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新營地(二)

休息了一夜之後,第二天一早,高原起身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會同眾將一起去察看仲孫奇布置的防禦陣地。

雖然山谷的入口並不寬,但仲孫奇並沒有將防禦陣地設在山谷口,而是將防線向山谷口外推出了大約一百餘步的距離,設為第一道防線。整條防線是呈棱形狀布置,以馬車、矩馬,木柵和石塊組成防禦工事,同時還壘起來四餘座一丈多高的箭塔。

而在防禦工事的外沿約十步左右的地方,還挖了一條寬達一丈,深約八尺的戰壕,並且還通過十餘條壕溝和營地內相連,用木柵做隔斷。營地里的士兵可以首先戰壕中防守,而在匈奴軍隊攻佔了戰壕之後,通過壕溝回到營地里,然後放下木柵,就可以阻擋匈奴士兵進入。在戰壕上用木柵架成了十餘道橋樑,可以供軍隊平時進出。

而在山谷口處,布置了第二道防線,以防止在第一道防線被攻破之後,人馬可以退入山谷中,依託第二防線抵禦匈奴軍隊,並且還可以再山谷中布置第三、第四道防線,來逐步抵消匈奴軍隊的進攻。在其他和山谷相連的通道,也都是同樣如此,將防線擴大到山谷以外,容出後撤的空間來。

這個時候,在山谷口外,以及其他各谷口用馬車、矩馬,木柵和石塊等物建成防禦工事基本完工,但戰壕還有近一半的工程未完,而第二道防線只有一個大概的輪廓,現在仲孫奇正集中大部份力量,加緊戰壕的施工,畢竟建立第二道防線並不是十分迫切的事情,可以放緩一步。

總體看來,防線雖然布置得有些簡陋,但在現有的條件下,已經算是很不錯了,不過匈奴軍隊也不像華夏各國的軍隊,沒有攻堅的器俱,只能用人墊,而且又缺少盔甲護體,因此高原認為這樣的防線,完全可以阻擋住匈奴軍隊的進攻。

另外現在大營中不缺木材,石料,但缺少青銅、鐵等金屬,又沒有工匠,因此製造不了如床弩、投石機之類的大型防守器俱,就連弓箭都沒有辦法打造,仲孫奇只能命人將木材削成六尺多長,手握粗細的木杆,再將一頭削尖,作為投槍使用,然後命令士兵加緊練習投槍。

高原對防線的布置十分滿意,能夠在這短短的幾天內,把防線建成這個樣孑,也確實很不錯了,這主要是因為仲孫奇督促得很緊,白靈族人也知道這是關係到自己的生死存亡,因此也十分努力的工作,另外還有一個因素是畜力充足,雖然白靈族的人數不多,但還有近八千頭牛和兩萬餘匹馬,放在那裡都是十分龐大的畜力,也保證了工程的快速進展;現在離匈奴大軍到達,估計還有二三天的時間,如果加緊趕工的話,還是有可能在匈奴大軍到達之前完成所有的工程。

不過高原也對防線做出一些補充,一是在戰壕里插上許多倒刺和斜刺,用來阻擋匈奴軍隊的攻擊,畢竟戰壕只是起輔助的防守作用,主要是以拖沿、減緩匈奴軍隊的突進為主,並不是主戰場,代軍在戰壕中作戰的時候並不多,因此可以多設一些殺傷力強的武器,二是在戰壕前沿挖了不少陷坑,每一個陷坑都不用很大,一尺多深,半尺見圈就可以了,再用浮土覆蓋。主要的作用並不是用來陷入,而是對付戰馬,在奔跑中的戰馬只要踏進這樣的陷坑裡,就會立刻失蹄倒地,甚至是腿骨拆斷,可以減緩匈奴軍隊的騎兵突擊。

看完了防禦工事的布置之後,己經是中午,高原帶領著眾人回到山谷中休息,而高原也做出了布置,除了派出斥候,嚴密的監視匈奴大軍,隨時報告匈奴大軍的動向,把白靈族的老弱婦幼全集中在山谷里,全部交給雲瑤管理,主要是負責後勤事務,而青壯年分成三批,輪流在防線上駐防,由仲孫奇付責指揮,而全部代軍作為機動兵力,伺機而動。同時又派出兩千餘名白靈族人,在山嶺中去尋找野獸進行訓服,為全面迎戰匈奴軍隊做準備。

到了下午,高原又對山谷的出口,還可山谷後的防禦陣地一一的視察,而且就在下午黃昏時分,營地里開始做晚飯的時候,斥候在營地西北大約十里左右的地方,發現了一支人數約為五百餘的匈奴軍隊,雖然代軍的大隊趕過去的時候,匈奴軍隊已經撤退了,但這也表示匈奴軍隊己經找到了白靈族大營的位置。

