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黑格爾

〔……可以站得住腳的就是有道理的……〕

「砰!」一聲,席德腿上的大講義夾落到地上。她躺在床上瞪著天花板,腦中的思緒一團混亂。

爸爸真的把她弄得頭昏腦脹。這個壞蛋!他怎麼可以這樣呢?

蘇菲已經試著直接對她說話了。她要求她反抗她的父親,而且她真的已經讓她腦中浮現了某個念頭。一個計劃……

蘇菲和艾伯特對他是完全無可奈何,但是席德卻不然。透過席德,蘇菲可以找到她爸爸。

她同意蘇菲和艾伯特的說法,爸爸在玩他的影子遊戲時的確是做得太過份了。就算艾伯特和蘇菲只是他虛構的人物,可是他在展示他的力量時也應該有個限度呀。

可憐的蘇菲和艾伯特!他們對於少校的想像力完全沒有抵抗能力,就像電影銀幕無法抵抗放映機一般。

席德心想,在他回家時,她一定得給他一些教訓!她已經大致想出一個捉弄他的好辦法了。

她起床走到窗前去眺望海灣。已經快兩點了。她打開窗戶,對著船屋的方向喊:

「媽!」

媽媽出來了。

「我再過一個小時左右就會帶三明治到你那兒去,好嗎?」

「好。」

「我要讀有關黑格爾那一章。」

※ ※ ※

艾伯特和蘇菲坐在面湖的窗戶旁邊的兩張椅子上。

【黑格爾】

「黑格爾(Georg Wihelm Friedrich Hegel)乃是浪漫主義的傳人。」艾伯特開始說。「我們幾乎可以說他是隨著德國精神的發展而成長的。他在一七七○年出生於斯圖加特,十八歲時開始在上賓根(Tubingen)研究神學。一七九九年時他在耶納鎮與謝林一起工作。當時正是浪漫主義運動狂飆的年代。他在耶納當了一段時間的助理教授後,便前往德國民族浪漫主義的中心海德堡擔任學校教授。一八一八年時,他在柏林任教。當時柏林正逐漸成為德國的精神中心。他在一八三一年死於霍亂。後來他的『黑格爾主義』在德國各大學內吸引了無數的信徒。」

「這麼說他的歷練很廣囉?」

「沒錯,他的哲學也是。黑格爾幾乎統一了所有曾在浪漫主義時期出現的理念,並且加以發展。可是他卻受到謝林等許多人的尖銳批評。」

「謝林怎麼批評他的?」

「謝林和其他的浪漫主義者曾經說過,生命最深刻的意義在於他們所謂的『世界精神』上。黑格爾也用『世界精神』這個名詞,可是意義卻不相同。黑格爾所指的『世界精神』或『世界理性』乃是人類理念的總和,因為惟獨人類有『精神』可言。只有從這個角度,他才可以談世界精神在歷史上的進展。但我們不可以忘記:這裡他所說的世界精神是指人類的生命、思想與文化。」

「這樣子這個精神聽起來就不會這麼恐怖了。不再像是個潛伏在岩石、樹叢間的一個『沉睡的精靈』。」

「你應該還記得康德曾經談過一種他稱為『物自身』的東西。雖然他否認人可以清楚認知自然最深處的秘密,但他承認世間有一種無法追求到的『真理』。黑格爾卻說『真理是主觀的』,因此他不承認在人類的理性之外有任何『真理』存在。他說,所有的知識都是人類的知識。」

【歷史之河】

「他必須使哲學家們再度腳踏實地,對不對?」

「嗯,也許可以這麼說。不過,黑格爾的哲學可說是無所不包、豐富多樣,因此我們在這裡只能重點式地談一談他的某些主要理論。事實上,我們究竟是否能說黑格爾有他自己的哲學是很有疑問的。通常所謂的『黑格爾哲學』主要是指一種理解歷史進展的方法。黑格爾的哲學所教導我們的只有生命的內在本質,不過也可以教我們如何從思考中獲取結論。」

「這也不算不重要。」

「黑格爾之前的哲學體系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試圖為人們對世界的知識建立一套永恆的標準。笛卡爾、史賓諾莎、休姆和康德等人都是如此。他們每一個人都曾經試圖探索人類認知的基礎,但他們都聲稱人類對於世界的知識是不受時間影響的。」

「那不就是哲學家該做的事嗎?」

「黑格爾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他相信人類認知的基礎代代不同,因此世間並沒有『永恆的真理』,沒有『永久的理性』。哲學唯一可以確切掌握的一個定點就是歷史。」

