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容

一洋客來華觀光,遊橫貫公路,宿於花蓮某旅社。第二天早晨離去時,問來旅社接應的中國友人:「旅社裏的人為什麼一點笑容也沒有?是不歡迎我們來嗎?」

讀了這段記載,不禁對那位洋客十分同情,我們這裡,一般性的旅社,大都使旅客早上臨去的時候留下一個極壞的印象:地板很髒;伸手收賬的女侍眼上有眼屎,面無表情,除非是打呵欠,內外冷冷清清,那氣氛,說句難聽的話,真不像生人聚居的地方。人若來自旅遊事業發達的地區,難怪要感覺到自己「不受歡迎」。

不僅旅社,在其他地方你都可以嘗到這個滋味。「他們難道不歡迎我來嗎?」,在公立醫院,區公所戶籍課,火車站售票處,郵政總局櫃臺,大百貨公司,很難覺得你的願望你的存在能引起對方的注意,笑客?簡直是不可能。久居斯土的人早有些麻木了。

「不要笑」已經是一種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而帶笑意的人,被認為是一個可以欺侮的人。人在社會上,逐漸變得雙唇緊閉,唇形不彎,雙目炯炯。一個人戴起這種生存的面盔,跟他面對面生存的人也非戴起來不可。誰笑一笑,誰吃虧。

陰曆年初一到初五,是例外,這段期間,社會上處處有笑臉。或者,這是因為發了雙薪。或者,這是因為自己願意討個吉利,不敢先使別人觸霉頭。或者,這是由於傳統的力量——大家都認為這幾天應該笑臉向人。傳統的力量很大,我們迄未養成對民眾放鬆臉部肌肉的傳統,在公共事務上對眾人板緊面孔,甚至是我們固有的傳統之一面!一個人,早晨對著鏡子化粧或刮鬍子的時候,就得設計幾種難看的表情,來對付今天所將遇到的表情難看的同類,這生活何等乏味?

陰曆年一瞥即逝,有笑容的中國人能否長存?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