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暮雨旌旗 第961章 捷書夜報清晝同,自有貴人暗相助

原來,宋獻策在這封密函上,給這位東北軍主帥敬獻上了一條絕戶之計。使其不僅可以奪下北京城,讓東北軍自此可以堂而皇之的擁坐大漢江山?還可以一舉剪除李自成,還有大明朝的這位皇帝崇禎,永絕東北軍的心腹之患。也可以說,讓這位東北軍主帥無需費多大的力氣?就能達成所願,並讓東北軍掛著除賊勤王的名義,將河北全境收歸東北軍的囊中。以此來開疆拓土定鼎中原,也使得北面的韃子,自此不敢再興冒犯中原之意?至於他為這位主帥所出的計策?卻也到十分的簡單,就是他先去鼓動與李自成,先把這位大明的皇帝崇禎皇帝給設法擒捉住?而後,以義軍之名,將其在鬧市口處死。而且,將此事要昭告於天下。如此一來,李自成必將成為那些,對崇禎皇帝忠心耿耿的將領心中的一個死敵不可。還要勸說他,讓他就在北京城登基稱帝,從而讓這位草頭王由此而失去警醒。並以此為名,在京城之內大興慶祝之實。藉此時機大封手下的文官武將,讓眾人的心中只知道享樂和求取官位和俸祿。

最終,照著宋獻策的謀劃,整個北京城裡的這些所謂的義軍,定會就此陷入聲色犬馬之中,而失去一定的警惕之心。而他在這些年來,不僅僅是來為這位李自成李闖王出謀劃策?私下裡,也糾集了不少自己的心腹死士。就趁著城內最為熱鬧之時,而人人又都不曉得自己已經是大禍將至的時候?

由宋獻策以換崗為名,將把守城門的闖王手下的軍校全都給調離開去,把自己的手下死士盡都換上。且與這位城主相約好了,就在深夜二更之時,在城頭上舉火為號。放東北軍進入北京城內,直至皇宮內苑裡面去。到時候將李自成給趕出皇宮即可,照著宋下策所囑託的,這個李自成眼下還是絕不能殺的,留下他,與東北軍而言還有著莫大的好處。

因為,還得讓這位闖王來替東北軍,去頂著一個犯上謀逆之名。而在東北軍有意的將他給放走之後,李闖王定會率領著殘兵敗將,火速的趕回自己的老窩潼關附近。從而也能將那些坐鎮與大明各處城池之內的,大明的良臣宿將的目光都給聚集過去,使得他李自成變成為過街的老鼠,無有一處可以安身保命之地。換句話說,就是讓他來頂罪,好給東北軍創造出一個,可以將局面穩妥下來的功夫?至於如何讓東北軍,能夠跨過那些大明境內的城關重鎮?宋獻策在這封密函之上倒是不曾提過,大概,他認為此事與這位東北軍主帥而言,倒是極為的容易,也就煩勞不上他再來為此出謀劃策。而實則說來,李闖王的義軍便如同過境的蝗蟲一般。所過之處,寸草不生不說,且各處的城關和重鎮,也無不都就此化為渺無人煙的荒涼之地。至於那些百姓們,自然也被其給裹挾著,一起朝著由他所指引出來的,那條幸福之路而去。李自成似乎開始就不曾打算過,將自己所攻打下來的每一處城關重鎮,都給命人好好的看守起來?由此,使得自己的地位也變得牢不可破?最終,也給自己後來稱帝,打下一個牢實而堅固的基礎。卻是只曉得,縱兵劫掠每一處其所經過的地方。而其手下人,也無不都是目光狹隘之輩,根本就不增注意到這一點,只是跟在其背後,四處恣意的行搶著。而如此一來,倒是方便了東北軍於中行事。也正因此,宋獻策才以為,無需為東北軍如何深入大明境內而傷腦筋?

看到宋獻策為自己所出的這麼一條,簡直妙不可言的計策,使得這位東北軍主帥才一時隱忍不住。不免在自己的大腿上狠狠擊了一掌,以表達心中對此事的甚為贊成和叫好。卻沒想到,竟然將這位邋遢老道給吵醒了。可就見這位邋遢老道旋即又呼嚕打得震天響,不免狠狠瞪了他一眼。

索性也不再去理會他,又將李岩與自己所寫的那封書信拿過來,將其給拆開細看一遍。卻一時在自家心中,竟不由對此感到驚喜莫名。原來,也不曉得李岩他究竟是怎麼做到的?竟然在幾年前,就投身到了太原府周遇吉的麾下,去做了一個參軍。後來,因為李自成領兵途徑太原府,由此直抵固安。而在由此向前,便是京師重地。而周遇吉自然不能坐視不理,就這麼白白的放李自成從自己面前通過?

