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 縱橫三萬里 第一百零一章 御駕親征

第四次圍剿,可以說驚虹人的一次難產型軍事行動,是被淺水清接連下城奪地的威勢逼迫導致。儘管自第三次圍剿失敗以來,驚虹人一直都在策劃如何進行第四次圍剿,但是卻始終拿不出一個具體方案。赤風婉的嫁入為驚虹人的第四次圍剿提供了一線光明,五萬匹戰馬的到來意味著他們可以再一次發動如第三次圍剿般的行動,因此他們也一直在等待。但他們並不知道赤風婉已經轉手把戰馬轉讓給了出價更高的淺水清,而淺水清的救走戰俘之舉,則使驚虹人大為慌亂。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被迫提前發動的第四次圍剿,走上了第一次圍剿的老路,即:廣調大軍,齊頭並進,以鋪網之勢力壓對手。

當然,這也和淺水清目前的軍事行動有著直接的密切聯繫。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次淺水清不是打了就走,而是每打下一地後就要在該地停留一段時間,然後再緩緩離開,並始終在中南一帶徘徊,看樣子有長期逗留的打算。

於是驚虹的一些官員認為:這是因為,淺水清雖然從戰俘營中得到了大量的戰俘補充兵員,但同時由於近一年來的征戰,使鐵血鎮戰馬折損嚴重,已經沒有多餘的戰馬分給鷹揚戰俘,更沒有時間讓他們練習騎術,因此不得不放慢腳步。

也就是說,鐵血鎮雖然兵力翻了一倍,但是他們賴以生存的速度優勢卻因此失去了。豬永遠比耗子好捉,儘管前者的力氣更大,反抗力量更足,但是卻終究逃不過人手,淺水清自以為實力大漲,其實卻無形中束縛了他自己,反而自取滅亡。且鷹揚戰俘早在長期的苦役生涯中失去了作為一名優秀戰士應有的身體素質,只能成為鐵血鎮的負累而不是助力,因此第四次圍剿大可以直接大兵壓進,以山嶽壓頂勢摧毀之。

這種在空想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說法在朝中的支持者頗多,尤其以文官為首,甚至連一向老成持重的益子謙都認為有些道理,因此促成了第四次圍剿的草率形成。事後孤正帆對此說法暴跳如雷,書信一封快馬傳致霸業城,說:「庸臣誤國,累死三軍。一幫書獃子都能看到的問題,淺水清自己怎會視而不見?其人滯留中南不去,必有陰謀,若不行為謹慎,則為其所趁。若陛下堅持發兵中南,臣願請命對付淺水清,不敢言必勝,至少不會輸得太慘。」

梁丘旭大怒,怒斥道:「既不敢言必勝,何必領軍。戰前言敗,軍心必喪,如此胡言,罰你閉門省過三十日!寒風關天險不容有失,孤卿謹守此關,余者不必再過問,朕將親率大軍與其對決,滅淺水清小兒於中南一地!」

孤正帆看到這份國主的回信時,登時仰天長嘆:「完了,完了,這下全完了!」

就這麼著,原本就匆匆上馬的第四次圍剿,因為孤正帆的勸說,反而變本加厲,演變成了梁丘旭御駕親征的結局。

此消息傳出後,有人叫好,說三次圍剿失敗,正當御駕親征,鼓舞士氣,梁丘旭也算有為之君,但是此消息傳到聖威爾神聖戰錘斯波卡約大公爵耳中時,他獃滯半響,終於說了一句:「驚虹氣數已盡啊,淺水清若不懂得抓住這個機會,只怕就要天打雷劈了。」

而沙庫而倫格龍特聽到此消息後,想了很久,終於說道:「此戰成敗之決定權,不再取決於淺水清的指揮能力,而是要看梁丘旭的愚蠢程度。」

至於當時尚在採桑一帶休整兵馬的淺水清,聽到此一消息喃喃說了一句:「老天就是個賤人,不打就不給好處。」

對於老天爺送下的這份大禮物,淺水清可是毫不含糊地照單全收,他立刻發出一封通告,稱:「梁丘旭既然親來,他淺水清並不介意運用沙場陣戰之道和這位驚虹國主做一次正面較量,期間不做任何戰場迴避,不用偷襲手段。如果梁丘旭同意此建議,鐵血鎮就在採桑城下恭候對手,到時候大家沙場上見,看看到底這片土地在未來到底誰主沉浮!」

這一份通告,立刻掀起了一片泛大陸範圍內的熱議,對於淺水清的大膽,狂妄,囂張,大家算是又一次有了真切的見識。

要知道這一次的御駕親征,梁丘旭可是帶足了三十萬大軍,是四次圍剿中兵力最足最強大的一次,不僅兵員充足,其中更包括了八萬精銳御林軍部隊。這些御林軍戰士都是百里挑一的軍中好手,不僅作戰勇敢,對國主更是忠心耿耿。其餘各地的城府軍雖實力偏弱,但蟻多咬死象,僅憑鐵血鎮三萬兵力就想正面硬憾,他當真以為自己是沙思汗轉世呢?歷史上以一打十,獲得大勝的例子不是沒有,但通常都是以精銳對垃圾的層面,連精銳對平庸,都很難打出如此輝煌戰果。

