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的條件

天下大勢正逢合久必分的浪潮,若蘇聯與東歐,異夢同牀數十年,最後還是「因了解而分手」,米特蘭總統與高爾總理等輩,外加「那個」歐洲委員會主席德羅,偏要逆流而動,搞了個馬甚麼城公約,馬卓安不知好歹跟進,險些粉身碎骨。

海峽兩岸整天也在叫囂統一。不妨站在歐洲的角度,看看炎黃一族與歐洲一樣,有沒有統一的條件?

姑且以外地唐人街為主要的探討焦點。一入唐城,舉目環視,除了遮天蔽日的飯館招牌之外,便是狀如七國的甚麼同鄉會會址的匾額。一條百呎不足的小街,便有吉澳、西貢、錦田等之分。在同鄉之外,更有宗親的另一網路劃分,甚麼文姓鄧宗廖氏,各踞山頭,自我實行「民主」,選出會長一名、名譽會長及副會長各數十名,另有司庫秘書福利婦女等文武百官,太公分豬肉,人人有銜頭數個,一過「公眾人物」之癮。每有中國使館「親人」或港府高官光臨,即如蟻赴羶,相互踐踏,爭往膜拜。

怪的是部落雖多,還不是統統來自新界一片彈丸之地,在宗主國民眼中,盡皆化外之民。

或曰那只是「老一代華僑」的傳統習氣罷了。再看各大學的留學生群,明明是華夏兒女,硬要各自成立「中國同學會」、「香港學生會」、「馬華學生會」,台灣留學生是少數,另組會不成,又被其他「會」拒於門外。幾個會一齊向大學學生總會伸手要津貼,洋學生會搞手也感到很「無厘頭」:一樣是中國學生,何以會「對影成三客」?

猶太人偏沒有這副德性,只要是源自希伯來文化,無論國籍皆是天下一家。中國「國情」不同,小小一個江蘇省,上海人也歧視以剃頭賣鹽為業的蘇北人,何況大江南北,故哲儒羅素從來不承認中國是一個具有完整定義的國家。於是我們誦「四海之內皆兄弟」誦了千百年,唱「台灣同胞我的骨肉兄弟」唱了四十年,力竭聲嘶之餘,愈發人格分裂。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