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節

果然,鹿傳霖跟清銳早就約好了,而且當面告知蔣式瑆,第二天一早在都察院會面,等他見了兩官一下來,立即到滙豐銀行查案。

依舊是兩轎一車,前後護擁,到了東交民巷。少不得還要投帖,坐在轎子里的鹿傳霖,在等著滙豐銀行的洋人出迎,結果出來一個中年人,走到轎前隨隨便便問道:「兩位大人,要見我們的洋管事希禮爾先生?」

「對了!我跟清大人是奉旨來查案的。」

「喔,請吧!」那中年人自我介紹:「我是這裡的買辦,姓楊。」

於是兩位一品大員在銀行門前下了轎,被引入客室,已有一個洋人在等著,走上來伸手相握,然後擺一擺手,表示讓坐。

楊買辦亦老實不客氣,坐在賓主中間,介紹了雙方的姓名,希禮爾問:「他們來做什麼?」

等楊買辦將話翻譯過去,鹿傳霖答說:「我們奉到上諭,徹查慶親王奕劻的存款。請你們把存戶名冊拿出來看看。」

恰如那桐所料,希禮爾一口拒絕:「存戶的名冊,照定章不準公開的。」

「不看名冊亦不要緊。」鹿傳霖很快的讓步,「只告訴我們,慶親王在你們這裡有多少存款?」

「什麼人在本行存款,照定章亦是不能宣布的。」

這一下,鹿傳霖有些生氣了,但不敢發作,「那麼,」他問:「你們跟慶親王有沒有往來?」

這一次希禮爾的回答很清楚:「根本沒有見過這位親王。」話說不下去了,鹿傳霖問清銳:「秋翁,你有話問沒有?」

「問也問不出什麼來了。」

「那麼,蔣都老爺你呢?」

「我奉旨跟兩位大人一起來,上諭上並沒有準我發問。」

「你的意思是,你沒有話說?」

「是!」

「好!那就走吧。」

此一行也,比前一天撲個空還要沒趣,只好回到都察院,商量復奏。

「只有據實陳奏。」清銳答說:「洋人不講理,上頭也知道,不會怪咱們查得欠精細。」

「據實陳奏!不錯,據實陳奏。」鹿傳霖說:「就請老兄這樣主稿吧!」

於是清銳找人擬了一個奏稿:「本月初二承准軍機大臣交到諭旨,御史蔣式瑆奏,官立銀行請飭親貴大臣入股,以資表率一折,據稱滙豐銀行慶親王奕劻有存放私款等語,著派清銳、鹿傳霖帶同該御史,即日前往該銀行確查具奏,欽此。遵即到署,傳知御史蔣式瑆,一同前往滙豐銀行,適值是日禮拜,該行無人。復於初三日再往,會晤該行管事洋人希禮爾及買辦楊紹渥,先借考查銀行章程為詞,徐詢匯兌、存款各事,迨問至中國官場有無向該行存款生息?彼答以銀行向規,何人存款,不準告人。復以與慶親王有無往來,彼答以慶親王則未見過。詢其帳目,則謂華洋字各一份,從不準以示人。詰之該御史所陳何據?則稱得之傳聞,言官例准風聞言事,是以不揣冒昧上陳。謹將確查情形,據實繕折復奏。」

名為「確查」,其實皆為片面之詞,但「答以慶親王則未見過」這句話,很有力量,暗含著人尚未見過,何來存款之意在內。摺子上呈,折底早有巴結奕劻的人,抄送到府。奕劻一看,心中一塊石頭落地,只待王竹軒一到,便好提款,改存別家銀行。

蔣式瑆當然也知道了復奏的內容。冷笑著說:「這叫什麼確查?完全是為慶王開脫。將來不出事則已,一出事看這兩位大員,吃不了兜著走!」

「何為出事?」有人問說。

「將來查出來慶王確有滙豐存款,那該怎麼說?如果此刻復奏上『謹將確查情形』這一句,改為『謹將未能確查各緣由,據實復奏。』庶幾近之。照現在說法,將來查有存款實據,清、鹿兩公不是欺罔,就是包庇,其罪不輕。」

