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 第十四章 廷議

讓暹羅出兵援助朝鮮,萬曆皇帝在去年就曾經提過一次。當時朝鮮被嚇得不輕,特意派了使者婉言謝絕,總算把這件事攪黃了。

朝鮮人萬萬沒有想到,事隔一年,暹羅居然死灰復燃,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這事還得從一個與暹羅八杆子打不著的人說起。

壬辰年八月十日,大明朝廷接到遼東一封來自建州的奏章,發帖的樓主是大明建州衛都督僉事——努爾哈赤。

在這封奏章里,努爾哈赤說他剛剛統一了建州女真諸部,可以更好地為大明戍邊,因此乞求朝廷能賜給他金頂大帽服色及龍虎將軍職銜。接下來,他又抱怨說最近高麗邊境不安寧,他的部落已有五十多人遇難。然後筆鋒一轉,拍著胸脯表示:日本人正在打朝鮮,下一步就是打我們建州,我願意為朝廷起兵三萬,等到冬天鴨綠江水一上凍,就渡江抗日去。」

對於努爾哈赤要求的官職,朝廷未予理會,但對於他在奏章底下的提議,倒是興趣十足。

石星此時正在為調兵遣將傷透了腦筋,這個提議真是瞌睡來了送枕頭。他知道這個年輕人,前一陣剛統一了建州女真諸部,戰鬥力毋庸置疑。現在居然上表請戰,真是忠誠可嘉。

如果換成別的女真部落領袖,石星還得嘀咕一下,但這個努爾哈赤身份大不一樣。努爾哈赤是遼東名將李成梁的貼身侍衛,從小就養在李家,自稱「奴兒」,跟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松關係很好。現在朝廷已經有了派遣李如松入朝的打算,有他鎮著,諒這個努爾哈赤也翻不出天去。

石星把這個消息透露給朝鮮,本來想達成一個意向性協議。不料朝鮮人的反應極其激烈,尹斗壽直截了當地表示:「要是努爾哈赤入朝,朝鮮就徹底完蛋了!」

朝鮮人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在壬辰開戰之前,他們最頭疼的就是這些女真蠻子。女真每年都要在朝鮮北境騷擾搶掠,死傷無數,兩家早結下了深仇大恨。現在居然他們要打著救援的幌子深入朝鮮國土,這豈非是前狼後虎。

朝鮮君臣唯恐女真出兵形成朝廷決議,表現出了強所未有的強硬,打死也不從。對此,石星只能無可奈何地放棄了讓女真出兵的打算。

努爾哈赤有些失望,罵罵咧咧地繼續去跟海西女真打仗。其實我們也很失望,因為努爾哈赤與加藤清正的對決,最終沒有實現。

許多年後,當努爾哈赤再度進入大明視野的時候,已經不再是一個恭順忠誠的部落領袖了……

女真出兵這事沒成,但給了石星一個靈感:讓外藩出兵似乎是個好主意,不用糜費中華人力,便能達成援朝的效果,大明最多出些銀子糧秣就夠了,是筆好買賣。

可除了女真以外,大明還能找什麼人呢?石星故伎重演,想在民間諮詢一下。

這次他又找到一位奇人,名字叫做程鵬起。

程鵬起,也有的史書上寫成程鵬舉。他和沈惟敬一樣,是個市井無賴,靠嘴皮子混飯吃。與常年混跡煉丹界的沈惟敬不同,程鵬起的主營範圍是外交圈子,忽悠那些外國使節,給他們與各衙門之間作個政治小掮客。

這個職業在北京很有市場。大明以上國自居,沒有平等外交的概念,眼高於頂,那些來北京的外國使者——尤其是海外小國——想開展外交工作,很不容易。尤其是整個大明朝廷是個充斥著潛規則的複雜官僚體系,若沒熟人點撥,想作點事難於上青天,特別需要程鵬起這種小人物作潤滑油。

石星看中的,正是程鵬起的這個背景。他問程鵬起知道不知道哪家外國願意出兵,程鵬起眼珠一轉,當即脫口而出:「暹羅」。

石星搖搖頭,去年的暹羅出兵事件他知道,何必舊事再提。程鵬起給他解釋道:上一次只是萬曆皇帝提出的想法,算不上正式討論,無疾而終很正常。而這一次,他有把握讓暹羅國自己主動提出來,這性質就大不同了。石星聽了大喜,

暹羅恰好這時候有一個使團在北京,團長叫握叭喇,跟程鵬起很熟。經過他私底下一番運作,握叭喇欣然同意,寫了一份奏章遞給朝廷,聲稱聽說天朝打算對日本用兵,暹羅願意也派一支部隊為前驅。

這份奏章在朝廷引起了很大轟動。石星和宋應昌認為此事可行,萬曆自己也是興趣盎然,可朝中對此事非議的也不少。這些反對者的觀點可以分成兩個問題:一,暹羅能不能出兵;二,暹羅危險不危險,會不會藉機攻打中國?

