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暮雨旌旗 第1382章 戰馬猶踏徵人骨,天暮角聲悲入心

對於函可大師對其所提出來的,令其從襄陽府內主動撤兵一事,倒是讓這位長平公主不免感到有些為難?旁的不說,襄陽府乃是處於咽喉要道。一旦自己若是帶著兵馬自襄陽府撤兵離開?恐怕身後的那座南明小朝廷,卻也就此再無任何屏障可以依賴?而對於那位初登大寶的弘光帝,長平公主對其倒是沒有什麼好看法。他是死是活,也與自己可謂是毫無關聯?就算其被八旗鐵騎給就地處死,長平公主對他也絕不會感到有任何痛心之處的。只是那南京城乃是六朝古都之所在,也是大明朝的陪都。一旦長平公主將襄陽府倒出來,致使與八旗鐵騎藉此時機而長驅直入,南京城很快也就會淪落在對方的鐵蹄之下。

而若是這樣一來,大明朝也算是徹底的交代了。也就等於斷送掉了中原百姓最後的一個執念和精神上的寄託,而那些依舊和大明軍校一同駐守在這南明小朝廷各處城池裡的百姓們,也定會受到一些牽連,而這才是這位大明公主不忍見到的場景。可就算自己咬著牙死死堅守在襄陽府內?

對於自己而言,其背後並無有援兵可及時趕來,以助自己一臂之力?且還得時刻都提防與背後的那座南明小朝廷,以防備與對方,在萬一趁著八旗鐵騎強攻襄陽府之時?他等在自己背後,來給自己以狠狠一擊?雖然這座襄陽府城牆高大且堅固異常,且在六面城門具都有千斤閘可用在緊急之時。而在每一座的城門洞裡面,左右各有一條足可藏下幾百名軍校的藏兵洞。只待萬一若是城門失守?即可自藏兵洞內殺出,將敵方兵馬給堵截在這窄窄的城門洞里?更主要的,就是在這六座城門前面,還都各自有一個瓮城,擋在了主城門的外面,成為了一座外城門。同時還有一條十分寬闊的護城河,其寬度直可達到一百八十多米寬,環繞在其六座外城門之前,且襄陽城本身背靠高山,更使其易守難攻。只是時因冬季的來臨,護城河的冰面早就已然全都被凍上了。自然,也就起不到原來的攔擋作用。可就算如此,那八旗鐵騎若是想要將這座襄陽城給攻取下來?不付出一定的代價?卻也休想踏入城內來半步的?

而就是這麼一座險峻的城池,這位函可大師卻是建議自己將其給就此捨棄掉?這令長平公主的心中對此多少都有些不太痛快。若不是,因函可大師乃是從東北軍那面來的貴客的話?恐怕也早就被長平公主喝令與手下人,將其給轟出大殿外面一邊先涼快去?只是,因函可大師乃是被那個人所差派過來的。

俗語講不看僧面看佛面,自己怎麼會令那個自己命中的冤家一時下不來台?而在因此事而記恨上自己呢?而函可大師此番所言,也不可不說是有著一定道理的。就算長平公主不懂軍中的這些事情?可對於襄陽城眼下,究竟處於怎樣的一種情況下?她對此還是心知肚明的。如今的襄陽城,在失去了李自成的西安城作為屏障以後,卻也就徹頭徹尾的淪落成為一座真正的孤城。如果八旗兵馬眼下前來攻襲襄陽城?

可以說襄陽城很有可能,會腹背同時受敵?對於那南明小朝廷,到底會不會趁著八旗軍前來攻打襄陽府的時候?為了向多爾袞買好,而從背後給襄陽府狠狠插上一刀子?畢竟這種事情誰都說不準的。不過以這弘光帝,再將長平公主騙到了他的地頭上以後。跟著想要將長平公主,給交到多爾袞的手中的那件事情上來看?弘光帝倒是很有可能,趁著八旗鐵騎進攻襄陽城的同時,在背後幫著八旗鐵騎,一同給襄陽城內的守軍以致命一擊?

而藉此去討的多爾袞的歡心?最終同意下來,和南明小朝廷劃江而治?畢竟自己的利益高於一切,和能使自己好好生存下去相比?他人的一切,包括性命都是可以為之犧牲掉的。當然,持有者等狹隘想法的人,也並不是很多的?可也並不能就說持這等想法的人不對?長平公主對函可大師的這個提議,一時未免感到有些讓其為難不已?想了片刻之後,只得對其暫時推諉著道:「本宮也深知軍師此言,乃是為我襄陽城內的軍民著想。只是,住在襄陽城內的這些老百姓們,一時半刻的難以從襄陽城內及時的遷移走了?而襄陽城也不失為一座堅固的城池,本宮料想,應當足以擋住八旗鐵蹄的來襲?不過,為了公平起見?本宮就讓大殿中的這群文武們,一同來參議一下大師的這條提議?若是贊成大師此言的,多於不贊成離開襄陽府的人?那本宮就將答應軍師,即刻大帶領闔城人馬和百姓離開襄陽府,直接夠奔天津城去投奔東北軍如何?」長平公主說罷,卻是掃了一眼,此時站在大殿兩側的眾文武們。

