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十七.說出他的一切(2)

可是李寂只當了一年的副市長,就精疲力竭了。他不能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多。他很少回家,回家也沒有好臉色,一會兒抱怨上頭無法理解他的用意,一會兒抱怨下面執行不力。有一次他半夜突然回家,一回到家就大罵起來,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原來他在罵市長。市長搞了一個叫「樟坂經驗」的東西,這個經驗最奇怪的地方,就是在當時全國的工業都出現了不程度的虧損,全社會都在呼籲加大國有企業改革力度的大環境下,樟坂市屬預算內國有工業企業居然「連續五年無虧損」。分管工業和安全的副市長的李寂數次阻止這樣的新聞出籠無效,「樟坂經驗」終於被當作先進經驗到處傳播。李寂對我說,說謊,說謊!我讓他冷靜些,可是他說他無法冷靜,因為這是個彌天大謊。

李寂對我說,你知道真相是什麼嗎?你知道什麼是樟坂經驗?就是移花接木的經驗!一錢不值的障眼法!樟坂沒有虧損的企業嗎?放屁!是優勢企業把它們吃到自己的肚子里去了。你聽得懂嗎?這五年的所謂的無虧損實際上就是政府行為,只是財務報表上的無虧損,不是實實在在效益提高的發展,搞什麼鬼嘛!把幾個虧損企業合併到一個盈利企業里,只要財務盈虧相抵,就叫「無虧損」,搞鬼嘛,放屁嘛!我今天晚上就當面問市長,是不是全國的企業都只有一張財務報表,或者把全國的虧損企業都合併到盈利企業里,就可以叫全國無虧損?他沒話說,我是分管工業和安全的市長,到時候神話破產了,屎盆子不是又要扣到我的頭上?我讓李寂消消氣,跟領導再溝通溝通,他說,沒辦法了,就這樣了,架吵了,臉也撕破了,愛怎麼著怎麼著吧。我說,可是,你總不能這樣撂挑子啊,你不是要掌握實權,造福人民,當個政治家嗎?李寂沉默了一會兒,對我說,冷薇,我有些累了。

「樟坂經驗」事件是一個導火索,預示著他不妙的未來。李寂覺得自己已經脫離了幼稚的階段,他早就不再以一個書生的方式介入政治,這是林恩超教他的,要以別人習慣的能接受的方式達到高尚的目的,所以李寂雖然厭惡官場客套,但還是忍耐著,以保持和這個結構的一致性。他能忍受當秘書長時的迎來送往,但終於無法忍受所謂的「樟坂經驗」,因為這正是他要著力實現自己目標的地方,他大力推進企業改制到了節骨眼上時,市長卻拋出了「樟坂經驗」要他兜著,這大大打擊了他的自信,從這個事件之後,李寂好像信心被打掉一大半,成天黑著臉,對我抱怨不已,一回到家就抱怨,我都聽煩了,我說,你這麼難受就辭職得了。他低著頭說,我打了電話給林恩超,他讓我剋制,配合工作。我知道他的意思。不過,總有一天,我會站出來,用事實說話,讓他們知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知道他們為什麼這麼做,因為有利益在裡面,有機會我要揪出幾個貪官來。我對他說,你算了吧,這麼難搞,真的不如回去當教師。他說,不,我不但不回去當老師,我還要做到市長,我說話無力就是因為權力受限,老林說得對,實權很重要,看誰掌握,看怎麼用。我可以憋屈自己,我在選舉中分數一向很高,我有信心在下屆選舉中當選。我是老副市長了,好意思不給我嗎?

李寂開始得罪越來越多的人。我們家的朋友也越來越少。有時候市裡開會居然會「遺漏」通知他到會。但李寂都不在意。但真正的打擊終於來臨:在新一屆的市長選舉中,評分最高的李寂失敗了,他沒有如意升遷,而是繼續做他的副市長。李寂真的被打暈了,那天他回到家對我說,結束了。我知道他說什麼。我勸他說,你要有信心,你不是還當著副市長嗎?他突然說了一句他從來沒說過的粗話:副市長管個屁用!

從那天開始,我感覺到我丈夫發生了某種不易察覺的變化:他不再怨天憂人了,但也不再慷慨激昂了,他變得沉默。每天他照常上班。但我不再聽到他指責任何一個官員。我以為他是變寬容了,但是我錯了。不是他變寬容了,而是發生了另一些重要的事情。

有一天晚上他突然對我說,冷薇,我們要個孩子吧。我說,你不是很忙嗎?他說,忙也不能不生孩子啊。我說,我們也沒錢養孩子呢,別人養孩子要把孩子送出國留學的,要花很多錢。李寂沒吱聲。我不知道他為什麼突然有了這個想法。

這事過了一個月,我在他的一份文件夾里發現了一張寫著他名字的存摺,裡面存著二十萬元。我嚇了一跳,以為他在外面搞女人。我不動聲色,晚上他下班回家,我就掏出那張存摺問他怎麼回事?李寂說,其實我早該告訴你,這是西坑煤礦給我的錢。我一聽就沉默了,好久後我才說,你不是不拿這種錢的嗎?李寂說,是啊,但是我拿了。我問他為什麼?他說,其實我已經拒絕過好多次了,他們把錢放在一條煙裡面,我在抽屜里放了一個星期還是還給了他們。我說,那這次你為什麼收下了呢?李寂嘆了口氣,說,冷薇,我失敗了,你還不知道嗎?我失敗了。我不知道他說的是事業失敗還是人格失敗了。我說,你會坐牢的。他說,這倒不一定,貪的人太多了,是結構性腐敗。我說,你這樣做,讓我很吃驚。李寂說,我已經沒辦法了,我沒有權力,所以做不了任何事,我還是分管工業和安全的副市長,可是連一個「樟坂經驗」都阻止不了,我還有什麼用?不如拿錢好了,我要讓他們知道,我不是沒有這個本事,我也有家庭,我也要孩子。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