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那轟然一響

〔……我們也是星塵……〕

席德舒服地坐在鞦韆上,靠在爸爸身旁。已經將近午夜了。他們坐在那兒眺望海灣,明亮的天空有幾顆星星正閃爍著微弱的光芒。

溫柔的海浪一波波拍打在平台下的礁岩上。

爸爸打破沉默。

「想起來真是很奇怪,我們居然住在宇宙這樣一個小小的星球上。」

「嗯……」

「地球只是許多圍繞太陽運行的星球之一,但它卻是唯一有生命的星球。」

「會不會也是整個宇宙中唯一的一個?」

「可能。但宇宙也可能到處充滿了生命,因為宇宙之大是無法想像的。其間的距離如此遙遠,因此我們只能以光分和光年來計算。」

「什麼是光分和光年?」

「一光分就是光線在一分鐘內可走的距離,這是非常長的距離,因為光線在太空每秒鐘可以走三十萬公里。這表示一光分就是三十萬乘以六十,也就是一千八百萬公里。一光年就是將近十兆公里。」

「那太陽有多遠呢?」

「它距離地球有八光分多一點。炎熱的六月天照在我們臉上的溫暖太陽光,可是在太空中走了八分鐘才到我們這兒來的。」

「然後呢?」

「地球到太陽系最遠的一顆星球冥王星的距離大約有五光時。當天文學家透過天文望遠鏡觀察冥王星的時候,事實上他看的是五個小時以前的冥王星。我們也可以說冥王星的畫面要花五個小時才能傳到這裡。」

「實在有點難以想像,但我想我可以瞭解。」

「很好,席德,但是你要知道我們人類只是剛開始瞭解宇宙而已。我們的太陽只是銀河裡四千億個星球當中的一個,這個銀河有點像是一個很大的鐵餅。我們的太陽剛好位於其中一個螺旋臂上。我們在晴朗的冬日夜晚仰望星星時,會看見一條由星星構成的寬帶子,那是因為我們正好看到銀河的中心。」

「大概是因為這樣,所以瑞典文才把銀河稱為『冬之街』吧。」

「在銀河系中,離我們最近的一顆恆星距地球有四光年,也許它正在我們這個島的上方。此時此刻,如果那顆星球上有一個人正用一具強力的天文望遠鏡對著柏客來山莊看的話,他看到的將是四年前的柏客來山莊。他也許會看到一個十一歲女孩正坐在鞦韆上晃動她的雙腿。」

「真不可思議。」

「可是這還是最近的一顆。整個銀河(或稱星雲)共有九萬光年這麼寬,也就是說光線從銀河的一端傳到另外一端要花九萬年的時間。當我們注視著銀河中一顆距離我們有五萬光年的星星時,我們看到的是那顆星球在五萬年以前的情形。」

「這麼大的空間實在是我這個小腦袋難以想像的。」

「我們只要眺望太空,所看到的一定是從前的太空。我們永遠無法知道現在的宇宙是什麼模樣。我們只知道它當時如何。當我們仰望一顆距我們有幾千光年的星球時,我們事實上是回到了幾千年前的太空。」

「真是不可思議極了。」

「因為我們眼中所見的一切事物都以光波的形式出現,這些光波需要時間才能傳過太空。我們可以拿打雷來做比方。我們總是在看見閃電後才聽見打雷的聲音,這是因為聲波傳送的速度比光波慢。當我聽到一陣雷鳴時,我聽到的聲音事實上已經發出了一會兒。各星球間的情況也是這樣。當我看到一顆幾千光年之外的星星時,就好像見到幾千年前發出的『雷聲』一樣。」

「嗯,我明白了。」

「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談的還只是我們的銀河系。天文學家說,宇宙間大約有一千億像這樣的銀河系,而每一個銀河系都包含一千億左右的星球。我們稱距我們的銀河最近的一個銀河系為仙女座星雲。它距我們的銀河系約有兩百萬光年。就像我們剛才所說的,這表示那個銀河系的光線要花兩百萬年才能到達我們這裡。同時也表示當我們看見高空中的仙女座星雲時,我們看到的是它在兩百萬年前的情形。如果在這個星雲內有一個人正在觀測星球——我可以想像那個鬼鬼祟祟的小傢伙現在正用天文望遠鏡對準地球——他是看不到我們的。如果他運氣好的話,倒是可以看見幾個扁臉的尼安德原人。」

「真是太令人吃驚了。」

「我們今天所知的最遠的銀河系距我們大約有一百億光年。當我們收到來自那些銀河系的信號時,我們事實上是收到一百億年前的人所發出的信號。這個時間大約是太陽系歷史的兩倍。」

