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血香祭大旗 第四十四章 武威(2)

淺水清拿下大梁城的消息,在整個大陸範圍內的傳播,至少經歷了三十天以上的時間。在外領兵的大將,之所以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樣的名言,很大程度上就得益於這個通訊並不發達的時代背景。儘管淺水清在第一天就派出大量的快馬回報後方止水投降的消息,但是據估計,來自蒼天城的命令至少也要經歷十五天以上才能反饋回來。就算是在三山平原上等到季狂龍的命令,也至少要經歷十天時間。

而在這段時間裡,大梁城的權利真空為淺水清的獨斷專行提供了一個有利的良機。

也就是說,從他打下大梁城的這一刻起,他就是這座城市的皇帝,直到後方的命令傳到他手中。

也就是說,這段時間裡,大梁城無數百姓,軍士,高官,包括羽家王室的性命都拿捏在了他的手中,他要誰生,誰就生,他要誰死,誰就死。

無論他在這大梁城中製造出多大的風浪,只要他不去坐皇宮龍椅,睡龍床,不表示出造反的念頭,那麼怎樣的問題皇帝都可忍受。

當然,他做得越出格,他在皇帝眼中的印象分就會越低。

這對淺水清來說是個考驗,他要在儘可能滿足自己利益的同時,盡量不引起皇帝的反感。

當然,考慮到淺水清曾經的赫赫凶名,大梁城中每一位官民百姓都不認為淺水清是個善良的主,哪怕他說過絕不擄民劫財,也不代表大家就平安無事。相反,有些人會因此而更加驚慌起來。

當一個世界的乾坤出現逆轉時,很多曾經富貴的,會遭殃,曾經落魄的,卻有可能趁勢而起。

時逢亂世,會有許多人遭遇劫難,同樣也有許多人因此就飛黃騰達起來。

因此,在淺水清的部隊進入大梁城後的第一天,所有的一切,就開始變了,變得那樣複雜,變得那樣令人難以揣摩——沒人知道,淺水清打算對這座城市採取些怎樣的手段,沒人知道,有誰會倒霉,又有誰會成為新時代來臨時的幸運兒……

……

進入大梁城的第一天,淺水清就頒布了如下幾道臨時軍管令:

第一:大梁城即日起實行宵禁,所有城內居民由今日起不得夜間上街,不得隨意閑逛出沒,此禁令直到來自天風皇宮的旨意傳到為止。

第二:大梁城原有難民一律勒令離城。凡離城者每人給十天口糧,從哪裡來就回哪裡去。反正戰爭已經結束了,他淺水清也已經佔據了大梁城,你們跑到這裡來避難,豈非是自找苦吃?還是趁早走掉的好。

第三:大梁城內所有商鋪,街道,人家,凡是掛有止水名字的標誌物全部予以拆除,改掛天風國號,此為改弦易幟,是為必行之舉。

第四:大梁城內所有原官員,除負責地方職守的官員不做任何變動,繼續發揮其職能效力外,原中央官員不可能再繼續擔任原來職務,統統革去職務,但暫時保留其貴族頭銜,同時全部集中起來,準備押往蒼天城等候發落。其田產房屋一律沒收,暫歸鐵風旗管轄。這些將要前往蒼天城的官員,其中大部分將來都不會有什麼好結果,但總有一些人會得到特殊對待,或許因此而重新得到重用也說不定,但無論如何,他們不可能再回到止水的地面出任任何形式的長官。

第五:止水國號去除後,原止水法律,官制一概廢除不用,改用天風律法。

第六:大梁皇宮舊有職守人員,除守衛士兵全部調離改由天風軍負責之外,所有宮女,太監,雜役一律繼續留任不得輕離,違者重懲。

第七:大梁城由即日起成立臨時軍管會,其負責人由淺水清,碧空晴和楚鑫林三人擔當。楚鑫林本人成為唯一不需要被押送到蒼天城的原止水官員,非但如此,他的田產房屋等財產一概保留,僅削除其官職軍銜,另侯他命。淺水清為軍管會的最高領導,擁有臨時生殺絕斷之權。

這七條臨時舉措,基本上全部是從安全形度考慮而制訂的,也不違背皇帝意願,對政治層面的事情基本不觸及,同時也沒有過多觸怒普通民眾。當一個國家在打仗時,倒霉的總是老百姓。可一旦塵埃落定,老百姓們反而可以鬆口氣了。

勝利的一方要劫財,要圈地,要這要那,但不會再向窮人伸手。

因此由這刻起,倒霉的就是那些官員。

當然,在官與民之外,還有一支重要的力量不可忽視,事實上,這支力量才是真正讓淺水清忌憚甚至為之頭疼的。

那就是已經投降了的大梁城十萬守軍。

他們的命運,又將何去何從?