反對者中的代表人物,是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的于慎行。他描述暹羅出兵時,語氣十分輕蔑:「聽一妄男子上言,欲發暹羅之兵,使由海道搗其巢穴,廟堂以為奇策,識者聞之,無不駭笑」

不過無論是什麼意見,本質上是一群盲人在爭論大象的形狀,因為暹羅到底是什麼樣子,誰也沒去過。

朝廷覺得這麼討論下去,實在沒什麼效率,最後有人給出了個主意:「兩廣地區離暹羅最近,不如問問他們的意見。」大家都說好,便給來兩廣總督蕭彥發了一封咨文。等到蕭彥回覆,再派正式請兵使者不遲。

不過萬曆皇帝特別興奮,心裡藏不住事。正好行人司薛藩要去朝鮮宣諭,於是萬曆特意在聖旨里加了一句:「並宣喻琉球暹羅等國,集兵數十萬,同征日本,直搗巢穴。」

給兩廣的咨文發出去了,但石星有點等不及。北京到廣州這一去一返,橫跨整個大明疆域,太耽誤時間。他找到程鵬起,說咱們能不能先派個人去暹羅看看,讓他們先準備著。程鵬起一拍胸脯:我去!

石星大喜,循沈惟敬的故例,給程鵬起加了一個參將的頭銜,發了一筆錢,帶了二十幾個人,前往暹羅。

相比起出生入死的沈惟敬,程鵬起實在是太不敬業了。他帶著這一批人先跑到朝鮮,索要了一筆賄賂,然後又折騰到福建一帶,扯著兵部的虎皮,要求當地船廠給他們造大船,招募水手,貪了餉銀數十萬,在海上晃蕩了幾個月,一點要去暹羅的意思都沒有。

石星送走了程鵬起,心裡稍微踏實了一點,正琢磨著怎麼給朝鮮人說。到了九月十九日,朝鮮的請兵陳奏使鄭昆壽抵達了北京。石星聞言大喜,心想真是來得早不如來得巧。

鄭昆壽這次來北京,目的只有一個,促成大明正式出兵。他到了北京以後,還沒好好休息一下,便開始到處拜碼頭。從禮部拜到兵部,從兵部擺到戶部,總之把京城能管得著朝鮮出兵的衙門,都拜過了一圈。每過一門,他都哭上一鼻子,懇求上國幫幫忙,救朝鮮於水火。

鄭昆壽在拜碼頭期間,偶然碰到了另外一位使臣,一打招呼,發現是暹羅來的,名字叫握叭喇。鄭昆壽聽到暹羅這名字,心裡一哆嗦。想起去年時金應南進京的時候,萬曆皇帝差點把暹羅人安排給他們當盟友,心想不會這麼巧吧。

九月二十八日,石星給鄭昆壽發了份請帖,請他去家裡赴私宴。鄭昆壽不敢怠慢,立刻趕了過去。一進石星家,他抬頭就看到一人,特別眼熟,正是前兩天碰到的那個暹羅使者握叭喇,汗珠子當時就啪嗒啪嗒掉下來了。

在石星府上,鄭昆壽照例哭了一鼻子,懇求石星出兵。石星也照例慰勉了一番,然後把他引到座位上,與暹羅使者一起吃了一頓有些憋屈的飯菜。吃飽喝足了,鄭昆壽和暹羅使者一起走出來,看四下無人,偷偷對暹羅人帶的翻譯說:「今天石尚書叫我來,是打算向我暗示暹羅出兵的事。我跟你們說,我們朝鮮不好走,得從廣東繞路琉球,而且朝鮮和日本之間,還隔著好長一段旱地長沙,走不了船,你說你們來幹嘛?」

一聽就知道,鄭昆壽是成心要把這事攪黃……

後來鄭昆壽年底回國,還跟李昖提起這事,說大明打算派暹羅出兵日本,明年春天發兵。李昖聽了以後自己嘀咕說連元朝都打不動日本,暹羅能幹個啥?」

這個暹羅兵的問題從年中討論到了年底,最後還是被兩廣總督蕭彥一錘定音。蕭彥接到咨文以後,鄭重其事地上了一道《夷心難測借兵宜慎疏》,在這封奏疏里,他把暹羅描繪成一個狡猾如日本,國力也十分強勁的陰險國家,說找這樣一個國家借兵打日本,只怕日本未滅,中華先引火上身。

其實蕭彥這話,純粹屬於造謠,是對和我國一直以來睦鄰友好的暹羅人民赤裸裸的污衊。

明代的暹羅,在那一圈裡確實是個桀驁不馴的國家,沒事就跟緬甸打著玩,但絕沒到蕭彥說的那種能跟日本抗衡的地步。最關鍵的是,暹羅對明朝一直是仰慕加尊重,是相當友好的,好比暹羅不支持本國女子和外國通婚,尤其是和洋人通婚,但對她們嫁給中國人卻是明目張胆地鼓勵。又譬如往來通商,其他國家商人的稅收都一概沒商量,惟獨中國商人的稅收要遠低於其他人,而且這是官方明文規定,由此可見暹羅對明朝的態度了。

蕭彥之所以說得這麼誇張,只是因為怕給自己惹麻煩。暹羅鄰近兩廣,若真要出兵,到時候無論糧餉兵備駐屯,一應事體必然全是他忙活。這種國外軍隊駐屯接待工作十分複雜,萬一鬧點什麼軍民糾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