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立秋  物種進化與時間流程

都蘭的晨曦,染著與長夜繾綣的慵態,大半天了,猶戀戀海天的盡頭。

每一天的開始,又是一個新的時空組合。我拾起細竹製成的掃帚,讓那日趨老化的筋骨,在落葉與土地之間互道早安,彼此祝福。

生命並不曾流逝,它只是在歲月的跋涉中,學會了如何收歛。當一粒種子掀開了地表,把子芽推向未知的世界時,生命所需要的是勇氣。等到翠綠的葉子招搖在和風中,舞出了欣欣向榮的序曲時,生命的意義已不再是一聲聲的嘆息。

誰沒有年輕過?人生的步伐,有誰不是在稚嫩、青綠中踏過?唯有綠色漸漸深了,挺立的枝榦才能感受大地的震顫。

東坡的<南歌子>吟得好:

「帶酒衝山雨,和衣睡晚晴。不知鐘鼓報天明。夢裏栩然胡蝶一身輕。

「老去才都盡,歸來計未成,求田問舍笑豪英。自愛湖邊沙路免泥行。」

山雨未醉,晚晴猶醒,老來方悉天已明。時間一直是我最頑強的敵人,卻也是我親密的伴侶。過去我曾在將逝的須臾中,爭取過難得的「夢裏胡蝶一身輕」。現在求田問舍,英豪雖無,倒也偏愛「湖邊沙路免泥行」。

細看那逗留在青草髮梢的晶瑩水珠吧!她何曾自以為出身卑賤?陽光繞過她的嬌軀,彩虹散發出耀目的明艷。她用腳尖踮在葉片上,急切地露出了秀圓的小臉。山麓的輕風吹起了,枝葉一陣搖動,一溜煙,從此蹤影不現。

呼吸著大自然的空氣,徜徉在自然的懷抱,我來自自然,也將去向自然。今天的平寧也就是來日的心境,無欲無求,卻難抑住我對她的憧憬。在自然中思索自然,自然而然,我又看到了另外一個天地。

有線電視大地頻道上有個「適者生存」的節目,其中一個討論以一棵英國橡樹為中心的生態環境。那是一棵生長了數百年的老樹,每當春天到臨時,她的苞葉在鱗片的保護下,緊閉深鎖。春意深了,苞葉仍然無動於衷,似乎沒有一點生機。

科學家仔細觀察,發現有一種象鼻蟲會將卵埋藏在樹皮下。春天一到幼蟲就孵化了,爬在樹上,密密麻麻地到處都是。顯然橡樹在等待時機,如果這時就發芽了,那些數量不盡、窮兇惡極的幼蟲,必然要將嫩葉啃囓得片甲不存。

對這些幼蟲而言,牠們唯一的任務就是把樹葉的能量轉換為它的體液。可是它們也有天敵,大部分的幼蟲不是被啄食,就是餓死了。這時,橡樹的苞葉急速綻開,盡其所能地吸收日月精華!而殘存的幼蟲則彷彿食葉的機器,無不饞吻大動,各據一葉,努力進餐。

這時已是仲春,橡樹葉必須儘快地吸收陽光,加速成長。鮮嫩的滋味,豐富的營養又吸引了不少過客。各種食葉的昆蟲一一出現,各種食蟲生物也相繼到來。一場生存競賽,在陽光、空氣、雨水中殘酷無情地展開。

橡樹體積巨大,綠蔭匝地,屹立在原野間,無數的生命都仰仗著她的恩澤而得滋長。要不了多久,在炎炎的夏日中,那些各形各色的毛蟲,漸漸席捲了所有的嫩葉。是時候了,毛蟲會選擇堅實的葉子,將之捲折成自己的新居,轉化為蛹。

待所有的惡客都飽載而去,橡樹才有喘息的良機。它會在夏季將逝之前,迅速地換上新裝,以為自己的下一代作最後的衝刺。

橡樹的花果開始成長,嬌嫩的花蕊剛剛展露芳顏,另一批長著天使翅翼的寄生蟲又翩翩到臨。有的直接以花為食,有的則將其後代寄生在花蕊的子房中。所幸橡樹也有它的打算,雖然犧牲了花蜜,卻使花粉得以傳播出去。

萬萬千千個果實,經過了結蕊授粉,新的生命剛剛要跨出第一步,卻又是另一場慘烈競爭的開始。有的果實被生吞活食,有的成為寄生的廬舍。一個一個生命體、在生命的祭壇上,互相支援,循環輪迴。

輕風緩吹,落葉飄零,秋天終於到了。歷經各種大小的戰役後,橡樹還是成功地培養出一粒粒的種子。但是有的外強中乾,早已成為其他生命的搖籃。有的發育不良,不待成熟,已經掉落了一地。

劫後餘生的橡樹果實,即時披上堅硬的甲冑。它剛逃脫了甲蟲的侵擾,卻又成為松鼠、鳥類的糧秣。松鼠先啃掉美味的子房,其餘的則埋藏妥當,儲備寒冬的乾糧。還有一種堅鳥,將種子啄下後,便帶到空曠的草地,將種子埋在土中,以防盜賊覬覦。

