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案文章

英國歷史學者查穆理的史學新著,把邱吉爾請下神壇,引起一場論戰。查穆理年僅三十七歲,論著一出,雖惹來滿座噓聲,但前國防部次官克拉克卻為他保駕護航,讚譽他言人所不敢言,觀點獨特,勇氣可嘉。

對於一位年輕學者的新觀點,在學術言論自由的英國,沒有人給他套上「英奸」、「叛國」的血滴子,是一種可貴的現象。《泰晤士報》特為此發表社論,指出查穆理對邱吉爾的結論可能有誤,但敢於修正歷史,是正確的行動。《泰晤士報》認為,所有的歷史都非不能修正,歷史出於人為記載,正統性只維持一段時期。查穆理指出邱吉爾如能把握希特拉把副手赫斯空降蘇格蘭談和的機會,大英帝國必最少能再苟延一段時期,這一點《泰晤士報》社論則予以肯定,認為邱吉爾面臨跟希特拉作戰與大英國的解體,是出於道德與政治現實的兩難選擇,寧丟帝國,也敢於與希特拉浴血死戰,則是傾向於道德的痛苦選擇。

筆者撰此文時尚未購得查穆理新著,但此書先聲奪人,我忝為業餘的歷史愛好者,樂對這位魔鬼辯護士洗耳恭聽,理由不只是「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維護你表達觀點的權利」,而是憑查穆理此冊反戰主和的反潮流新著,想到中國人對歷史的態度。

查氏認為邱翁對德血戰,還犧牲了大量的人命財力,與前任張伯倫的綏靖政策相比,得不償失。若此說成立,則蔣委員長領導國民浴血對日抗戰,中國元氣大傷,不如依從汪精衛的對日求和政策。邱吉爾慘勝,到頭來丟了大英帝國,一如老蔣抗戰苦勝,最終卻丟了大陸。若汪氏求和成功,中國雖亡於日,卻無後來的文革大劫。邱張的功過英國有人重新評定,但蔣汪的忠奸已成鐵案,無人敢翻,原因何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