函可大師對於長平公主眼下如此的猶疑不決,到也並沒有多說什麼?心中倒也明白,長平公主能做到如今的這一切,與她一個,本是一直待在深宮內院的公主而言?卻已然算是很不錯的了。到也不去在過分的催促與其,僅僅是對著坐在上面的長平公主點了點頭,對其躬身施了一禮道:「老衲但尊公主之言,既然如此,那老衲暫且告退?待公主做出最終的決議之後?在令人知會與老衲一聲即可。」說完這幾句話之後,卻見長平公主微微點首,以示贊成他的此番言語。函可大師卻是轉過身,徑自帶著邋遢老道就此走下大殿而去。

而等函可大師離開大殿後不久,整座大殿之內,頓時就似開了鍋一般的熱鬧了起來?在文臣之中以馬士英為首,卻是極力主張,長平公主當堅守在襄陽城內,且不得輕易的撤離半步?而在武將之內,卻是以左良玉為首,極力贊成與函可大師所言,當立即從襄陽城這座,明顯已經變為孤城的城池內撤兵離開?

只是,左良玉並不同意長平公主,帶領下轄人馬去投奔於東北軍?而是主張與長平公主當如弘光帝一般,最好也去建立起一個屬於自己的小朝廷?當帶領人馬去攻佔下南雄和龍虎關,以作為自己的一處基業之磐石。而後,再慢慢地吞併下來與之相鄰的土地?最終,將大明皇朝重新恢複起來?

而在大殿之內的這一場爭論,眾文武們足足的吵吵了一整天,卻最後也不曾決定下來?駐守與襄陽城內的明軍,到底該怎麼辦?令長平公主都不由感到,如今自己的頭,都要變作兩個大了一般?在退了朝殿之後,長平公主就將傅青主給找到了自己的書房之內,打算私下裡去聽一聽他的主張又是如何?

而傅青主自然是贊成與長平公主,立即從襄陽城內撤兵離開。至於內中原因?長平公主的心中對此卻是最為清楚不過的。只是,傅青主雖然贊成與長平公主的撤兵。卻是主張與,當先令城內百姓們從襄陽城內全部都撤走。而後,在徐徐引兵離開此城?如此一來,可以保證襄陽城內的百姓們,安全無虞的離開這座城池?而不至於令其遭受到八旗鐵騎的追擊?對於傅青主的這番言辭,倒是頗得長平公主的心。

長平公主卻也就此拍板決定下來,當夜就責令與城內的軍校,將這個消息遍告於城內的百姓們。限期與城內的百姓們在三日之內,必須從襄陽城內遷移走?至於執意留在城內不肯搬走者?到也並不會就地對其致以重罪?只是明告與其,明軍在百姓們搬走之後,也會相繼跟著離開襄陽城的。

是夜,長平公主的這一道詔令,當即襄陽城內掀起一場波瀾。絕大多數的百姓們在聽說了這個消息之後?立刻就開始收拾東西,連夜就要逃奔出城外去?而也有不少的百姓,並不太相信,闖入襄陽城內的八旗軍會對自己怎麼樣的?對此持以觀望態度,打算暫時看一看風向再做定論?

最終,還不等到第三日的功夫,整座襄陽城內就已然是亂作了一團。至夜半五經天的時候,卻有不少的百姓們都擁擠到各個城門口處。紛紛吵嚷著,讓把守城門的大明官兵,立刻就將城門給打開?也好放這些百姓們一條生路去走。而當長平公主因為聽見在宮外傳來的,這震動天地一般的吵鬧聲?不免一時花容失色,還以為是八旗鐵騎已然攻進城內?而在聽到內侍的回稟之後?不免令長平公主心頭多少感到有些不悅。卻也立即吩咐下去,責令與把守城門的大明軍校,立即打開城門放這群百姓們離去?

而那群百姓們在離開襄陽城以後,卻是就地一鬨而散,各自投奔於自己已打算好前去投奔的地方。自然,也有不少的百姓們集結成群,卻是奔著海邊方向而去?而長平公主到也話復前言,帶著手下的大明官兵在襄陽城內,又足足的駐守了五日光景。在聽到探馬對其回稟,有一路的八旗鐵騎,此時正已然朝著襄陽府城奔來之後?卻是當即傳下令去,責命與左良玉帶著手下全部的官兵,遍佈於襄陽城頭之上。先於那遠路奔襲而來的八旗鐵騎打上一場硬仗之後?在行撤出襄陽城外。對此道軍令,左良玉卻也是欣然領命而去。

左良玉到也真不愧大明的一員名將,足足的將來犯的八旗鐵騎,給擋在襄陽城下達有五日之長。而在此之前,長平公主卻已經和函可大師等人,先一步撤出襄陽城外去等著左良玉帶兵撤臨此處?而左良玉在八旗鐵騎又有兩支軍隊趕到了襄陽城下以後,對其又進行了一場,較為頑強的抵抗之後,便趁著黑夜撤出襄陽城外。而左良玉及時撤出襄陽城,卻是責令與自己手下軍校們,紮下了不少的草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