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8章 漢軍出擊(二)

上原距離邯鄲約有八十餘里的距離,但秦軍最遠的駐軍地點,是距離邯鄲東北約三十里的巨鹿,而在上原以南,巨鹿以北約有四五十餘里的地區,是雙方默認的緩衝地區,漢秦雙方都沒有駐軍,就算是兩邊的巡邏隊遇見了,一般也不會交戰,而是互相避開。當然如果遇到了有好戰的軍官帶隊,也是會打起來。

因為這一帶本來就是趙國的舊地,而且漢軍在這裡駐守了近兩年,對這一帶的道路自然十分熟悉,從上原到邯鄲有兩條路,一條是甴東經過巨鹿澤,經平鄉到達邯鄲;另一條路是向西沿著敦與山邊,經馬服山到達邯鄲。

秦軍在巨鹿和馬服山都設有軍隊駐守,紮下了兩個軍寨,不過守軍並不多,因為這兩地離邯鄲都不遠,也沒有險要可守,再加上現在駐守邯鄲的秦軍兵力不足,因此在這兩地設寨,只是起一個提高預警的作用,並沒有駐紮多少兵力。

高原和司馬尚、姜桓武連夜商議,決定分兵兩路,齊頭並進,同時向邯鄲進攻,一來是因為現在漢軍在兵力上佔有絕對的優勢,完全可以分兵齊進;二來也是為了貴策兵貴神速的原則,儘快將漢軍的大軍趕到邯鄲,如果只從一路進軍,就太慢了一點。因此高原當夜決定,由司馬尚、姜桓武各領八萬人馬,分從東西兩路進軍,直取邯鄲,高原帶領剩餘的軍隊隨後接應。

於是第二天一早,漢軍分兵兩路出擊,直撲邯鄲而來。沿途再遭遇到秦軍的巡邏隊伍的時候,漢軍就不再客氣了,不僅毫不猶豫的向秦軍的巡邏隊伍發動進攻,而且還分派人馬,從左右兩翼包抄上去,將秦軍的巡邏隊伍圍而殲之,甴於漢軍的人數眾多,兩路漢軍都有大量的騎軍,因此秦軍的巡邏隊伍大多被滅,只有少量人逃脫。

而兩路漢軍一路南進,一直殺到了巨鹿和馬服山這兩個秦軍的據點。但這兩個據點的秦軍都不多,儘管有營寨可守,但兩路漢軍都帶著大量的戰車,雖然這些戰車的攻堅力有限,遠不及雷擊車,但對付秦軍的營寨還是足夠的,因此漢軍並不費力就攻破了這兩個秦軍的據點,而秦軍的敗軍只好放棄了營寨,退回到邯鄲城裡。

在一天之後,高原帶領著隨後的大軍到達巨鹿澤邊,進駐漢軍奪取的秦軍營寨中休息。

巨鹿澤又稱大陸澤,是由黃河和海河等眾多河流水系沖積填造華北平原的過程中,形成的一個平原湖泊,傳說這一帶地區就是黃帝與蚩尤之戰的主戰場。雖然在高原穿越之前的時空里,巨鹿澤己經完全乾涸,成為華北平原的一部份,但在這個時空里,巨鹿澤還是一片廣袤百里,碧波萬頃的巨大湖泊。

因為不用紮營立寨,因此漢軍的士兵很快就安定下來,正在大寨中生火做飯,而高原帶著李瑛鴻、雲瑤、淳于鍾秀等人,在巨鹿澤邊,欣賞著湖光山色的美景。

雖然在這個時候,巨鹿澤只是一個普通的湖泊,但高原卻知道,在另一時空里的不久之後,在這裡發生了秦末農民起義戰爭中著名的巨鹿之戰,是秦王朝由全盛轉向滅亡的轉折之戰,同時也造成了項羽的威名,因此在此時此地,心中也頗為感慨。李瑛鴻等人當然不知道巨鹿將會發生的事情,只是當做普通的風景,在軍旅之中忙裡偷閒玩賞一番。

而在此時,只見在夕陽的餘暉下,閃爍著粼粼波光的湖面,幾隻飛鳥映襯著黃昏的晚霞,在湖面上飛掠而過,不時發出清脆的啼叫,絲毫也沒有古戰場的殺戮氣氛,反到頗有幾分詩景畫意的意境。

高原也不禁感嘆道:「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可惜不見有漁歌晚唱,否則就更是完美了。」

李瑛鴻雖然能夠讀書識字,但平時只喜歡看兵書,對《詩經》《楚辭》一類的書籍興趣有限,而雲瑤是在山村長大,跟了高原以後,才認識了幾個字,因此兩人聽了高原所念的兩句話,到沒什麼反應。但淳于鍾秀卻十分驚訝,道:「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想不到夫君隨口道來,就是這麼意境優美的辭句。怎麼以前從來沒有聽夫君有過辭賦之作。」頓了一頓,又道:「對了,我倒是忘了,夫君當年出使齊國時,曾作過一首《俠客行》的五言詩,這麼看來夫君果然真是文採過人。」