但是對於此則通告,固然大部分人表示出憤慨,各地的領軍級人物卻絲毫不感到意外。格龍特是這麼說的:「他梁丘旭就是帶六十萬大軍入我草原,我也敢以三萬游牧戰士正面硬憾之。」

斯波卡約則要謙虛一些:「一萬聖堂武士隊足矣。」這其中所謂的一萬聖堂武士,其實就是一萬重騎兵加四萬重步兵。

至於孤正帆,得知此消息後什麼都沒說。

他正被國主勒令閉門思過呢。

不過梁丘旭對於這則通告則是大喜,對他來說,這可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立刻通告天下,接受淺水清的挑戰,將親領三十萬大軍以鐵血鎮對抗。雙方約定:

8月15日,採桑城外,淚河水畔,決一死戰!

……

很多人當時並不明白,為什麼梁丘旭愚蠢到要對淺水清御駕親征,三次圍剿失敗給他的教訓難道還不夠嗎?

但事實卻是,梁丘旭非常清楚這其中的兇險,作為一國之君的他,其實並不懂軍事,要讓他來親自指揮作戰,當真有多少人命都不夠填給淺水清的。但是對於梁丘旭這位驚虹君主來說,其實他的心中,有一件事一直都耿耿於懷。

那就是天風帝國的君主,其軍事指揮能力歷來是天下皆知的強悍,從草原王蒼黎到平野王蒼野望,每一位曾經的暴風主帥,不僅是優秀的皇帝,同樣也是優秀的軍事統帥。五位軍事能力卓絕的國家元首造就的是一個強大的軍事帝國,在群敵喚伺中竟始終佔據著戰略主動態勢,可見其能力。尤其是曾經的二世皇帝,每戰身先士卒,最終戰死沙場,為後人景仰,幾乎成為這片大陸上各個國家國王,皇帝,都認可的霸主級英雄。

而梁丘旭則由於淺水清在驚虹的縱橫馳騁,聲譽在大陸範圍內每況愈下,因此迫切需要一些行動來證明自己。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御駕親征,大敗淺水清,則一切盛讚皆會來到。人們做事有時就是如此————根據需要來決定自己該做什麼,而不是根據能力,導致的結果往往就是慘敗。

其實梁丘旭本身並不是一個一無是處的君王,至少比起止水羽文柳要好上太多,但有著十分的本事,卻有著一百分的追求,結局往往比廢物還慘,若這樣的人成為君主,那便成了災難。

此外梁丘旭之所以會犯這樣的錯誤,很大程度上也是受了益子謙的影響。而這位驚虹丞相這一次之所以會犯下如此大錯,卻是受了明成亦的欺騙。戰俘營被淺水清打下來之後,益子謙曾特別詢問了明成亦有關戰俘營的情況,明成亦按離楚所說,將一切責任推到了西嶺野的頭上,但卻沒有交代自己被離楚脅迫,暗中為戰俘營改善伙食,提高待遇,救治傷患一事,相反,他向益子謙做出保證:戰俘營里出來的士兵,三個月內不可能有任何作戰能力,四平諸地戰事,皆是鐵血鎮本部所為,鷹揚戰俘僅是搖旗吶喊,迷惑我軍,鐵血鎮真正有作戰能力的士兵,其實只有一萬餘眾。其之所以如此大肆張揚攻打我國各地,就是為了遮掩其外強中乾之實,故此正是攻擊其部的好時機。

對明成亦來說,如今的他,已經是不可能回得了頭了。所以這個傢伙乾脆在戰俘營事件之後,正式投靠了鐵血鎮,離楚向其保證,如若鐵血鎮全滅於驚虹,絕不出賣他的所為,作為交換條件,就是他必須幫鐵血鎮傳出他們需要他傳出的信息。倘若有一天,鐵血鎮有幸入主驚虹,那麼明成亦將會作為功臣,不但保留所有家業,且將得到更加豐厚的獎賞。

就這麼著,明成亦被逼著做了一次政治上的風險投資,繼貝里曼,都市聯盟僱傭兵之後,成為了鐵血鎮的第三位盟友。

7月18日,梁丘旭親率三十萬大軍從霸業城出發前往驚虹中南。不過出城第一天,梁丘旭就碰上了一件極為掃興的事——中樞院參郎將呂正永突然攔住龍駕跪地大哭:「陛下不可啊!御駕親征,勞師動眾,傷財害民不說,關鍵那淺水清兇狠狡詐,多智近妖,各種手段無所不用其極。陛下此去正是上了他的當,天子不立危檐之下,兵凶戰危刀槍無眼,陛下萬萬不可涉險啊!否則萬一有失,我驚虹江山難保!」

梁丘旭氣得渾身發抖:「混帳呂正永,出師在即,你卻在這裡胡說八道,壞我軍威!來人啊,把他給我拉出去砍了!」

就這樣,呂正永被砍了頭,懸掛在霸業城的城門樓上。

留下太子監國後,梁丘旭的大軍一路如蝗蟲過境,聲勢浩蕩,王駕所到之處,百姓迴避,群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