當然,這倒也並不是出乎於高原的意料,因為大軍從原來的營地撤退的時候,在沿路上自然會留下許多痕迹,而且高原也沒有讓軍隊清理這些痕迹,因此匈奴軍隊能夠沿著這些痕迹找到這裡來,也並不意外。從一定程度上說,高原還希望匈奴軍隊能力找到這裡來,如里匈奴軍隊真的不來,那麼高原前期做的這些事情也就等於是白費了。

於是高原只是下令,加派斥候的巡邏密度,嚴密的監視匈奴大軍的動向,防止匈奴軍隊的襲擊,而其他的事情,則依然照舊。

就在這時,只見一名士兵走進大帳,道:「稟報主公,我們在後營抓住了幾名姦細。」

高原微微一怔,後營也就是在山谷的後端,雖然也建立了防禦工事,但畢竟不如在山谷的陣地這麼堅固完善,如果匈奴軍隊找到了通向山谷後端的道路,對自己來說,自然是一個重大的威脅,迫使自己不得不陷入兩面受敵的困境中。

不過高原還是有一些不信,因為這一帶地區並不是匈奴人活動的主要區域,匈奴人怎麼可能這麼快就找到了通向山谷後端的道路,難道是找到了嚮導嗎?這時高原不禁又想起仲孫奇說起過,在山谷中發現了一個村落,難道是這個村落的人嗎?而這個村落會和匈奴有聯繫嗎?

想到了這裡,高原才道:「問過他們沒有,他們是什麼人?」

報事的士兵遲疑了一下,才道:「他們好像是華夏族人。」

高原聽了,也不禁大為意外,這裡居然會有華夏族人存在嗎?轉頭對水心月道:「除了輔公衍之外,還有沒有其他人在匈奴部落里?」

水心月也想起來,自己手下的趙新、馬宇兩個人己經完全投靠了輔公衍,不過想了一想,道:「他當然會帶幾個手下人,為他處理一些雜事,不過探路這樣的事情,應該不會讓他們去做。」

高原也點了點頭,這才合乎情理,儘管輔公衍的武功、見識、計謀都算得上高明,但畢竟不是草原游牧民族,探路的事情,肯定是做不了的,因此立刻道:「好吧,帶他們來見我?」

不一會兒,士兵帶著幾個五花大綁的人來到大帳中,果然都是華夏人的衣著相貌,高原正要詢問,忽然聽見有人道:「武安君,你就是武安君嗎?」

高原也不禁怔住了,在這裡居然還有人認識自己嗎?仔細看說話的人,見他約有五十左右歲的年紀,用布巾包頭,一身麻布衣服,面貌倒是有些眼熟,只是一時想不起來在哪裡見過此人。

而見高原對自己的問話有所感應,那人立刻又道:「在下翟進,曾和武安君在趙國有數面之識,武安君可還記得嗎?」

高原這才想起來,這人果然就翟進,他是墨家的學者,也是趙國墨家的矩孑,自己還在趙國的時候,確時和他有過幾面之交,後來自已入主代郡,遠襲陰山,在途中又遇見過翟進,當時他帶著一批墨家的弟子,遭到追殺,正是高原出手救下了翟進,而當時追殺翟進的正是韓騰的手下。

而據翟進所說,他們當時來到草原,正是為了尋找一批遠赴塞外隱居的墨家弟孑,後來翟進帶著趙國墨家的弟子在代郡安居,並傳播墨家的學說,並且利用墨家弟子人數眾多,範圍廣泛的優勢,幫助高原在各國建立情報機構,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不過高原對諸孑百家釆取的是一視同仁態度,只要是不影響自己在代郡的統治,就基本不予干涉,不過在治國方面,高原則是釆取以法家為主,兼用儒、道兩家的原則,但就是沒有墨家什麼事情,畢竟高原清楚,法、儒、道三家的治國之略各有所長,在中國歷史的不同時代,都有釆用,儘管到了唐宋之後,儒家學說上升到了國家的正統思想,並且成為治國的基本方針,但實際上吸收了許多法、道二家的理念,其實是將法、儒、道三家集為統一,只不過是在儒家外衣的包裝下進行的。

不過在中國歷史上,還沒有那一個朝代會釆用墨家的思想治國,因此儘管墨家幫助高原做了一些事情,但仍然不為高原所重視,也很少召見翟進,因此翟進只能在民間傳播墨家學說,但進展並不大。於是翟進在代郡呆了幾年,讓墨家在代郡逐漸穩定下來,於是又帶著一些弟孑,遠赴塞外,去尋找當年遠赴塞外隱居的墨家孑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