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一節

這天端王宴客。陪客都比主客煊赫,而且早都到了,在書房中閑聊。話題集中在主客——卸任山東巡撫毓賢與他在山東的作為上面。

毓賢字佐臣,是個漢軍旗人,籍隸內務府正黃旗。監生出身,捐了個知府到山東候補,署理過曹州府。曹州民風強悍,一向多盜,而毓賢即以「會捉強盜」出名。府衙照牆下十二架「站籠」,幾乎沒有空的時候。可是曹州百姓知道,在站籠中奄奄一息的「強盜」,十之八九是安分良民。無奈上憲都以為毓賢是清官,也是能員,象這樣的官兒,平時總不免狠些。所以儘管怨聲載道,而毓賢卻是由署理而實授、升臬台、署藩司,官符如火,十年之間,做到署理江寧將軍。

甲午戰爭以後,民教相仇,愈演愈烈,尤其是山東,「教案」鬧得最凶。事實上殺「教民」的亦可以說是教民,正邪不同而已。河北、山東一帶,白蓮教亘千餘年而不絕,大致治世則隱,亂世則顯。乾隆三十九年,山東壽張教民王倫,以治病練拳號召徒黨起事,由此演變為「三省教匪之役」,自嘉慶元年大舉會剿,至九年九月班師,而餘黨仍在,到嘉慶十八年復有喋血宮門的「林清之變」,山東、河南都有響應,雖然只兩個月的工夫,就已平壓下去,可是邪教始終在貪官酷吏橫行之處,暗暗傳布,俟機而發。凡是信「西教」的,因為門戶之見,權利之爭,更如水火不相容,所以白蓮教餘黨最多的地方,亦就是「教案」迭起,最難調停的地方。

白蓮教的支派極多,有一小股名為「大刀會」,光緒二十三年十月里,在山東殺了兩個德國傳教士。德國提出交涉,要求將山東巡撫李秉衡革職。繼任的就是毓賢。誰知毓賢的袒護,更甚於李秉衡,於是而有山東平原朱紅燈之舉。

朱紅燈這一派稱為「義和會」,起源於白蓮教所衍化的八卦教。八卦教分為八派,其中勢力最大的兩派是「乾字拳」與「坎字拳」,林清即屬於坎字拳。乾字拳為離卦教的餘黨,離為火,所以衣飾尚紅。朱紅燈這個名字,一望而知屬於離卦教,為了遮官府的耳目,改了個冠冕堂皇的名字:「義和會」,又稱「義和拳」。

當朱紅燈在光緒二十五年秋天鬧事時,廷議分為兩派:一派主撫,一派主剿。主撫的認為仇教即是義民,理當慰撫;主剿則認為此輩是乾嘉年間,屢見於上諭的「教匪」,聚眾作亂,擾害地方,應該切實剿治。榮祿與袁世凱都是如此看法,兵權在握,不理載漪、徐桐、剛毅之流的主張,由袁世凱派總兵薑桂題,帶領武衛右軍一萬一千人,進駐山東與河北交界的德州。不久,由袁世凱的堂兄候補知府袁世敦進兵平原,將朱紅燈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

無奈義和拳中頗有高人,見此光景,趕緊打出一面旗子,四個大字:「扶清滅洋」。於是毓賢庇護義和拳更覺師出有名。為義和拳改名「義和團」,准許使用「毓」字黃旗,儼然是他的嫡系部隊了。

這一來辦理教案的平原知縣蔣楷與進兵有功的袁世敦,必然要倒霉,朝廷聽信了毓賢的片面之詞,下了一道上諭:「蔣楷辦事謬妄,幾釀大禍,即行革職,永不敘用。營官袁世敦,行為孟浪,縱勇擾民,一併革職。」了解真相的,都為蔣楷、袁世敦不平,但沒有人敢出頭替他們伸冤。

反是旁觀的洋人,覺得有說話的必要。當然,民教相仇,燒教堂、殺教民,在華傳教的洋人,惴惴自危,亦不能不請他們的公使保護。於是,由美國駐華公使康格為頭,約集各國公使到總理衙門,面遞照會,要求中國政府制止山東義和拳作亂。

