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鄉村(1)

李百義心神不寧。這是多年來他少有的慌亂。這是一個意志堅定的人。見過李百義的人對他的印象是:這是一塊鐵,而且是一塊生鐵。他的愛表達在金屬般的意志里,從不兒女情長。從少年時代開始,他就處心積慮如何填飽肚子,苦難快把他壓垮了,以至於讓他忽略了喉結突出時發生的變化:在整個青春期李百義沒注意過女人,他對女人的印象就是母親一張痛苦的臉和妹妹在鞋廠蓬頭垢面勞作的畫面。青春期的衝動似乎在睡夢中探一下頭就滑走了,他把所有的精力先用來為自己、後來用來為別人謀求糧食。就是這樣。這就是李百義的異性史。

所以現在李百義無計可施,不知道如何處理女兒的信。他的方法就是不處理。但他沒有把信銷毀,而是小心地放在保險箱里珍藏起來。

李百義為什麼不理會女兒的示愛,卻又要珍藏情書?看來女兒的信是把李百義打動了。這可能不是愛情,但它是這個奉獻半輩子的人得到的最好禮物:對他的愛最深沉纖細的回應。這個回應來自於他最親近的人,所以聞起來就很像愛情的味道。

麻煩的是李好沒有因此住手。她開始接二連三地給父親寫信,寫到李百義無法迴避了。他會裝作什麼事也沒發生。吃飯的時候,李百義還是像以前一樣做女兒最愛吃的東西,他像一個母親,保持著終生給兒女做飯的習慣,每當李好要幫忙,甚至要自己盛飯,李百義都不讓,所以他對李好的愛被陳佐松說成是溺愛中的溺愛。如果說別人得到的愛是李百義的博愛,那李好得到的就是他的溺愛。

但事情有了變化。自從那封情書出現,李好就再也不讓父親盛飯了,她極其固執地開始幫忙做家務。李百義起先只以為這是女兒懂事的標誌,事實上孤兒出身的李好並沒有李百義想像的混沌,他總是把她當小孩。李好的心中慢慢覺醒的東西,起先可能是一種回報,被李百義壓抑下去了,可是它後來變成了另外一種東西,叫回應。這東西慢慢成長,現在它成熟了,就是愛情。

這真是讓李百義始料不及。但已無法改變。他收到第一封情書時,還沒有大的心理震蕩,可是情書接二連三地出現,李好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好像都是在對一個充滿愛又孤獨的心靈進行溫暖和甜蜜的撫摸。李好在飯桌上開始用一種愛人才有的眼神打量李百義,也不再和父親開玩笑了--------這是一個重要標誌。李百義明白,事情比他想像的嚴重得多。

他專門用了一個晚上的時間和女兒談話。他不記得當時他說了什麼?他知道他說的話並沒有什麼力量,但意義明確。李好根本不聽,她找到了一個好機會來挑破這個秘密。整個晚上她抱著爸爸,然後不停地流淚,也不說什麼。李百義感覺到了,這種擁抱和以前任何一次不同,這是一個情人的擁抱。他顫抖了。他知道無濟於事。於是開始躲避。

現在,在病床邊,女兒還在擁抱他,李百義其實早就醒來了,但他沒有睜眼,他不知道如何面對女兒,不知道睜開眼睛的第一句話該對她說什麼。可是,李百義想不到女兒不但擁抱他,還吻了他。

護士們都看見了,開始議論。

他小聲說,你不該這樣做。這是醫院。

李好說,我不管。

李百義嘆了一口氣。雖然他嘆了氣,但這種嘆息中有一種微妙的變化,不僅是嘆息,還有一種滿足。這滿足跟情慾無關,甚至可能跟愛情也無關,它只是一個認可,來自於女兒的。過去,李百義奉獻自己,是因為他認為他應該這樣做,這樣做是對的,是正當的,所以無所謂快樂。國、連好朋友陳佐松的友誼,也只是一種男人間的認同。但現在,他體會到了一種愛。沒錯,是愛。只是這種愛來自於女兒,讓他為難。

李百義對李好說自己想吃元宵,讓她到醫院門口去買,順利地支開了女兒。這個方法很管用。女兒走後,李百義閉上眼睛,突然他的眼角落下淚來,他迅速地擦乾了它,避免讓護士看到。

他想起了第一次見到女兒的情形。在李百義的心中,像過電影一樣,九年前的事情一晃而過。她是個孤兒,一個十一歲的姑娘,天天沿著鐵路線亂跑,在火車上找人吃剩下的盒飯。當時李百義正在孤兒院的工地上,蹲在地上吃盒飯。他還沒吃完,只是把盒飯放在桌上,李好一把抓上就跑,她也不怕臟,一邊跑一邊往嘴裡塞。李百義嚇一跳,追了上去。李好拚命地跑,李百義就拚命地追。他的意思是要重新買一盒飯給她。可是她以為要抓她。李百義突然看到奔跑中的她褲子往下掉,露出了半個屁股。這畫面李百義終生難忘:一個十一歲的姑娘端著一路灑開的盒飯奔跑,褲子下拉露出屁股。。。。。。他的淚水模糊。從那一剎那,他決定要收養她,而且不是放在孤兒院里,他要把她當成自己的女兒。

女兒回來了,買了他最愛吃的酒釀圓子。李好喂他,問他好不好吃。他說,好吃。

這時,他從女兒眼中看到了一種不自然的神色。

父女倆沒有說話。在一種奇怪的沉默中吃完了湯圓。

李好去洗碗。

就在洗碗的這十分鐘時間,李百義決定了一件事情。他的心胸突然像大海一樣打開了。他想在自己生病的幾天,把所有的秘密跟那個他最親近的女人說,這是迄今為止屬於他一個人的秘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