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諺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這兩句話太老了,老得令人記憶糢糊了。

先說雁過留聲。雁,這種秋天往南飛的候鳥,有長途旅行的能力,牠們在空中,常常發出一聲淒涼的、甚至是悲壯的叫喚。秋天的空氣乾燥,聲音傳來,特別動人心弦。你聽到這種叫聲,抬頭一看,天空藍是藍,白是白,非常明淨,清清楚楚地可以看見雁的影子。這個印象,可能深深的印在你的腦子裏,永遠不容易忘記。

這一段關於雁過留聲的說明,指的是當年華北的氣候、華北的地理背景。如今在亞熱帶,就見不到這種風光了。風光不同,人情也多少有些變化,「人過留名」的事也就少了。所謂人過留名,是到一個地方,要在一個地方建立良好的名聲,這種好名聲,當面恭維的不算,背後談論才算,眼前一時不算,要能留到你走了以後才算。心裡有了人過留名的打算,他就要做一個有益於人的人,他要推己及人,要人與人間相處和諧愉快。「人過留名,雁過留聲」原是江湖好漢的話,立下這志願的人,本是一個強者,不是弱者,他使別人得到好處,得到愉快,是拿一個強者的身份去做的。這樣的強者,今天不是太難得了嗎?

人,天生的分成強者和弱者。這是天生的不平等。弱者往往要依靠強者,這也是自然的傾向。強者和弱者在一起,要是強者能保護弱者,要是強者能在弱者的心目中建一座精神上的紀功碑,那不是很好嗎?目前,各方面都很關心,怎樣使社會上成一片祥和之氣。辦法有:強者來「人過留名」。所謂強、弱,並不和大魚小魚一樣。人的關係是複雜的,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在醫院裡,病人是弱者,醫生是強者,病人出了醫院,在馬路上開大卡車,醫生坐三輪車,這時候醫生又成了弱者。願天下的醫生,存心讓病人說他好,願天下的司機,存心讓路人說他好!

在儒林外史上看見一句諺語,說「那裏河水不洗船」。船戶洗船當然就近取水,那有上岸汲引之理?以此類推,官太太出門打麻將當然坐公務汽車,那有另雇三輪之理?某洋人擁有兩部車,一輛屬公,一輛屬私,早晨上班,放著私車不坐,打電話到機關裏叫公車來接,下班後想上陽明山泡溫泉,先由公車送回寓所,再換乘私車。這種古怪習慣,真乃「大貓鑽大洞,小貓鑽小洞」,笨得有趣。

弄邏輯的人看來,「河水」跟「府庫之財」根本不同,拿河水比公帑,兩者不相干,「車有兩輪,鳥有兩翼,是故文武之道不可偏廢也」之類的句子,一律不通。不過,在邏輯上不相關聯的兩件事,可以在情感上密切關連,文學裡用的譬喻,多屬此類,拿河水與人民血汗同舉,未嘗不可;而且只有這樣修辭,才能夠形容墨吏們無忌憚的心理,比西諺「葡萄園裏的工人一定吃葡萄」,多幾分生動深刻。

由這裡想到「官斷是條理」,這句話是說「大老爺的判決永遠是對的」,大老爺說殺,小民這裡有脖子,說打,小民這裡有屁股。如果這判決違背天理,天理的效力暫停,如果這判決不合人情,那是人情錯誤。老百姓在領教了「官理」之後,產生另一句格言:「屈死不告狀」,以三代不到衙門為門楣之光。「屈死不告狀」不等於法律無用,它下面緊接著還有一句「餓死不做賊」確定了法律的效能。你挨了偷,無可奈何,若你也去偷人家,則很可能「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犯法是專門性的事業,外行根本不可效尤。

恪遵法律義務而放棄享受它所規定的權利,這是「民主」以前的一種社會教育。

關於早起,我們有句老話:「一日之計在於晨」。我們古代的道德家留下來的格言,大都是老老實實,方方正正,論起修辭來,趕不上西洋的格言漂亮。西洋人勸人早起,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一句話裏有鳥時,有草葉上的露珠,有清涼的新鮮室氣,引人悠然神往。

早晨,空氣新鮮,環境清靜,精神飽滿,工作效率特別高,俗話說:「早起三天抵一工」。早起的人能呼吸到新鮮空氣,新鮮空氣對健康有幫助,真能使人多活幾年。家庭主婦,學生,都是早起的人物,主婦不早起,一天的家務做不完,學生不早起,一天的功課做不完,匆匆忙忙,特別緊張。這又應了林肯的一句話:「起床晚的人,一整天都得快跑。」如果能早點起床,一天的生活就比較瀟灑從容了。

可是很多人都表示,早起很難,有人說笑話:「你教我愛國,容易辦,教我早起,難?」早起難在那裏呢?早起必須早點睡,難就難在不能早睡,住在都市裏的人,有很多理由不能早睡,因為晚間的活動,是都市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份。住公家單身宿舍的人,也有很多理由不能早睡,單身宿舍太擠,太吵,你要開收音機,他要談天,說不定還有兩個人愛吵架,人多,動作多,這裡丁丁當當,那邊唏里嘩拉、再加上夏天熱,蚊子多,早睡,談何容易!只好拿早晨的耳聰目明,來換晚上的頭腦昏沉了。

報上有<十件值得忘記的事>,是十條別開生面的格言。它說:忘記你給別人的好處,忘記別人對你的誇獎,忘記朋友和你的爭吵,忘記你過去的不得意,忘記誰對不起你,忘記你自己的學問能力,當你工作的時候,忘記跟工作沒有關係的事,當你休息的時候忘記工作。……

這裡面最可注意的一句話是「忘記你自己過去的不得意。」不得意的事,人人都有,所謂「不如意事常八九」。怎麼對付這些不如意的事呢?忘記它!

這話的意思,不是教人忘記過去的經驗教訓,不是教人麻木,這話的意義,要從另一個角度去尋找。人人都可能受到打擊挫折。受過打擊挫折的人,他的心靈裏會留下傷痕。這傷痕大概都結了疤,但是有時候還會痛,有些人,常常不忘記他的傷痕,常常欣賞自己的傷痕,在傷痕不痛的時候,故意碰它,好像痛起來也是一番享受,這不好。人要「忘記背後」才能「努力面前」,手扶著犁耙不能多往後看,因為人的注意力、精力都很有限。

一個人,如果常常為過去的失敗而感傷,日子久了,會養成一種感傷的習慣,情感脆弱,意志消沉,容易變成悲觀的人物,他看甚麼都是灰色的。他預料一切事情都不可能成功,因為在他的潛意識裏無形中在覺得,失敗比成功好,灰暗比明朗好。只有失敗,才能修顯得他品質高貴,才有機會讓他自憐自愛。這種心理,叫做「作悲劇主角」的心理。小說裡面有一個人最能代表這種心理,就是林黛玉。

所以,「不要想你過去不如意的事」這句話是很值得拿來高聲朗誦的,人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有了失敗,才有經驗,有了經驗,就要利用舊的經驗向前向上去創造新的生活,好比走路,我們記得經過了那些地方,可是我們必須要一直走,一直往前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