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三國合縱(一)

隨後的幾天時間裡,代郡的官員們按照高原提出的三點建議在積極的討論研究,而高原的主要精力則放在對軍隊的嘉獎事務上。

代郡是採用類似於秦國的獎勵軍功制度,軍隊的晉陞,都是以軍功為準,功賞過罰,讓能者上,庸者下。這樣不禁可以保持軍隊的士氣,讓士兵在戰場上奮力作戰,勇躍殺敵,另外也能夠提高政府的公信力,這一點也是相當重要的,如果一個政府的公信力喪失了,那麼這個政府的存在時間也就指曰可待了。

當初商鞅在秦國,開始推行變法革新的時候,為了取信於民,他派人在城中豎立一木,並告知:「誰人能將之搬到城門,便賞賜十金。」而秦民無人敢信,後加至五十金,於是有人扛起木頭搬到城門,果然獲賞五十金,秦人始信商鞅,於是商鞅才開始在秦國推行新法。史稱「徙木立信」。

在後世對「徙木立信」的評價也是所說不一,正面的觀點認為這是商鞅在秦國的民眾當中建立起政府的公信力,讓民眾相信秦國朝廷頒布的新法政令,為在秦國變法做了一個很好的開頭;而反面觀點則認為,這不過是商鞅的一次作秀,是愚弄民眾的一個小把戲而己,也就是告訴民眾,不用思考,一切聽我的就行了。

公正一點說,這兩種觀點都有道理,「徙木立信」確實起到了建立政府公信力的作用,但也確實是商鞅的一次作秀。不過作秀本來就是政治活動中一個重要成分,古今中外,沒有不作秀的政客,因此關鍵不在於作秀本身,而在於作秀後的結果。

想建立起政府的公信力,僅僅靠作秀是不可能,必須要有後續的手段,而在這方面,商鞅無疑是做成功了,因為新法的推行,鞏固了通過「徙木立信」建立起來的政府公信力,因此「徙木立信」也不僅僅只是商鞅的一次作秀。

在代郡的這幾年中,高原確實在代郡建立了將當高的政府公信力,代郡的居民對政府發布的消息,頒布的各種制度,交稅服役也都基本什麼反對的意見,就像這一次抵抗秦軍,代郡的百姓對官府的各項行動都相當的支持。

不過高原也知道,政府的公信力,是一個長期的建設過程,而且建立起來十分困難,想要毀掉卻十分容易,因此必須做好每一個小細節。對功賞過罰,令行禁止是十分重要的,對士兵的獎勵、晉陞絕不能輕視,由其是大勝秦軍之後,更是不能馬虎。

由於這一戰是代軍取得大勝,因此幾乎所有參加過這一次戰鬥的士兵基本人人有獎,那怕是沒有上過戰場打仗,只是跟著出雲轉了一圈的士兵,除了正常的軍餉之外,毎人還能夠得到二百銅錢的獎勵。二百銅錢,在代郡差不多已經足夠一戶普通四五口人的人家兩三個月的生活了,而只是代軍最低的獎勵,其他參加過戰鬥的士兵,則根據毎人參戰次數,還有立功大小等成績,各獲得數量不等的錢財獎勵。另外受傷或陣亡的士兵也都得到了相當的撫恤,有一些家庭還得到了減稅、免稅的待遇。

結果僅僅是獎勵士兵,就花去了近百萬銅錢,還有數千鎰黃金,本來這一戰之後,代郡還庫存著相當數量的黃金銅錢,一下子又用去了一大半,不過總算還是支付得起。

除了獎勵金錢之外,還有相當一部份士兵、將領因為軍功,得到了晉陞的機會,雖然不可能做到絕對的公平,但也基本能夠做到讓立下軍功的將士都得到封賞的機會。因此絕大部份的將士對自己的獎勵都十分滿意,而高原更是敬服無比。

忙了好幾天,總算才將軍隊的獎賞都處理完,臨時徵集士兵也馬上解散,讓他們回家和家人團聚,而正在服役期間的士兵則輪流休假,毎個人都可以輪到回家去休息,和家人團聚的時間。

另外這一次戰鬥代軍也陣亡了近七萬將士,另外還有數千受傷致殘,因此在軍隊中存在著相當大的缺口,現在代軍的構成大體分為兩種,一種為固定役軍隊,也就是職業軍隊或專業軍隊,有固定的服役年限,在服役期間,不得中途退出,像代郡組建四個軍團就屬於固定役軍隊,也是代軍的主力;另一種是臨時徵集軍隊,也叫預備役軍隊,平時是普通農民,但平時要接受一定的軍事訓練,到戰時再臨時徵調,作為主力的補充。

