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百年前的竊書案 八、孰為螳螂、孰為黃雀?

一直以來,少林都被當作是武林中的泰山北斗,是正教的領袖,是光明力量的旗幟,是一切正義軍團的強大後援。這是江湖中婦孺皆知的常識。

光環太多太耀眼,就會將基本常識都遮掩掉。就如五十年前,全國上下瘋狂膜拜某個人造的神靈,以至於到了1976年他老人家逝世的時候,有為數眾多的人表示無法接受,神怎麼可能會死呢?萬歲萬歲萬萬歲啊!啊,原來他也只是個人吶!關於少林也是如此。很少有人意識到,少林再偉大也只是個江湖門派,而只要是江湖門派就會有門戶私心。

而且如果仔細追究武林歷史,就會發現,所謂「少林是正教領袖」根本就是個錯覺。江湖諸色人等中,維護正義最純粹最理想主義的是那些單幹的遊俠;其次是幫會,如丐幫、明教;再次才輪到門派,而門派之中,又以少林最為明哲保身,從北魏時期到清初,少林與歷朝歷代的執政者保持著不算太差的關係,在江湖內訌中少林還顯得比較踴躍,但在民族大義國家危亡的時刻,少林的立場就顯得有點曖昧,南宋末年大散關英雄大會、襄陽武林大會,三教九流都有參與,但何曾見少林和尚的身影?

明代之前,並沒有「少林是正教領袖」這個說法,全真、丐幫、明教在江湖中的號召力都遠在少林之上,後來全真教毀於蒙古人的圍攻,丐幫的精英與襄陽城共存亡,明教出了朱元璋這麼一個白眼狼。所謂嶢嶢者易缺、皎皎者易污、理想主義者易死,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世故是世故者的護身符。少林和尚雙手合十,說:「阿彌陀佛,出家人六根清凈,不理會俗世些許事。」等英雄們都死盡之後,矬子裡面拔將軍,苟且者成為新的巨人,少林這才成為正教的領袖。

這段歷史說明一件事:少林歷來都是將門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

從北魏建寺開始算起,迄止《笑傲江湖》時期,少林寺已經一千兩百年高齡,這在雲譎波詭的江湖中絕對是個異數。如果真有老樹千年成妖之說,少室山上肯定妖氣衝天,一個和尚都別想成佛。

少室山上的老樹並沒有成妖,但是這一千兩百年沉澱下來的武學寶藏與生存智慧使得少室山上的和尚們不僅有妖怪那樣的身手,還有像妖怪那樣的深沉心機,這是少林的軟實力,江湖上無人能敵。

如果把江湖上各門派比作人,少林無疑就是其中資格最老的老人。有諺雲「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歷來被視為是有智慧的。所謂的智慧是什麼呢?除了眼光深一點、計謀長一點,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對自己的認識更深刻了一點。

子也曾經曰過:「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就是說人越老越明白自己有幾斤幾量,什麼事能幹成,什麼事不能幹成,心裡都有了數,聰明的老人從而專心於能幹的事情,修練到「從心所欲」的程度。

少林也是這樣,在這漫長的一千多年裡,它已經明白一統江湖這種事情是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的,任何人產生這樣的野心,都將是災難的萌芽。它也明白自己能做的,就是做為一個江湖最大門派立足於世,它專心去做了,並且做得非常好。

千餘年來江湖上風風雨雨,像明教、魔教這樣的盛極一時的教派不知凡幾,它們朝氣蓬勃有理想,具有侵略與擴張的本能。在短時間內,它們的風頭可能蓋過少林,歷史最終會證明它們只是一朵朵浪花,而少林則是海中的磐石,浪花最終會死在沙灘上,而磐石屹立千年。

所以表面上正邪不兩立,少林與魔教這種邪魔歪道不共戴天,而實際上少林心中並不很著急。像魔教這種暴發戶似的教派,少林見得多了,倘若少林真想與魔教死磕,以少林弟子遍天下的勢態,以它在江湖中的號召力,搞一次類似於「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的大手筆並非難事……只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沒必要為逞一時之英雄,把千年基業給毀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那些尊奉少林為領袖的所謂正教人士也未必心懷好意,少林也可能是「被領袖」的。不管怎麼說,既然做了領袖,少林就必須挑起組織打擊魔教這個重任,否則少林的聲譽會受到損害。

況且少林聲名在外,即使它不打擊魔教,魔教要擴大聲勢,依然會將少林列入第一打擊目標。所以在五嶽劍派面世之前,少林一直是抗魔軍團的主力,與魔教打過幾場硬仗,雙方損失都很大,當時魔教正處於上升期,銳氣十足,所以相比之下少林的損失更慘重一些。