「請你說清楚一些好嗎?歷史處於不斷變化的狀態,它怎麼會是一個定點呢?」

「一條河也是處於不斷變化的狀態,但這並不表示你無法談論它。可是你不能說這條河流到河谷裡的那一點時才是『最真』的河。」

「沒錯,因為它流到哪裡都是河。」

「所以,對黑格爾來說,歷史就像一條流動的河。河裡任何一處河水的流動都受到上遊河水的漲落與漩渦的影響。但上遊河水的漲落與漩渦又受到你觀察之處的岩石與河灣的影響。」

「我大概懂了。」

「思想(或理性)的歷史就像這條河流。你的思考方式乃是受到宛如河水般向前推進的傳統思潮與當時的物質條件的影響。因此你永遠無法宣稱任何一種思想永遠是對的。只不過就你所置身之處而言,這種思想可能是正確的。」

「這和宣稱每一件事物都對、也都不對是不同的,不是嗎?」

「當然不同。不過事情的對錯要看歷史的情況而定。如果今天你還提倡奴隸制度,一定會被人恥笑。但在二五○○年前,這種想法也並不可笑,雖然當時已經有人開始主張廢除奴隸制度。不過,我們還是來單一個範圍比較小的例子吧。不到一百年前,人們還認為大舉焚燒森林以開墾土地的做法沒有什麼不對,但在我們今天看來,這種做法簡直是胡搞。這是因為我們現在有了新的、比較好的依據可以下這種判斷。」

「我懂了。」

「黑格爾指出哲學思維也是如此。我們的理性事實上是動態的,是一種過程。而『真理』就是這個過程,因為在這個歷史的過程之外,沒有外在的標準可以判定什麼是最真、最合理的。」

「請舉一些例子吧。」

「你不能從古代、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或啟蒙運動時期挑出某些思想,然後說它們是對的,或是錯的。同樣的,你也不能說柏拉圖是錯的,亞里斯多德是對的,或者說休姆是錯的,而康德和謝林是對的。因為這樣的思考方式是反歷史的。」

「嗯,這樣做好像是不對。」

「事實上,你不能將任何哲學家或任何思想抽離他們的歷史背景。不過這裡我要講到另外一點:由於新的事物總是後來才加上去的,因此理性是『漸進的』。換句話說,人類的知識不斷在擴張,在進步。」

「這個意思是不是說康德的哲學還是比柏拉圖的有道理?」

「是的。從柏拉圖到康德的時代,世界精神已經有了發展和進步,這也是我的想法。再以剛才說的河流為例,我們可以說現在的河水比從前多,因為它已經流了一千多年了。但話說回來,康德也不能認為他所說的『真理』會像那些巨大的岩石一樣一直留在河岸上。他的想法同樣也會再經過後人的加工,他的『理性』也會成為後世批評的對象。而這些事情確實都發生了。」

「可是你說的河……」

「怎樣?」

「它會流到哪裡去呢?」

「黑格爾宣稱『世界精神』正朝著愈來愈瞭解自己的方向發展,河流也是一樣。它們離海愈近時,河面愈寬。根據黑格爾的說法,歷史就是『世界精神』逐漸實現自己的故事。雖然世界一直都存在,但人類文化與人類的發展已經使得『世界精神』愈來愈意識到它固有的價值。」

「他怎麼能這麼確定呢?」

「他宣稱這是歷史的事實,不是一個預言。任何研究歷史的人都會發現人類正朝向愈來愈『瞭解自己』、『發展自己』的方向前進。根據黑格爾的說法,各項有關歷史的研究都顯示:人類正邁向更多的理性與自由。儘管時有震盪起落,但歷史的發展仍是不斷前進的。所以我們說歷史是超越的,或是有目的的。」

「這麼說歷史很明顯的不斷在發展。」

「沒錯。歷史是一長串的思維。黑格爾並指出這一長串思維的規則。他說,任何深入研究歷史的人都會發現:每一種新思想通常都是以前人的舊思想為基礎,而一旦有一種新思想被提出來,馬上就會出現另外一種和它牴觸的思想,於是這兩種對立的思想之間就會產生一種緊張狀態,但這種緊張狀態又會因為有人提出另外一種融合了兩種思想長處的思想而消除。黑格爾把這個現象稱為一種辯證過程。」

「你可以舉個例子嗎?」

「你還記得蘇格拉底之前的哲學家討論過原始物質與自然界變化的問題嗎?」

「多少記得一點。」

「後來伊利亞派的哲學家宣稱事實上變化不可能發生。雖然他們能透過感官察覺到各種變化的發生,但他們仍然否認任何變化的存在。伊利亞派哲學家所提出的這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