這些話傳入奕劻耳中,暗暗心驚,因此等王竹軒一到,奕劻命載振告訴他,要做到兩件事,一是提款,二是銷帳,務必不露任何痕迹。

王竹軒滿口答應著去了,第二天回覆:「洋人的意思,提款即不能銷帳,銷帳即不能提款。兩者擇一,特來請示。」

「提款不銷帳,這話說得通,銷帳不提款,怎麼行?帳都銷了,存款在那裡?」

「喔,這是我沒有說清楚。」王竹軒歉意地笑一笑,「洋人的意思,尊款改個戶名,仍舊存在滙豐,至少存三個月。至於『慶記』的戶名,保險銷得一無痕迹。」

「那行!你看改個什麼戶名呢?」

「悉聽尊意。」

載振想了一下說:「用『安記』好了。」

「是!這手續我去辦。」王竹軒說:「請振貝子把慶記的存摺跟圖章給我。」

到得第二天,王竹軒送來一本「安記」的新存摺,是二個月的定息存款,另外兩枚圖章,一枚「慶記」,一枚是他代刻的「安記」。

一場風波,輕易渡過,存款分文無損,更覺痛快的是,批複清銳、鹿傳霖復奏的上諭,斥責了蔣式瑆一頓,說「言官奏參事件,自應據實直陳,何得以毫無根據之詞,率臆陳奏,況情事重大,名節攸關,豈容任意污衊?該御史著回原衙門行走,姑示薄懲。」

蔣式瑆是由翰林院編修「開訪」,考選而得的御史。「回原衙門行走」,即是仍回翰林院去當編修,實際上等於降調。在奕劻父子看,實在是件大快人心的事,因而很見王竹軒的情。

王竹軒卻是遜謝不遑,跟載振走得更近。這樣過了兩個月,忽然到慶王府辭行,說是調回上海了。諄諄相約,如果載振因公南下,務必到上海稍作盤桓,容他好好做個東道。處得好好地,忽然熱辣辣地要分手,載振心裡倒難過了兩三天。

及至存款三月期滿,奕劻一天想到了,覺得還是提出來,放在手頭為妙。於是派了一名親信侍衛名叫哈石山的,持了存摺圖章去提款,結果空手而回,滿臉沮喪。

「怎麼回事?」

「款子叫人提走了。」

奕劻大驚亦大惑,「怎麼會呢?」他說:「你別是走錯了地方了吧?」

「沒錯兒!不就挨著德國使館的那家銀行嗎?」

「嗯!他們怎麼說?」

「說存摺已經掛失了,另外發了新摺子。這個摺子不作數。」

「不作數?」載振大為困惑,那麼圖章呢?」

「圖章換過了。這個,也不管用了。」

「誰換的?」

「那,那,沒有問。」

「不用問,大爺!」有個很懂銀行規矩的帳房插嘴說道:「是受了騙了,是王竹軒乾的好事。」

照此帳房的推論,王竹軒要動手腳毫不費事,關鍵是將「慶記」的存摺與圖章交了給人,也就等於將六十萬兩銀子雙手奉上,伏請笑納。至於「安記」的存摺與印鑒,最初是真的,但王竹軒既然存心不良,可以預先鈐印在兩份空白書表上,一份用來掛失,申請發給新折,一份申請更改印鑒。這一來,存在王府的存摺及「安記」那枚印鑒,便成了廢物了。

怪不得王竹軒會調到上海,原是早就籌劃好的步驟。怪來怪去只怪當初,一頓脾氣發掉了六十萬銀子,只好認吃啞巴虧。

但奕劻卻沒有他兒子看得開,又因為是啞巴虧,一口氣悶在心裡發泄不得,更覺難受。

整天拉長了臉,什麼高興有趣的事,亦不能使他破顏一笑。

心境與奕劻相反的是蔣式瑆,從王竹軒那裡分到二十萬銀子,雖較原定各半之約,少了三分之一,亦已心滿意足,半夜裡從夢中都會笑醒。當然,有了錢不妨敞開來花,反正他發過妻財,排場遠勝過「借京債」度日的,所以闊一點,也不容易看得出來。

這是蔣式瑆自己的想法,別人看就不一樣了。尤其是新蓋一座住宅,光是那一帶水磨磚砌的圍牆,氣派即不下於王府。在京里當翰林,又是放了廣東的考官,四川的學差,還能發財嗎?在這個疑問之下一打聽,奕劻父子大上其當的真相,以及蔣式瑆夫婦之間的詬誶,便都掀出來了。

於是,有一天清晨,蔣家的下人,發現圍牆下擠滿了人,走去一看,水磨大磚上寫著鮮紅的十六個大字,是一副對仗工穩的對聯:「辭卻柏台,衣無懈豸;安居華屋,家有牝雞。」也不知是用的什麼特製的洋漆,怎麼樣擦洗亦無法消退。於是蔣式瑆的臉也拉長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