一個多月的工夫,康格提出了五件照會,最後一件照會提出之時,正在蔣楷革職,及朱紅燈打出「毓」字旗以後,康格認為事態嚴重,所以在提出照會的同時,要求與總理大臣面談。

奉慶王之命接見康格的這位總理大臣,名叫袁昶。他是浙江桐廬人,字爽秋,光緒二年的進士,不但博學多才,而且久任總理衙門的章京,熟諳洋務,是很得各國公使尊敬的一位對手。

透過譯員的傳達,康格詢問四次照會的結果,袁昶答道:「中國政府並無意與洋人為難。一再告誡地方官,務須秉公辦理,這有上諭可資查考的。至於民教相仇,由來已久。地方莠民,固有假借名義,與教民衝突的情事。可是,所謂教民,亦難保沒有倚仗洋人的勢力,橫行不法的。朝廷只問是否良民,不問是否教民,如果是安分守己的良民,當然在保護之列,否則,雖是教民亦不能姑息。」

「中國政府如果持這樣的態度,我們當然很滿意,可是各省的地方官,並非如此。他們的行為與中國政府完全相反。請問,中國政府如何處置?」

「當然依照法令,加以處罰。」

「然則,象山東巡撫毓賢,公然袒護義和拳,又怎麼說?」

「不會的!」袁昶明知他所言不虛,但決不能承認,所以斷然答說:「決無此事!」

康格不答,從皮包中取出兩張照片來給袁昶看。一張上面是個義和拳的頭目,頭戴風帽,手執大刀,兩旁兩個嘍羅,各持一面大旗,旗上有字,約略可辨,一面是「天龍」二字,一面只有一個「毓」字。

「這個人就是朱紅燈!」康格看著英文說明,告訴袁昶:「這面旗幟,上有山東巡撫的姓氏。請再看這一張照片。」

另一張照片更是確證,所拍攝的是「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山東巡撫部堂毓」,獎許義和拳為義民,並改拳為團的告示。

看了這兩張照片,袁昶大感困窘,只能這樣答說:「這件事,得要調查了再說,或許是一種誤會。」

「證據在這裡,決非誤會。不過,希望中國政府詳細調查。」

康格問道:「如果調查屬實,中國政府準備作何處置?」

「這不在本人的權責範圍之內,也可以說,任何人都無法答覆,必須請命於敝國皇上。」

「我們希望貴大臣能夠建議,象山東毓巡撫的這種行為,是嚴重的失職,應該撤換。」

「不!」袁昶一口拒絕,「貴公使不能提出這樣的要求。因為,這是干涉內政,為萬國公法所不許。」

康格面有窘色,「我希望貴大臣了解。」他說:「這是出於敦睦兩國邦交,安定貴國社會秩序的善意建議。」

「是的!多謝你的善意建議。」袁昶問道:「請問這兩幀照片,能否見贈?」

「當然、當然!」康格又說:「關於山東義和拳的作亂,我必須提出一項忠告,倘或中國政府沒有明快有力的處置,將會引起非常嚴重的後果。我希望中國政府知道,我國麥金萊總統及約翰·海國務卿所提出的對華門戶開放政策,與英國為了維持既得利益所作的同樣主張,有所不同。美國的本意是希望中國免於被瓜分之禍,得能維持主權的獨立及領土的完整。因此,中國政府不能自己製造禍亂,侵害到各國在華的利益,否則就會給予對中國有領土野心國家的一個武力干涉的借口。美國政府亦就無法幫助中國政府對抗外來的壓力。因為是這樣深切的關係,所以我們所作的建議,不可避免地會超越國際交涉所許可的範圍。這一點,請貴大臣諒解。」

這一大篇話一口氣說下來,經過傳譯之後,原意打了一個折扣,不過大致可以聽得出來,康格的勸告,出於善意。袁昶很感動地說:「美國是中國的諍友,貴公使的話,我一定會轉達給當道。」

話雖如此,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連袁昶自己都不太了解,可與言者,就更少了。不過康格所交來的那兩張照片,卻發生了很大的作用,榮祿密奏慈禧太后,在十一月初下了一道上諭:「山東巡撫毓賢,著來京陛見,以工部右侍郎袁世凱,署理山東巡撫。」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