這樣的一套軍事制度,雖然要長期固定俸養一支軍隊,需要大量的財力物力,但一般中小規模的戰事,可以由固定役軍隊來應對,不會影響到農業生產,只有進行大規模戰鬥時,才會徵調預備役軍隊。在這個戰爭不斷的時代,還是利大於憋的。

陣亡的人員中大部份都是來自於固定軍隊,大約有五萬餘的缺口,而這個缺口自然是要重新招募新的士兵來填補,不過現在高原的地盤擴大了,那麼軍隊的數量也應該相應的增加,不過到是不用急於一時,畢竟在短時間內發生戰爭的可能性並不大,而且還有更多為重要的事情需要處理,因此可以讓軍隊修整一段時間以後再說。

等到高原處理完這些事情之後,齊楚兩國的使團也接近了代郡,暫時在代郡城外的館驛中休息。而隨同兩國使團一起來到代郡的張良則連夜進城,晉見高原。

不過在接見張良之前,高原就聽館驛的人員通報,本來被代郡驅逐出境的燕國使臣一行,居然和齊楚兩國的使團一起又回到了代郡,並且住進了館驛里。

本來館驛的人員已經得到了寧戚命令,禁止收留燕國使者,但這一次燕國的使者是隨齊楚兩國的使團一起來到代郡的,而且雙方顯得十分親近,而館驛的人員也得到了代郡城中的指示,一定要以最高的規格,盛情接待齊楚兩國的使團,不能有失禮數,因此當著齊楚兩國使團的面,館驛的人員也不好以武力驅逐燕國使者,只好先讓燕國使者也住進館驛,然後派人進城通告高原,聽候高原的處置。

高原得知之後,也覺得有些意外,齊楚兩國的使團到底知不知道自已己經驅趕了燕國使者,如果不知道,那麼就是被燕國使者騙了,被燕國使者利用,或者說燕國的使臣打算用這個機會見到自己,向自己提出索要薊京;如果齊楚兩國的使團己經知道自已驅趕燕國使者的事情,還要帶著燕國使者一起前來代郡,那就是有意思了,難道說齊楚兩國真打算幫燕國索要薊京嗎。

當然具體的情況,高原還不太清楚,正好這時張良也來了,因此要好好問一問,不過不管是什麼情況,高原是絕不會放棄燕國的一寸土地的。

兩人相見之後,張良首先向高原道賀,恭賀高原這一次能夠擊敗秦軍,取得一場關建性,甚至可以說是改變了天下大勢的戰鬥。

高原笑道:「子房不用這麼客氣了,坐下說話吧。」

張良謝座之後,高原才道:「燕國使者是怎麼和齊楚兩國的使團碰上頭的。」

張良笑道:「臣就知道主公一定會問這個問題,其實在城外的時候,就是在下擅做主張,讓館驛的人員將燕國的使者暫式收留下來,請主公見諒。」

高原點了點頭,道:「子房如此決定,必有道理。」

張良道:「回稟主公,這一次齊楚兩國來的使團都是龍魚混雜,並不簡單。」

高原呵呵笑道:「願聞其詳。」

原來在代秦兩軍開戰的時候,而在齊楚兩國的內部,也對這一場戰爭的態度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辯,雖然在齊楚兩國都有人主張出兵援助代軍,同共抵抗秦國,如齊國的安平君田克臧、楚國項燕等人,都主張和代郡聯手,抗擊秦軍。

但秦國也一向重視外交活動,早在開戰之初,就派遣姚賈、頓弱兩人,分別出使齊楚,也是半帶威脅半帶告戒齊楚兩國,不要出兵援助代軍,甚至還要齊楚兩國出兵,和秦國一齊滅亡代郡。而在齊楚兩國同樣也有不少親秦的人員,齊國是以國相後勝為代表,而在楚國,則是以景昭屈三家老資格世族,都力主和秦國交好。

而在齊楚兩國,親秦、親代兩派的力量都大體相當,自然是誰也說服不了誰,結果經過了一番爭吵之後,兩國最終還是決定,靜觀其變,暫時不做決定幫助那一方。

而得出這樣一個結果,更深層的原因則是,在齊楚兩國內部,其實誰都相當不看好代軍,既使是兩國中最支持代郡的安平君田克臧、項燕,也不敢過於堅持自己的意見,不過齊楚兩國當然也更沒有勇氣完全依附於秦國,進攻代郡,因此最終還是決定保持中立。

其實無論是張良也好,姚賈、頓弱也好,都沒有指望齊楚兩國會出兵參戰幫助自己,只是希望齊楚兩國不要支持對方就行,因此齊楚兩國保持中立的態度,對亍雙方來說,是都可以接受,於是雙方的活動也都暫時告一段落,等待著戰事的進展,畢竟外交還是以國家實力為基礎的,而在這時,則是由秦代兩方在戰場上的表現決定。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