打這種消耗戰顯然損害少林的門戶利益,而且,以少林修練千年得來的智慧,應該明白像魔教這一類的教派是剿不勝剿的。邪惡與仁愛都源自人性,是抱成一團的無法分割的,沒有惡,哪來的善?如果魔教被剷除乾淨了?那又何來所謂正教呢?除非人類滅亡,善與惡同歸於盡,否則「消滅邪惡」這個目標是不可能實現的。

江湖上所謂的正邪之爭,實際上只是包裹著漂亮外衣的名利之爭。那些所謂的大俠哪個不是通過冠以正義之名的殺戮行為來揚名江湖的呢?江湖年年都有人出,年年都有新的教派、幫會、門派誕生,他們個個要出名,他們個個要獲得同輩的尊重或者畏懼,所以他們都需要一個冠冕堂皇的殺戮場進行名正言順的殺戮,用他人之鮮血鋪就自己的成功之路。

當年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的時候,為什麼武功最高的張三丰沒有參與,卻讓不頂用的宋青書充當了急先鋒呢?因為宋青書還需要揚名立萬,而張三丰不需要。為什麼像峨嵋、崑崙這些門派傾巢出動,而少林與武當卻都還保留著很大的實力?(武當的張三丰,少林的三渡)因為峨嵋、崑崙這些門派還需要在江湖中爭個排名先後,而少林、武當不需要,它們兩派上大光明頂只是想錦上添花,或者說捧個人場。

而如今少林卻被逼著要與魔教拼刺刀,這太糟糕了,阿彌陀佛,這太糟糕了。少林處於一個兩難的境地,它必須打擊魔教,但是卻又不願意死磕,打得傷筋動骨。

恰在此時,一項跨時代的壯舉發生了,五嶽劍派成立了。更妙的是,這五個小門派結盟宗旨之一就是要消滅魔教。這真是幫了少林的大忙,如果能將正教與魔教之間的第一戰場轉移到了魔教與五嶽劍派之間,少林就可以鬆了口氣,偶爾派出一些低輩的弟子去助助陣,喊兩嗓子,高輩的高僧們就可以躲進禪房喝茶了。

在少林漫長的生命里,它目睹了無數門派的興起與衰落,就如戲文里唱的那樣,「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其中包括不少顯赫一時,被載入武林史的著名門派。少林很熟悉這些野心勃勃新秀雛鳥門派,很熟悉這些處在同一陣營里的野心家,就像閱人無數的青樓女子可以一眼看穿來客假斯文外表之下的禽獸本相。

欲將取之,必先予之。

試想,像五嶽劍派這樣的初生牛犢,當時最迫切的需要是什麼?

在《笑傲江湖》第三十章中,沖虛對令狐沖說:「少林派向為武林領袖,數百年來眾所公認。少林之次,便是武當。更其次是崑崙、峨嵋、崆峒諸派。令狐賢弟,一個門派創建成名,那是數百年來無數英雄豪傑,花了無數心血累積而成,一套套的武功家數,都是一點一滴、千錘百鍊的積聚起來,決非一朝一夕之功。五嶽劍派在武林崛起,不過是近六七十年的事,雖然興旺得快,家底總還不及崑崙、峨嵋,更不用說和少林派博大精深的七十二絕藝相比了。」

沖虛這番話的重點,套用網友們創造的一個概念,實際就是兩個字:武藏。武藏是一種軟實力,「一套套的武功家數,都是一點一滴、千錘百鍊的積聚起來,決非一朝一夕之功」。因為武藏積攢之不易,所以它衡量一個門派深淺的最好標尺。少林派之所以成為武林領袖,建築雄偉、門徒廣大只是表相,少林的真正實力在於藏經閣的那一樓藏書。知識就是力量啊,即使少室山被一把火燒為平地,只要那一樓藏書還在,(即使書不在了,只要那知識還保留著)照樣沒人敢小瞧少林派,而往後即使他們住茅屋,照樣可以原地復活。

與少林這些傳統貴族相比,五嶽劍派不過就是個暴發戶,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沖虛這番話其實是常識,五嶽劍派根基尚淺,行事又太冒進,難免下盤不穩。「雖然興旺得快,家底總還不及崑崙、峨嵋,更不用說和少林派博大精深的七十二絕藝相比了。」這話平時沒人敢說出口,所以在場的令狐沖儘管覺得有點逆耳,也有醍醐灌頂之感,不得不「點頭稱是」。

而沖虛、令狐沖能想明白的事,當年令狐沖的那些師祖師叔祖們難道會想不明白?當年方證、沖虛的那些前輩掌門難道又會想不明白?

當時五嶽劍派最急切的,就是豐富自身武藏,充實家底。

因此五嶽劍派成立沒多久,匿跡人間上百年的《葵花寶典》就很善解人意又很蹊蹺地重現江湖了,而江湖上也莫名掀起一股懷舊風潮。一時之間,處處有人述說《葵花寶典》的傳奇,《葵花寶典》被譽為「秘芨中的戰鬥機」,據說「練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