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部 第二十一章 泗川的必然與偶然

聽史世用講完他去日本見許儀後和郭國安的故事以後,茅國器很是吃了一驚。他就問了一個問題:「能幫忙不?」

「能!他在日本就有報效祖國的心志,這次可以作為咱們的內應。」史世用很有把握地說。(郭國安,

華人也,往與共在日本,誓自效於本朝,今在茲,可以間矣)

「那你趕緊去吧。」

茅國器沒說完,史世用蹦蹦達達地就走了。

史書里沒有提及這兩個人是如何接上頭的,,只是簡單地說了句「乃謀調之」。然後兩位秘密戰線上的老朋友終於接上了頭。

郭國安一點沒客氣,把日軍的兵力部署詳細地告訴了史世用。史世用這才知道,整條南江防線的最高指揮官,是島津家大將寺山久兼。

「你能配合明軍內應外合,把望津峰搞亂不?」史世用問。只要望津峰一亂,就贏定了。

「能。」

史世用又問:「望津峰是防線核心,守營大將必然是島津心腹之人,你有把握騙過他嗎?」

「我就是守營大將。」

「…………」

史世用知道郭國安在島津軍中很吃得開,但他實在沒想到,郭國安的地位居然混得如此之高。

那這望津峰離間之計,豈不是讓郭國安自己禍害自己?他回去以後,島津義弘能饒得了他嗎?

郭國安的回答一點都不含糊:「你們甭管了,趕緊來打就是。只要你們一渡江,我就把營里的糧食燒了,到時候軍心動搖,可以不戰自勝。」

董一元、茅國器聽了,淚流滿面。從古到今,給別人做內應做的這麼貼心的,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至於丟瞭望津峰以後,他這位主帥會不會被責罰,郭國安似乎沒想過這個問題。或者說他有足夠的把握讓

島津義弘不會懲罰他。

九月十九日,明軍中路軍藍芳威部開始渡江。寺山久兼看到明軍開始,也糾集人馬,打算半渡擊之。可是當明軍渡河渡到一半,在江邊圍觀的明軍將領們都歡呼起來。

只看到日軍望津峰營寨上空,慢慢飄起來幾縷青煙,然後煙氣變大,逐漸變成了幾條黑煙柱,熊熊的火勢肉眼可見。寺山久兼跟他麾下的薩摩兵完全沒預料到這種意外狀況,陣容開始騷動起來。

明軍抓緊時間,一舉渡過南江。等他們衝到營寨前,日軍已經不戰自潰,朝著晉州跑去。藍芳威尾隨敵人追擊,斬殺五十餘級,連破兩座大寨,燒毀營房二千多間。

董一元一見郭國安果然言而有信,大喜過望,揮軍猛進,剛剛渡江的數萬明軍毫不停歇地直撲晉州城下。

晉州城裡的日軍都慌了神了。南江如此輕易被突破,讓他們毫無心理準備,陷入無法防禦的窘迫境地。

怎麼會無法防禦呢?晉州城難道沒有城牆?

有,或者說,曾經有。

不要忘了,在數年前那場大屠殺中,晉州的城牆曾經被日軍火燒脆,被大雨生生泡塌了一段。這一段一直沒有被修復。對於攻擊方來說,這段城牆是最好的突破口。對守軍來說……已經沒有什麼守軍了。

晉州守軍見明軍來勢洶洶,乾脆的很,一點抵擋不做,直接棄城而逃。明軍順勢收回晉州。

晉州拿下來以後,董一元立刻派遣兩支別動隊前往東方的永春和西方的昆陽,與此同時,董一元帶著主力部隊從晉州一路南下,長驅直入,氣勢洶洶地近逼泗川,讓島津騰不出手來救援。

好消息一個接一個地傳來。二十日當晚,永春被明軍打破;二十二日凌晨,距離稍微遠一點的昆陽也被焚毀。這兩處的守軍驚慌地朝著泗川城裡跑去。明軍的外圍側翼威脅,被一掃而光。至此島津苦心經營的外圍防禦體系,被明軍踐踏得不成樣子。這一戰,首功絕對要推郭國安。

《征韓錄》里說島津義弘是為了誘敵深入,這才故意放棄望津、永春和昆陽三寨,這顯然是在為尊者諱。因為從其後的戰事發展來看,島津義弘在「誘敵深入」以後沒有安排任何後手,只是窩在城裡畫圈,如果不是運氣好撿了一個大漏兒,勝負還真不好說。

董一元掃清了外圍勢力以後,兵臨泗水城下,他觀察了一下地形,有點嘬牙花子。

這些小日本兒別的本事沒有,修烏龜殼倒真是有一套。

就好像蔚山分為蔚山舊城和島山倭城一樣。泗川也有兩個城,一個是朝鮮舊城,還有一座是島津新修的倭城,地點設在舊城附近的法叱島上。

法叱島名字叫島,其實是個伸入南部海域的半島,三面環海,一面陸地,有港口可以保持在海上的運輸線路。這裡的城防不僅有傳統的石牆木柵,而且還利用海水挖了一條護城的壕溝,徹底把倭城變成一座島城。