「我的頭都昏了。」

「雖然我們很難理解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情形,但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一種現象,它將對我們的世界觀有很大的影響。」

「什麼現象?」

「太空中的銀河系顯然沒有一個留在固定的位置。宇宙中所有的銀河系都以極快的速度彼此分開,愈離愈遠。它們離我們愈遠,移動的速度就愈快。這表示各銀河系之間的距離在不斷增加。」

「我正試著想像這幅畫面。」

「如果你有一個氣球,而你在它的表面畫上許多黑點。然後你愈吹它,那些黑點就分得愈開。這就是宇宙間各銀河系所發生的現象。我們說宇宙在擴張。」

「怎麼會這樣呢?」

「大多數天文學家都認為,宇宙擴張的現象只可能是一個原因造成的。那就是:在大約一百五十億年以前,宇宙間所有的物質都集中在一個比較小的範圍內。由於物質密度極高,再加上重力的作用,使得這些物質溫度高得嚇人。溫度日趨上升的結果,這一團緊密的物質終於爆炸了。我們稱這個現象為『宇宙大爆炸』。」

「挺嚇人的。」

「宇宙大爆炸使得宇宙中所有的物質都向四面擴散。當這些物質碎片逐漸冷卻後,就形成各個星球、銀河系、衛星與行星……」

「你不是說宇宙還在繼續擴張嗎?」

「是的。而它擴張的理由正是由於一百多億年前的這次大爆炸。因此目前宇宙各星球並沒有固定不變的位置,宇宙仍然在形成中。它是一次爆炸後的產物。各銀河目前仍繼續以極高的速度向宇宙的四面飛散。」

「它們會永遠這樣下去嗎?」

「有可能,但還有另外一個可能性。你還記得艾伯特告訴過蘇菲有兩種力量使行星一直在固定的軌道上圍繞恆星運行嗎?」

「是不是引力和慣性?」

「對,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各銀河系。因為即使宇宙仍繼續擴張,引力的作用卻剛好相反。也許幾十億年後有一天,當大爆炸的力量逐漸減弱後,重力會使得各星球重新凝聚,然後就會發生一種『反爆炸』的現象,也就是所謂的『內破裂』。不過,由於各銀河系之間的距離過於遙遠,所以情況會變得像是電影的慢動作,就像你把一個氣球裡的空氣放掉以後的現象。」

「那這些銀河系會不會再度聚攏成一個緊密的核心呢?」

「沒錯,你說對了。但到時候會發生什麼事呢?」

「又會有一次大爆炸,而宇宙也會再度開始擴張,因為到時同樣的自然法則又會發生作用。所以會形成新的星球和新的銀河系。」

【未來的宇宙】

「說得好。關於宇宙的未來,天文學家認為有兩種可能。要不就是宇宙一直擴張下去,使得各銀河系間的距離愈來愈遠。要不就是宇宙會開始再度收縮。究竟會發生哪一種現象,要看宇宙有多重、多大而定。而這點天文學家目前還無法得知。」

「但是如果宇宙重到使它開始收縮的程度,那麼也許這種擴張、收縮又擴張的現象以前已經發生過好幾次了。」

「結論顯然應該是這樣。但在這一點上,各家理論不同。也許宇宙的擴張現象只會發生這麼一次,但是如果它永遠不斷擴張下去,則這個現象是從何處開始的問題就變得更加迫切了。」

「沒錯,因為這些突然間爆炸的物質最初是從哪裡來的呢?」

「對於一個基督徒來說,這次大爆炸顯然就是創造過程開始的時刻。聖經告訴我們上帝說過:『讓世上有光吧!』你可能也還記得艾伯特說過基督教的歷史觀是『直線式的』。從基督教相信上帝創造萬物的觀點來看,宇宙應該是會繼續擴張下去的。」

「真的嗎?」

「東方文化的歷史觀則是『循環式的』。換句話說,他們認為歷史會不斷重複。舉例來說,印度就有一個古老的理論,主張世界會不斷開闔,因此造成所謂的『婆羅門日』(Brahman`s Day)和『婆羅門夜』(Brahman`s Night)輪流交替的現象。這種觀點自然比較符合宇宙會永遠不斷擴張、收縮的看法。在我的想像中,那就像是有一顆宇宙的心臟不斷在跳動的情景……」

「我認為這兩種理論都同樣令人無法想像,也同樣令人興奮。」

「這就像是蘇菲有一次坐在花園裡思索永恆的矛盾:宇宙要不就是一向都存在著,要不就是突然無中生有……」

「喔,好痛!」

席德用手拍了一下額頭。

「怎麼回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