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瑙河與維也納森林

據說,有一位遊客在維也納問導遊:「多瑙河是不是藍的?」導遊答道:「天藍時就是藍的。」

不錯,流經維也納的多瑙河水,是不太容易叫人聯想起「藍色多瑙河」的旋律。那灰黑混沌的水,大概非得在大晴天之下才能反映出天上的藍色來。不過,除了不藍之外,多瑙河倒也是個不錯的去處,我沿著平直的河岸走著,看到沿河開著一棚接一棚的飯店酒館,有點淡水河風光。在這兒消遣的人還不少,散步的、喝酒的、釣魚的,河裡也有人划船、滑水,天上還有人滑翔,只是沒人游泳,恐怕是那灰黃色的水不大敢叫人領教吧!

在維也納的北部,由多瑙河岸向西走,就是另一處應該飄著華爾茲舞曲的地方——維也納森林。其實用中文的「森林」來稱這塊地方是不大妥當的,因為這兒跟阿里山、溪頭的光景兩樣。雖然有樹,還有大樹,但也有麥田、果園,和人家。風光不惡,至於是不是能在空氣裡嗅到當年權貴們走馬行樂的氣息,就要看你們的想像了。

我從多瑙河向西走進維也納森林,是沿著一條小溪的小路,路不過三步寬,小溪更窄,但路旁花木扶疏,隔著籬笆就是花園、果園。溪水潺潺,比多瑙河清得多。這條路叫「貝多芬道」,相傳貝多芬生前常在此散步作曲。初時我有點詫異,這樣寧靜平凡的小徑,怎麼產生貝多芬那種雄渾的樂曲?事實上,音樂是從心裡淘出來的,並不一定都是觸景生情之作。這樣的小徑世界各地都有,但貝多芬只此一家,別無分號呀!感官所接觸的有限,而心靈的馳騁,無際無涯,此所以「身無半畝」而能「神交古人」也。如果一定要受身旁環境的感染才能有所思有所作,那麼面壁十年,只會做泥水匠,豈能悟出什麼道理?

格林沁是維也納的小村,是維也納人喝酒消夜的地方,其時夜幕初垂,人潮開始湧到,店家在院子裡掛上燈,座上幾乎全滿,樽中自然不空,酒香肉香麵包香,隨著樂師的音符在空氣中飄散,侍者固然手腳不停,樂師也一曲連一曲。其中當然少不了「藍色多瑙河」和「維也納森林的故事」。我已吃過口袋裡的乾糧,又不會喝酒,看到別人桌上的糕點好像很好吃,但不知怎麼叫,女侍站在一邊已經好一會,只好要杯咖啡,卻不料還分大杯小杯。小杯吧!咖啡端來,果然很小,但是很濃很香。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