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心誤會

太戈爾訪華時,有人呼口號罵他是帝國主義的走狗,太戈爾苦笑說:「他們決心誤會我。」

誤會本應出於無心,所以誤會可以經由解釋而化除,或隨時間而消失。所以誤會雖為人與人之間所常有,而促進諒解亦為人與人之間所恆能。但人受成見、意氣驅役,故意把某事某物假定得很壞,不求證,不聽辯解,不理會任何足以推翻此一假定的發展,眾醒獨醉,萬變不變,形於外者雖似一種誤會,誠於內者卻是一種故意,此即所謂有「決心」的「誤會」也。

有一個例子可以證明「誤會」輒出於非常的「決心」。這個例子就是節育問題。反對節育的人力稱節育是絕育,是絕種,一口咬定,毫不放鬆。這完全弄錯了節育的本旨。節育並不是教人完全不生孩子,即使是又有誰肯聽從?一個孩子也不肯要的人究竟極少極少,節育論者即使提倡絕育,也不能做到絕種,何況事實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反對節育的人又說,節育是為了推銷樂普,而推銷樂普是為了拿回扣。在這些人看來,節育這一個社會運動的基礎只是商業性的傭金,除此而外,別無內容。這完全是誤會,但是,你很不容易跟他們說清楚,因為他們已經下了決心,非誤會到底不可。為了否認「人口壓力」,他們寧可說每年出生率的數字是偽造的。為了不承認「輿情」,他們寧可說新聞記者都已被收買。以聯合服務隊在陽明山區所發現的一位高太太為例,她在生育了十六胎之後,仍有繼續生育的可能,對她是否應該授與節育的知識?倘高太太今後節育,中華民族是否即將絕種?對這樣的問題,則不願稍加思考。

此間有很多人本來反對節育,後來有機會深入觀察民眾的生活情形,經過一番深思熟慮,認為提倡節育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一個愛國愛民的人,誤會節育是害國害民的事,這種誤會有一天必能清除,因為那個「誤會」的背後並無「決心」。「決心誤會」乃是絕症,神仙束手,人人也只有避席!

下「決心」去「誤會」一個人、一件事,在文藝圈也可以找個例子。例如某某撰文指責某一部小說太灰色。我問他看過那本小說沒有,答雲沒有。我說該書並不灰色。次日,我到書店裏去買了一本;快郵寄上,請他審閱。下次見了面:

「那本小說你看過了沒有?」

「反正寫得不好,何必看。」

「那本書也許沒寫好,但是並不灰色。」

「我覺得它灰色,一看封面就知道。」

以後,我又聽到他口頭抨擊這本書灰色。他已下決心要永遠誤會下去,因此,別人不必開口了。

有人說大眾音樂是下流的,製作、演習、傳播大眾音樂的行為也是下流的。事實上太高深的音樂固不容易在大眾間流行,真正下流的也同樣不能。能流行的音樂是經過大眾中庸的選擇,為他們的品味能力所領受,同時用他們的道德觀念能夠解釋。全國民眾不會人人都有極高的音樂水準,而那些不能欣賞「雅樂」的人,不該喪失欣賞「俗樂」的權利。讓他們的心靈,在比較通俗的音樂中得到調劑和安慰,對他們自己,對社會;都是有益的事。真正的音樂家自有天地,自有不朽之偉業,不會因大眾音樂的存在而減損自己的價值與應得的尊敬。這本是很明顯的事理,但他不幸遇上有決心的誤會,總是說不清。他會用比流行歌曲的歌詞更「下流」的話罵大眾音樂「下流」,而且會一直罵下去。

有一次去看一位國畫家的畫展。這位畫家擅長畫馬,喜歡從馬的後面找角度,馬的後腿,尾巴、臀部所佔的比例很大,鬣和馬頭多被簡略。看完了畫,走到門口,聽見兩個觀眾的對話:

甲:「XXX(那畫家的名字)專門喜歡屁股。」

乙:「不然,他只是喜歡畫馬的屁股。」

甲:「我這個還不知道?可是我偏要那麼說。」

明明知道與車實不符,可是「偏要那樣說!」把此事歸入「決心誤會」一類,不冤枉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