在那個寒風凜冽的下午,淺水清在其後進駐大梁城途中的第一時間接見了楚鑫林。

他向楚鑫林提出了這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就是這大梁原十萬守軍應當怎樣處理?

他們雖然放下了武器,可他們畢竟依然是兵。

一旦有人號召他們抵抗,很有可能鐵風旗會遭遇極大的麻煩。

那個時候,楚鑫林知道這是一個考驗。這個考驗,決定了自己在新的時代,新的帝國,新的主子面前是否還能擁有一席之地。

很多人,並不是沒有才能,他們只是缺乏一個給自己發揮的機會。而現在,淺水清看在他曾經為自己立過功的份上,給了他這個展現自己的機會。

楚鑫林回答道:「一次性殺掉這許多人,永絕後患,固然可以讓自己安心,但是也會因此失去天下民心。將軍曾有的威名,已經令天下人心寒,但那個時候,好歹是戰爭期間,一切以勝利為唯一目的。如今天風軍已經戰勝,若再起屠刀,則與止水結怨必深。無論將來再立有多大功勞,早晚也會為野王所拋棄,成為天下之代罪羔羊。所以,這些守軍絕不能殺!」

「既如此,要怎樣才可高枕無憂?」那個時候淺水清問他。

楚鑫林笑答:「其實將軍心中早有腹案,又何必問我?將軍本也沒打算殺這許多人吧?雖然如今人人皆稱將軍是天下屠夫,但是我眼中的淺將軍,卻是只問結果,不問手段的奇才良將。古來征戰,天下哪有不死百萬之數的戰爭,但是將軍卻讓這場滅國之戰的真正傷亡人數達到了最少。人稱將軍是大凶之人,我卻要說將軍是大善之人,不過是揮屠刀而濟天下罷了。不過將軍既然問了,鑫林就回答一次又何妨,對或不對,將軍盡可聽之由之。」說到這,楚鑫林清清嗓子才繼續道:「如今大梁方下,民心渙散,其守軍人數雖眾,卻人人皆無鬥志。蛇無頭不行,若無人領導他們,空有大軍亦只是一盤散沙。既如此,不妨將大梁軍中千人以上的士官將軍等盡數帶至鐵風旗麾下,重兵看管,原十萬守軍全部編製打散,分置安排。鐵風旗下能用士官大可派去為首,指派士兵,監督行事,凡百人以上調動,均需經過鐵風旗將士知曉並同意方可為之,如此一來則再不足為患,城中安危可定。鐵風旗惟將軍之命馬首是瞻,將來將軍威名深入人心後,此十萬將士便是將軍立足朝堂之根本。」

不能不說,楚鑫林的這個提議,的確正中淺水清的下懷,但是那刻淺水清深深地看了楚鑫林一眼,思索良久之後,卻緩緩說道:「大亂之後,必有大治。天下既定,則軍武不舉。原止水士兵將來必受削減,十萬士卒能留一成已是不錯。當今之計,應當是安撫為上,收攏下之。你的計策可用,那收攏十萬降卒的想法卻還是免了吧,再說我也不想讓人說我臣微而兵眾,擁兵以自強。要是彈劾我一個試圖謀反作亂的罪名,豈不更加得不償失了。」

這一番話,言語雖短,卻道盡了淺水清的遠見。

淺水清早就看到自己打下大梁城後所可能面臨的種種情況。

如今止水全面稱臣之日指日可待。帝國新收一國領土,總是需要耗費太多的人力物力去管理,這場戰爭耗時良久,就算天風帝國國力再強盛,也已到了為難的境地。這樣一來,有件事是勢在必行的。那就是裁撤軍隊,增加務農人口。蒼野望肯定不會裁自己的軍隊,所以要裁就只能裁止水軍,在這片土地上,他只會保留最基本的防禦力量。

大梁十萬守軍最終能保留一萬人就是不錯了。

不過最重要的一點是,天風帝國短時間內是沒能力發起戰事了。

沒有了戰爭,淺水清也就沒有了可以讓皇帝繼續支持自己的砝碼。

沒有了讓皇帝繼續支持自己的戰爭存在,要想在這國家官場上有一席之地,僅憑過去的功勞是很難持久的。

人們總是健忘的,而忘記他人的好,遠比忘記他人的壞要更加容易得多。

淺水清沒有忘記自己曾經做過的事和得罪過的人。

所以立下大功的淺水清所面臨的待遇卻是自己伺候非但再不能象以前般肆意妄為,還要更加小心行事。他立下的功勛,皇帝會賞他,他惹下的麻煩,朝中百官卻也不會放過他。

而這其中,有一種麻煩是萬萬不可以惹上身的,就是擁兵自重,圖謀造反。

政治素來都是一個很兇險的玩意,因此淺水清也絕不想給自己的政敵這樣的機會。

楚鑫林是老牌政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