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國情鴛

隨著時代的變遷,所謂異國情鴛的浪漫神話,到了這一代已逐漸褪色了。

異國情鴛的愛情,比一般的愛情更盪氣迴腸,更具有戲劇張力,因為多了種族國家的層面,愛情面臨的挑戰更加艱巨。其背景除了棕櫚樹,還有一場發生在遠方的戰爭。在流彈硝煙裏,一場傾城之戀悲壯地形成,在社會、種族、政治各種壓力下,又悲壯地殞滅。

在「解放」前,中國男人娶得洋婦,動機並非為了藉此在外居留,因為當時的「舊社會」,無論是北洋軍閥或是國民黨時代,學術思想和言論還相當自由,還是一個人還能住得下去的地方。洋媳婦乖乖的跟著中國郎君回國,從此含辛茹苦,嫁給中國,如蔣經國和他的俄國夫人蔣方良、中共外交部前西歐司王炳南的德國妻子王安娜,以及今日還健在的那位《紅樓夢》英譯家及其英國髮妻,都嫁雞隨雞,在中國人社會終老餘生。

但今天泛見的「涉外婚姻」,有多少樁不是借洋配偶暗渡陳倉,一去不回?若是中國女子嫁洋漢,昭君出塞,還說得過去。但是不少中國男人娶了「鬼婆」,也跟著女方出國定居,有違夫綱,還弄得中國男人的形象窩窩囊囊,究竟算甚麼?

從異國情鴛的浪漫,墮落到涉外婚姻的現實,從胡適一代學成急於歸國,到「黃金機遇號」的集體搶灘,四十年來家國,真應該「感謝」一貫「偉大、光榮、正確」的中國共產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