便領兵截殺於李自成所部,卻因寡不敵眾,最後自己大敗虧輸,幾乎鬧了個全軍覆沒的局面。而在當時,他的手下一些官吏還有自己的家眷連同還不懂事得幼子,全都失陷在太原府內。照著周遇吉的想法,自己的家眷妻兒驕子,定是已都遭了李自成的毒手。本來還想要再聚集起來軍校,去跟李自成玩命?

可讓他沒成想到的,卻是在太原附近的一處村鎮之內,遇上了李岩和一眾手下人。更讓他驚喜萬分的,竟是,在這人群之中見到了自己的妻兒。這可真是令他對此大喜過望,急忙對李岩詢問事情的經過?原來,在臨要城破之際,李岩就矯命於周府的上下人等。只說是周遇吉吩咐的,立即讓府中的人將以金銀細軟都收拾起來。隨後,將這些人都換上了尋常百姓的服飾,也不等太原城被李自成攻破?

就偷偷的命手下人打開了城門,帶著一應人等,混在出城逃難的百姓等人群之內,也就私下裡離開了太原城。而他並不增走遠,只是在太原府左右,命人尋了一處較為偏僻的所在。將這些人都給安排下來以後,就命手下人出去打探周遇吉的下落?可巧的,周遇吉也正好領著殘兵敗將敗退到了此處,這才在此地遇到了李岩。

等周遇吉聽李岩,將往事對其盡述一遍之後,心中對其感激不盡。並主動詢問與他,如今太原府已被賊眾攻陷,自己又該何去何從?是繞路趕奔京師到皇帝的面前去領罪?還是就此隱歸於林下?更或者,再找個可以讓自己寄身和依賴的城池?等著天下大變之後,再出來扶保與明君聖主?

自然,照著自己最後的這個打算,到時候,自己怎麼說,也算是一個開國的功臣?可李岩卻將周遇吉的這幾個想法,當場便都給否決了。只是對於,他最後所提出來的,待機而定之說,倒是有幾分的贊成。最後,周遇吉索性讓李岩給他出一個主意,並且對其明言,定當遵照與李參軍所言而行。且日後如有所成?定不會辜負與他。

李岩見其所言十分的坦誠,就知道自己為那位義弟所預謀之事?如今,已是可以達成所願了。便與他提了三條計策,其一,在大明境內,專門去尋一處最為偏僻的城池去駐守。其二,就是將沿途所遇到的殘兵游勇全都收集起來。另外,對於那些遭逢義軍禍害過的士紳們,也對其好言相慰。並要對其坦言,自己此次聚合人馬,便是為了擊潰與賊眾的。並讓這些人能出銀子的就出銀子,能出人的,就出人?

依著李岩所知道的,這些士紳官宦人家再怎麼經過洗劫。起碼也能留有一些讓自己能夠活命的銀子,何況也有不少的士紳人家,將銀兩都收到了一處十分隱秘的地方。依著他們對於義軍,簡直都可謂恨得咬牙切齒的,恨不得,把這些義軍剝皮抽筋,方才能解恨。如果聽說自己要聚合人馬攻打義軍?又豈有不肯前來支持的道理?何況,李岩還跟周遇吉提議,即便是這些士紳官宦肯主動供奉與自己銀兩?也都要寫下一張字句,在這字句之上還要註明,這筆銀子只是官府借來暫時使用的。以待平復了賊軍,定當全部奉還,且還有一部分的利息。如此一來,何愁會沒人不肯借銀子與這隻打著官府旗幟的軍隊?將來,這筆銀子由何人來償還?自然是不用周遇吉和李岩為此事來操心的。

另外,就是這些人家之中,養著不少的看家的護院和供自己差遣的僕役。也正好可以被吸納到軍隊之中來,既可以壯大周遇吉的軍隊,也可以讓這些人有個安身立命的地方。從而,也讓這些老爺們眼見其手下人,居然也在官府的軍隊之內聽差,也都能夠放心的把銀子借給自己。

而李岩的第三條計策,更是絕對能讓這些人,自動就把銀子捐納出來?就是利用周遇吉頭上的,朝廷對其所授予的大明總兵官職,來給這些士紳老爺們分發各種的官職。銀子捐贈的多的,自然這官職也就相應大上一些。銀子少,自然官職也就小上一些,再者一說,何人愁自己官大。倒是都怕自己所當得官,太過於低小。而對於讓這些當了官的人,又上何處去處理公事?能坐到那一座府衙之內去為百姓升堂理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