在泗川城左右,除了永春、昆陽,還有在金海、固城等地駐守著立花宗茂的軍團。

在這種密集防守面前,董一元暫時不想強攻,那樣損失太大。

就像麻貴圍住島山城以後,暫時不攻,先轉頭看中路的動靜一樣;董一元也決定按兵不動,轉頭往西邊看去,打算看看劉綎進攻順天的進展,再做決定。

於是,明軍把泗川倭城團團圍住,卻沒急著攻城。

明軍不動,島津義弘也樂得不動。他知道明軍的戰鬥力,沒有跟明軍正面交手的打算——他實在不想把島津家的最後的家底在朝鮮揮霍一空。這時候德永壽昌作為特使已經抵達泗川,向他通報秀吉去世的消息,島津義弘更不打算打了。

雙方就這樣陷入了對峙,一對峙就是六天。

在這期間,最著急的不是島津,而是趕來助陣的鄭起龍。

鄭起龍算是朝鮮軍中比較優秀的將領,他一直保持著一項國內紀錄——他是唯一一名指揮明軍作戰的朝鮮將領。當初李寧戰死沙平驛的時候,鄭起龍正在附近,他收攏了敗退下來的明軍,帶著他們擺脫日軍威脅,逃出生天。後來萬曆皇帝聽說以後,頗為讚賞,下了一道旨意,允許他保留著這一部分明軍在麾下,是前所未有的殊榮。

鄭起龍一看明軍不動了,很著急,生怕這一次進攻又無疾而終,屢次請戰。他是受到萬曆皇帝誇獎的,董一元不好駁他,有得說敵人固守,我軍進攻徒增傷亡,如果敵人有出城的動靜,我派將軍當先鋒。鄭起龍聽了董一元的允諾,天天在泗川城外溜達,尋找戰機。

到了九月二十七日,鄭起龍一直等待的機會出現了。

當時島津家在泗川舊城裡,也派駐了川上忠實、相良豐賴兩員將領,加上三百士兵,他們的任務是守住舊城以及舊城附近的東陽倉。當明軍雲集之後,島津義弘怕他們又什麼閃失,叫他們把東陽倉里的糧食收拾一下,運入泗川倭城。

川上忠實、相良賴豐接到命令,連忙收拾部隊,點齊兵馬,準備出城。

他們的動靜被鄭起龍看見了,立刻飛報董一元:「董總兵,敵人要出城啦,咱們快去打啊!」董一元一看,不好反悔,便從諸營里抽調了兩千步兵、一千騎兵,讓鄭起龍帶著先去,然後自己又親自率領四千精銳隨後趕到。

這八千多人(還要算上鄭起龍所部)黑壓壓地朝著泗川舊城壓過去,殺到城下的時候,已經是半夜了。

率先發起攻擊的,是明軍沖在最前頭的一員將領,叫李寧。他衝到城下的時候,後繼部隊還沒跟上。

李寧在夜色里模模糊糊看到,好多日本兵抱著稻子在城外跑來跑去。這些日本兵看到李寧,嚇得扔下稻子,轉身就往城裡跑。

李寧又驚又喜,驚的是自己被日軍發現了行蹤;喜的是日軍果然是打算搬家,必然防禦會非常薄弱。他心想索性趁夜色敵人不知虛實,殺進去,一份先登之功穩穩到手。

計議已定,李寧遂帶著幾名親隨殺入城中。

等到他一進城,才發現自己算錯了。城裡日軍聽到示警,紛紛放下輜重,拔刀準備戰鬥。李寧再想往外跑,後路已經被截斷。結果李寧寡不敵眾,被亂刀砍死,英勇犧牲。

這裡多說一句。壬辰戰爭里有很多疑問,「李寧的身份之謎」也是其中一個。史料上記載的李寧,一共有兩個,一個是遼東軍副總兵李寧,還有一個是大同參將李寧。前者戰死居昌,後者參加了西路軍的圍攻,一直活到戰後。

而此時出現在中路軍的第三位李寧,也是大同人,職銜也是參將,唯一的區別只是他戰死在泗川。這第三人的事迹,只在《兩朝平攘錄》里有簡短記載,其他史書均未提及。不知道是真的在朝鮮戰場上同時出現過三個李寧,還是出於某種誤記

李寧一死,不僅挫動了先鋒銳氣,而且驚動了準備撤退的日軍。川上、相良兩將一看,明軍居然先拿泗川舊城開刀,當即也不敢跑了,就地準備守城。

可是這泗川舊城,已經不是那麼好守的了。要知道,日軍本來是打算偷偷撤退的,糧草輜重都已經搬出一大半在城邊,大片大片地擺在東陽倉和泗川城之間。明軍這一來,讓撤退變夾生了,跑也不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