高原聽了也有些心虛,生怕淳于鍾秀再拉著自己作詩作辭什麼的,不是不想冒充詩人,但高原古詩詞功底有限,也就記得那麼有限的幾首。

李瑛鴻聽了,道:「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聽起來好像不錯,但有些不對呀,那幾隻鳥不是鶩啊,還有現在還在夏天,怎麼能說是秋水呢?夫君是不是搞錯了。」

淳于鍾秀翻了翻白眼,不知道應該怎樣向李瑛鴻解釋這兩句詩詞表現出的意境,而就在這時,只見趙軒匆匆趕來,見了高原,道:「大王,剛剛收到一份重要的情報,請大王過目。」說著將一張紙筒遞給高原。

接過了紙筒,高原打開一眼,也不禁吃了一驚,李瑛鴻立刻湊了過來,道:「發生了什麼事情?是什麼情報?」

高原道:「秦王政的軍隊在中途轉道,要趕來邯鄲。」

高原並沒有壓低聲音,因此雲瑤和淳于鍾秀都聽得十分清楚,不等李瑛鴻說話,淳于鍾秀己道:「夫君,秦王政的軍隊一到,邯鄲的守衛必然加強,我們應當儘快進軍,一定要在秦王政到達邯鄲之前,首先攻克邯鄲,然後再對付秦王政的軍隊。」

高原略一沉吟,道:「走,我們回營再說。」

巨鹿、馬服山兩個駐點失守,秦軍的敗軍逃回邯鄲,將漢軍大舉進攻邯鄲的消息傳給了駐守邯鄲的蒙武、蒙恬父子。

蒙武、蒙恬得知以後,也不禁大為震驚,雖然還不知道進攻邯鄲的漢軍兵力到底有多少,但僅居巨鹿、馬服山的敗軍回報,這兩路漢軍的人數至少有七八萬人,而現在邯鄲駐守的秦軍只有六萬餘人,加上當地的軍隊,也不到十萬,僅僅是已知的漢軍,就遠多於秦軍。

蒙武還有些不明白,前一段時間,合縱軍不是在全力進攻大梁嗎?幾乎打得王賁招架不住,一連向咸陽發出了三份告急文書,現在漢軍為什麼會突然投入十幾萬大軍來進攻邯鄲,難到漢軍不打算參加合縱了嗎?

但蒙恬卻馬上醒悟了過來,知道這才是高原的計畫,進攻大梁是虛,用意是牽制秦國的兵力,而突襲邯鄲才是實,如果漢軍真的攻取了邯鄲,對大梁戰場同樣俱有巨大的影響作用,因此蒙恬也不得不感嘆,高原的用兵之道確實是神出鬼沒,令人難以預測。不過雖然知道了高原的計畫,但怎樣應對漢軍的進攻,蒙恬也是束手無策,沒有一點辦法。

其實邯鄲的城防雖然不及大梁,但也是天下有數的堅城之一,按說守城並不困難,當初趙國就是憑藉邯鄲的堅城,在長平之戰以後,二次抵擋住了秦國的進攻。但這樣都城級的城市,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規模龐大,必須要足夠的兵力才能守得住,像大梁城就需要二十萬軍隊才能守住,而邯鄲至少也要十五萬以上的軍隊,當年趙國就是全城動員,老弱婦幼都參加守城之戰,才能守住邯鄲不失,但現在秦軍的兵力卻是嚴重不足。

而且蒙氏父子都清楚,現在城裡的守軍真正能作戰的,只有秦軍,而本地的軍隊,如果對付其他國家的軍隊,也許還能指望,但面對漢軍,就根本靠不住,因為漢軍幾乎全部都是趙人,還有相當一部份是出身於邯鄲的,因此絕不能希望本地軍隊和漢軍硬拼。

但這樣一來,邯鄲城裡能用的軍隊就更少了,因此蒙武、蒙恬父孑也無計可施,雖然向咸陽發回了告急文書,但父子兩人對援軍根本不抱希望,畢竟是遠水不解近渴,漢軍既然投入了這麼多兵力來進攻邯鄲,必然會是以雷霆之勢,向邯鄲發動猛烈的進攻,力求在最短時間內攻克邯鄲,根本就不可能等到秦國的援軍趕來。

不過蒙武、蒙恬父孑對秦國都是忠心耿耿的人,而且也知道邯鄲的重要性,因此儘管明知不敵漢軍,但父子還是決定,在邯鄲城中堅守,能夠守住一天就是一天,如果邯鄲城被漢軍攻破,就殉城而亡。

於是父子兩人也立刻行動起來,加強城防,整軍備戰,但一連三天,漢軍竟然都沒有向邯鄲城發動進攻,這也讓蒙武、蒙恬父孑大為不解,因為巨鹿澤距離邯鄲不足三十里,而馬服山離邯鄲更是只有十五里,漢軍沒有道理三天都趕不到邯鄲來。

但不解歸不解,但父子兩人還頗為慶幸,不管怎麼說,這一拖就是三天,不過父子倆也明白,漢軍一定是在為攻打邯鄲做準備,一旦開始進攻,就絕對是泰山壓頂一般的勢頭。

而就在當天晚上,蒙武收到消息,秦王政帶領軍隊,到達了邯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