然老泰山名聲不佳,但以老泰山的次輔之尊,再有幾個親信幫著煽動,這應該不難。畢竟朝會上有上千朝臣,招呼十分之一怎麼看也不成問題。

但是誰承想,劉棉花慷慨激昂的一番說辭並發出號召後,居然沒人響應。至於那幾個叫好的人,一看就是親信託兒,騙得了自己也不了別人。

對此方應物實在是不知說什麼好了,只能暗暗感慨雖然這年頭高層昏庸,但中下層的人心士氣還在,尚未完全沉淪,只是上不來而已。

所以朝臣們才會在這時候擺出不合作態度,不啻於是對紙糊閣老們多年無所作為的無聲抗議。

正所謂英俊沉下僚,可是反過來說起碼還有「英俊」存在,大明朝確實還有希望。

不過又看到老泰山不停地朝著人群里掃視,方應物便知道,這肯定是在找自己了。其實要幫劉棉花解困也不是沒有辦法,而且是很簡單的辦法。

朝臣其實還是有伏闕抗爭的潛力,天子換太子的心思太明顯了,國本問題是當下所有大臣都感到憂慮的。

只是劉棉花的在這方面的政治信用不足,眼下帶動不起來而已。

但方家父子的信用可是響噹噹到了過剩的地步,出面幫著劉棉花擔保一下也就行了。

輕輕地嘆口氣,方應物苦笑幾聲擠出人群,站在了劉棉花的對面。他本來不想出面的,今天來上朝也只是打算遠遠地圍觀。但這種時候自己若不出來,還能有誰給劉棉花收拾收尾?

劉棉花面無表情其實心裡焦急,猛然見方應物主動走了出來,登時心下大定,這救星可算出現了。

方應物穩穩地站在金水河邊,冷漠地質問道:「劉閣老你言之鑿鑿,下官都聽見了,但不知有幾分真心幾分假意?」

劉棉花聞言便是一愣,方應物這問的叫什麼話?竟然是如此不客氣,到底是來幫他的還是來損他的?

隨即便隱隱明白了方應物的用意,連忙答道:「老夫心憂社稷,天地可鑒!今日願往左順門請命進諫,諸君有何疑哉?」

方應物暗暗點頭,孺子可教也!如果劉棉花連這點覺悟和默契都沒有,那趁早回家休息去,就別在這兒丟人現眼了。

他這個女婿如果上來就幫著劉棉花說好話,即便自己名聲很好,也吃不住懷疑,很有可能會被當成托兒。所以就他欲擒故縱了,上來先劈頭蓋臉地對劉棉花質疑一番,撇清了自己之後再說其他。

何況方應物問出的問題是在場很多人都想問的,只不過礙於次輔的權力,不敢當面質問,只能在心裡嘀咕。方應物開口何嘗又不是順應了眾人的心聲?

等劉棉花答了話,方應物再次質疑了一句:「下官冒昧說一句得罪的話,有些信不過閣老舉事。」

這話已經問得夠刁鑽夠尖酸夠刻薄了,以劉棉花的臉皮厚度,臉色也不大好看,但也不能發作,他明白,方應物這些話是對外人說的。「有什麼信不過的?老夫親自前往左順門,還能有假?爾等同往也就罷了!老夫亦不強求。」

方應物對劉棉花作揖道:「想來閣老也不至於為此當眾故弄玄虛,那是我誤解了,請!」

我只能幫你到這裡了,方應物想道。別人依舊沒有什麼動靜,默默地注視著這對翁婿。

劉棉花有心要帶頭走,可是轉身才轉了一半又停住了。

他眼瞅著在場其他人的神態,心裡還是沒譜,別人實在不像是要跟隨的模樣。若自己帶頭走了,後面卻沒人,那還是丟人現眼啊!

方應物連連搖頭,簡直無可奈何。自家老泰山什麼都好,精明程度也是一等一的,但就是算計太過,什麼都想盡在掌握,缺乏冒險精神。都這會子了,他還瞻前顧後的沒個果斷樣子,正所謂諸葛一生唯謹慎……

其實還有什麼可猶豫的?此時應該堅決地轉身就走,毫不留任何餘地!伏闕死諫這種事情,本來就是冒著不可預知的險,這帶頭大哥越是猶猶豫豫,別人越是逡巡不前。

群體事件最緊要處在於煽動力,而不是理性地講道理!如果人人都講理性,那就沒有刷聲望的空間了。

而劉棉花的問題就是思維過於絕對的理性,甚至近乎無情的理性,連自己都不能感染,還怎麼感染別人?

不過人總有短板,劉棉花天生就不善於搞這些名堂,方應物也埋怨不了什麼。

想至此處,方應物站在橋頭,對朝臣們振臂高呼道:「國本動搖,姦邪譖逆而上,諸君能作壁上觀乎?吾不為也!」

看著眾人目光又望向自己,方應物忍不住熱血沸騰地叫道:「大明養士百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

眾人無不振聾發聵,瞠目結舌!什麼人才能說出這樣高大上的話!

隨即方應物猛然抖了抖袖子,瀟洒而決絕地邁過玉帶橋,毫不猶豫地向東邊左順門而去,留給朝臣們一個目眩神迷的背影。

劉棉花醒過神來,三步並作兩步急忙上前,追上了方應物。當然方應物也是有意放慢了腳步等待,不然劉棉花這六十多歲的人老頭子如何能追得上正當年少的方應物?

劉棉花與方應物並排時,低聲道:「這與說好的不一樣……」

方應物答道:「唉,一時興起收不住了……後面別人跟過來了,老泰山趕緊到我前面去。」

劉棉花羨慕嫉妒恨地又道:「仗節死義這句台詞該讓給老夫來說。」

方應物瞥了一眼老泰山,「說實話,讓老泰山說也說不出該有的氣勢,反而暴殄天物了。」

劉棉花哀聲嘆氣,請方應物幫忙也許是一個錯誤,這女婿實在太能喧賓奪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