成千上萬的種子消逝了,殘餘的不到一成。好不容易待得秋深,橡樹也換上了冬衣。它抖落了剩餘的枝葉,種子也隨著滾落在地。然而舞台上的戲還在演著,生命的災難正在前面。一部分種子被地鼠中飽了轆轆的饑腸,一部分成為真菌的冬令補品。

第二年春天,雪溶了,在密蔭之下,那有限的、劫後餘生的種子終於綻露了嫩芽。新生的希望,在千千萬萬個失去的機會中,總算有稀稀落落的幼苗,準備繼承橡樹的薪火。

只可惜密林間陽光太微弱了,巨大的橡樹為了生存並培育下一代,必須利用每一分資源。失去了陽光的撫慰,也得不到水土的滋潤,無助的稚芽凋萎了。一年一年奮鬥的結果,在老橡樹華蓋籠罩的地面上,竟沒有見到一棵小橡樹的蹤跡!

這場生存競爭的意義何在呢?英國橡樹又怎能歷經億萬年,存活迄今?答案完全出乎人的想像!是那隻為了過冬埋種子的堅鳥,因為記性不太好,牠總會漏掉幾個雪地裏的種子。也偏偏只有這幾粒被遺忘的種子,在空曠的大地上,又開始了另一場生命的遊戲!

這個節目原是要証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道理。我學的是農藝,曾是天演論的忠實信徒。但是歷年來,我總覺得在這個美麗的理論背後,還有一種更合理的解釋。我認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木已成舟」的結果,而非生命演化的真相。

這段精心製作的影片所陳述的都是事實,其中的角色除了英國橡樹以外,還有象鼻蟲、寄生蜂、蛾、鼠、鳥以及真菌類等各種生物。對任何一種生物而言,生命的循環都有其必然的過程。其唯一而且共同的現象,是生命體對能量的充分應用。

由橡樹的葉花變成果實,由象鼻蟲到寄生蜂,每一種生物、每一個過程都涉及一個生命力的系統。即令人用理性,在大我的立場來分析這些系統,也不可能看到事件的真相。因為在「認識」的立場,我們必須先嚴格定義什麼是認識,人能認識什麼?否則說來說去也難有交集。

「認」是「辨認」,「識」是「知識」,認識即指先經過辨認之後,才得到的知識。辨認須有對象,知識則有分類。以橡樹的事件而言,如果辨認的對象為象鼻蟲,當然所得到的認識只是全部事件中的一部分。不論我們選擇的對象是什麼,除非我們著眼於全部事件,否則,受到了辨識範圍的限制,便只能認識到其中一部分。

也就是說,如果把這個事件分成若干物種生存的小單元,就像導演在影片中安排場景一樣。一點也不錯,每一段都完全符合「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結論。但如果我們的對象是所有的橡樹,從它的發芽、結果到新生命的誕生,這個結論就顯得十分荒謬。因為以橡樹而言,其「適者生存」的關鍵,竟然是靠著一種鳥,而且是靠鳥的忘性,才能生存下來!

再看「物競天擇」的定義,似乎「物種」是在有意識地競爭,在競爭中有了勝負。我們再回想整個事件,先忘掉眼睛所看到的,不管哪一種生物,實際上都只是一個個生命系統,一些能量變化的結構,在進行能量的變化而已。

根據熱力學定律,能量是由多向少傳播,物質體的能量不能保存,便直接以傳導、輻射與對流方式傳播開。生命體的特色就是能暫時貯存並利用能量,變化也就複雜多了。

生命體相當於能量的貯存器,其所貯存的能量為生命的動力。地球上能量的來源以日光及地熱為主,其聚集的方式自然與空間的大小成正比。然而由於生命體由物質所組成,物質有傳播能量的性質,體積越大,所耗的能量越多。因此,生命體攝取能量最有效的方式,是體積小、數量多,這就是大量微生物存在的基本原因。

微生物需要配合環境變化,雖然容易攝取能量,但卻不易保存。在能量的變化中,能可產生「功」,功可能消耗在微生物的運動、或體積結構的增加上。運動提供生存的機會,體積則保障能量的累積。所謂的進化便是物種在能量變化的過程中,基於大環境與小環境的時空流程,能量由多到少,逐步傳遞,而傳遞及能量應用的效率,則是由低到高累積。

所以,生物界的「物競天擇」,不過只是「能量傳播」、「生機共享」的規律之一罷了!如果謂之「進化」則可,一定要說成「物種在競爭,大自然在選擇」,則未免太牽強了。

從這個觀點來看,橡樹甚至於其他物種的生存進化,何嘗又不是宇宙能量傳播的過程之一呢?生物學家說,生存進化只限於生物,但什麼才算是生物呢?濾過性病毒算不算?蛋白質分子呢?去氧核糖核酸難道沒有生命?

當我們見到雲在天心移動,浮雲的形狀多變,時而飄逸,時而重濁,時而稀稀落落,時而滿載天心。這時有沒有人會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